国之政策
随着武术渐渐的推广,官方也越来越重视武术的传承和弘扬。
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年会上,教育部发表了名为《以学校武术教育助力国脉传承》的报
如何让我们的文运、文脉在国民中生根发芽、传承弘扬,在世界上产生更大的影响,不仅是文艺工作的指导原则,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理应肩负的重要使命。学校体育(包括武术教育)要实现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三大目标,是国运昌盛、国脉传承的基础。
激发运动热情
奠定国运昌盛、国脉传承身体基础
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是学生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基础,也是民族奋进、国运昌盛、国脉传承的基础。若连学生的体质健康都解决不好,学校体育的其他价值就无从谈起。以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喜欢运动、积极参与运动”,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让学生学会武术技能、获得武术运动的乐趣,这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需要群策群力、集体攻关的首要问题,也是建立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的初心。
教会孩子的运动技能,就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创新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运动兴趣。为了推进让学生喜欢运动的教学过程趣味化、多样化改革,应坚持与完善体育教学的激励手段。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鼓励所能带来的行为改变,效果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如何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原则,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从学习的进步性入手,坚持与完善注重激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运动热情,进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这也是需要全体学校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工作目标。
优化课程
构建国运昌盛、国脉传承的知识系统
从课程角度讲,学校体育要达到的第二个目标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养成基本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这恰恰是学校体育应该认真反思、落实的一个方面。因为现实是,14年体育教学,我们的学生大多并未学会一项可用作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个错误观念:体育课就是学生的活动课,只要“动起来”达到健身效果即可;学校体育不一定需要体育老师,语文老师也可以带着学生们跑步,只要会喊“1—2—1”就行了。这是学校体育长期不受重视、体育课被挤占现象的思想根源。究其原因,可能与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的要求有关。
既然体育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是必修课,就该有基本的教学目标。这个基本目标就是体育的知识和技能。换言之,学校体育,不仅要让孩子运动起来,而且还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一两项运动技能;不仅要掌握运动技能方面的知识,还需要通过体育课掌握基础的健康知识。也就是说,体育课要教会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运动的技术方法,另一类是基本的健康知识。
与体育产业的发展相比,学校体育更重要的目标是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其根本点在于学校体育课如何教会青少年运动的技术方法、提高运动的技能、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与技能。
对学校武术教育而言,其知识传授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健身,二是防身,三是养生。也就是说,学校武术教育应将运动技术知识和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加大技术教学和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在武术动作技术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健身、防身、养生三方面知识的传授。如何从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出发,明确武术教学健身、防身、养生的课程系统和教学要求,以构建与国运昌盛、国脉传承相关的学校武术知识教育系统,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需要集体攻关的大课题。
发掘竞赛价值
塑造国运昌盛、国脉传承人格品质
体育课的第三个目标就是通过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去。如果我们的体育课仅仅只是教会了体育技能,而没有竞赛,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要完成学校体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三大任务,比赛是最好的平台。
首先,竞赛是学以致用,是体育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很难想象只有运球、传球、投篮、防守教学而无竞赛的篮球教学还能多大程度体现学校体育的意义?在我们看来,竞赛既是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进一步学习目标的确立,单从教学论角度看,竞赛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竞赛是人格的塑造,是体育教育的工作目标。从教育论看,竞技运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是培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绝对不能缺少的教育过程。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宣言》中明确提出,竞技运动的发展能够造就一批又一批身心均衡、协调发展的青少年,竞技运动也能通过掌握和引领人类未来命运的青年而改造社会,竞技运动在成为全球运动后能带来世界的和平。
再其次,竞赛是规则意识的建立,是学校体育对公民教育的重要贡献。一位法学家曾说过,很多中国人不守规矩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上好体育课。在我看来,没有竞赛就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此外,竞赛对当下学校体育的意义,也在于没有竞赛就没有竞争,没有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欲望,没有“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意志品质。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竞赛的交友目的,在竞赛时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在赛后有助于帮助学生促进与对手的友谊。总而言之,没有竞赛,就无法体现学校体育培养健全人格的价值,竞赛是学校体育对社会公民培养可能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所以说,学校体育一定要开展广泛的竞技运动,让青少年在比赛中学会如何在规则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比赛中形成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队友的习惯,这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最珍贵的品质,也是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 最后 ★
竞赛是文化的展演,是文化的传承。学校体育包括武术教育,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武术技能,要通过武术比赛让青少年学会的不仅仅是体育竞赛的规则,还在学习、练习、竞赛中真正实现“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教育目的。
就武术礼仪而言,不只是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如此,而这些礼仪其实就是中华文化最精髓的东西,因此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是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亲近传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青少年心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也是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今天在学校普及武术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何让中华武术走出去,这也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应该承担的非常光荣的任务。我们应该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的东西向全世界推广。
我希望所有参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的各高校和单位,也要将中华武术走向世界作为重要使命。在这么多高校、联盟会员单位里面,其中就有在海外建有孔子学院的高校,这些联盟的会员单位可以把所在高校承办的孔子学院作为武术海外传播的一个窗口。同时,联盟省(区、市)的牵头单位,应该把各自省(区、市)在国外建有孔子学院的高校联系起来、团结起来,一起研究如何在他们办的孔子学院里面开设太极班、少林班等,将武术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让中华武术成为全世界孔子学院里面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教育部:以学校武术助力国脉传承!发布于2023-11-21 17: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