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功夫高手#格斗技巧

永春白鹤拳基本功法

永春白鹤拳七步三战

白鹤拳,又叫永春拳,也是南派少林五大象形拳之一,广泛流传于福建、广东、浙江、江西、云南、四川、台湾等省,以及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并传至日本,成为日本冲绳“传统古武道”的源祖拳。

相传白鹤拳由福建永春县女子方七娘所创,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永春县志》载,“郑礼,和风里之大羽人,善拳术。


康熙间,有方七娘者....与姚虎等二十四人共事焉。

七娘感其意,悉其术授之....”.

白鹤拳遂由方七娘的众弟子传布各地。


鹤拳以练精为主,取鹤之精足神静,故其特点以缓急适中为得宜,练时须凝精铸神,舒臂动气,心手相应,瞑心孤注。身法讲究五形:

肩如龟,腹如虾,腰如龙,胯如猴,马似踏轮。


永春白鹤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取象于名,冠以雅称, 寓意其中,这样,便于记诵,易于领悟,利于学习。


在它的套路演练过程中,动静有法,虚实分明,快慢相间,起伏有序,脉络贯通,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 以弹抖劲力足、变化技手多、轻盈灵巧、形神兼备见长。


它讲究“内外合一,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守丹田,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以气催力,以声助力,吐气生威,防守带攻,攻防并重,运手务柔,着手须刚;


讲究“子午虚实、吞吐浮沉、刚柔缓急、后发先至”,其拳法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手法短桥多变,步法走闪灵活,劲力刚脆饱满。


凡各门派的[术,均非常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永春白鹤拳亦然。

永春白鹤拳以“三战”套路为其基本功的组合训练。

所谓三战”,就是进退三步之内的实战练习,端正动作规格。

凡初学武者,“必以三战为先, 端正为务,然后练其筋骨出力、手足相应。


就是说必须把三战作为基本功来训练,做到肢体归于端正,然后全身各处协调出力,手足、呼吸互相呼应。

如果对这些基本功不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而想另蹄捷径,或欲循其它所谓绝招高招之窍门,都是办不到的,而这样地舍本求末也是不对的。


学习“三战”,要求头身子午中正,桩马门户稳固。

体要求:头正、颈直、沉肩、卸膊、挺胸、直背、收收、起腿、落腰、敛臀。


头为一身之主持, 首先要头颈提正。,

头顶正,必须牙关力提起,百会顶力向上,脑后、大椎骨和脊桃骨直力串落腰中,直至尾椎骨,与腿头(胯部)、足掌心互相呼应出力,就会使全身象落地生根一样。


左右两耳边的牙关和颈项之力要顶推而起,和两肩坠落之力称呼应,必须和腿头(胯部)、足掌心互积配合,以助腰部发力。而牙关之力要提起,就必须两耳边之力先稍用力向下沉落,下颌内收,然后整个头部顶正,咽喉气管展开如横行拒落,与胸中、丹田、膀胱、足掌心互相配合,以承接.腰力的发放。


眼睛要有神,似将军之目,不眨不合,藏神聚彩。

整个头部的一齐用力,就如同两只公牛在斗角的姿态,要有顶戴石磨直力向上的意念,上中下整体互相协调配合,其力就会油然而出。


身腰为一身之中,全身之力蓄聚于此,收裁匹配。

胸前要打开,缩肩插胛。胸一展开,丹田即必须收,

做到提肠束气;两肩尖要放松向后打开坠落,两臀部肌肉要向尾椎骨敛束;

头部、百会以至大椎骨、脊椎骨连成一条线, 其力由上而下直行贯穿腰中与尾椎骨推紧呼应; 肛门往上提收。

腹部的呼吸役力,至“腹皮软如绵”,象老人的面部一样,“腹内硬如铁”,象铁板一样坚硬, 达到“向前不缩,劲敌不畏”。

身腰的发力要和头、脚互相配合呼应,要“前起后落,上俯下仰”。


两脚承载全身之力,为全身的根基,力量的源泉。

两脚在进退时,整个身体要保持子午中正,不要前后欹斜,左右摇摆。两脚要成“不丁不几”的马势,前膝对鼻,后脚跟对臀中,两膝要与身同方向,不要开出,应以正为主。


后腿要上直下曲,前腿上曲下直如犁头。后腿上直是载身之势,载身坐住后腿,负载全身重量的十分之七:前腿上曲下直,负载全身重量的十分之三,形成“前三后七”马。


进步之时,前脚已变成后脚,后脚变成前脚,所以前脚这时应负载全身重量的十分之七,即在原来十分之:的基础上再加十分之四,就是所调的“留七去三”,同样形成“前三后.七”马.


出脚之时要自然而出,各关节放松,到触地时才形成各种步法,做到“出脚身不知”.脚一着地,五趾力即起,即起到有回力推起,与胯部对推呼应。即脚掌心贴地,两趾脚趾筋向上挑起,其余四趾贴地,两脚后跟由外向内旋,脚前掌由内向外用力外旋拧紧,但不转移,两股外侧肌肉的胯稍收后转,夹紧收提转下直往脚底;内侧肌肉向上收提至胯裆,睾丸上提,肛门敛合,下力上提,上面身跟之力沉落,其脚步就会象落地生根一样的稳固。


两脚的步型有上中下三盘马势,步法有“丁字马”、“八字马”、“不丁 不八马”。

在三战的基本功训练中,要求以“不丁不八”的中盘马为主。

两脚的脚掌和脚后跟部位都要贴紧地面,俗称“四点金落地”。

两膝部活动要灵活,一住脚便要有硬气吐雄之势,当起则起,该落则落,视势而变动步法,如水流无定势。


两脚内侧肌肉之力要收提而起,向后卷至腹股沟;

外侧肌肉要直放落至脚底,与地面贴紧;两臀部向尾间骨收束夹紧,又要向脚掌心涌泉穴及脚后跟落力,形成“内腿收起,外腿收落”的合力,这时就会自然而然感到有“真力”自脚底提起冲向腿、胯,与腰肩推束(上.沉下顶),汇聚于头顶百会,联成一个整体。


出马进前之时,前脚要与后脚腿头(胯部)呼应。

一着地,胯股二侧肌肉要收束呼应,“全身发力齐动, 手动而脚动,脚动而手动。


如手动而脚不进则无力,脚进而手不动则无势,无力不能伤人,无势反被人伤”,这正是手脚相应不可有所差失的道理。

前脚一着地,两脚掌趾及掌心便要活动,用力贴地,相应的两手便有回弹的动力,这就会产生收提和沉伏的劲力。


两臂各分有三节,肩关节称为上节,肘关节称为中节,腕关节称为尾节。肩关节以下至肘关节以上称为内节,肘关节以下至腕关节以上称为外节,腕关节以下至五指尖称为梢节。.


上节要求沉肩,中节要求吞坠,尾节要求灵活,如“猛虎擒猪、蛟龙戏水”之势。

内节要求练得硬如铁,外节要求练得软如绵,变化灵活,梢节要求练得象胶一样,一粘着,如“猛虎洗爪”一样,五个手指在蓄势时要象铁棍一般坚硬。


头既是一身之主,就必须和它以下的各部位互相进行有机联系。

头要与膀胱、丹田、胸前同一方向,不可偏侧。

前脚膝头之力向股骨颈推起,与后脚股骨颈及整个骨盆呼应,身腰之力向下串落,同时间内,头顶、肩胛、大椎、尾椎、丹田、胸前全身一齐推,利顺接应。

两手各有三节部位。

上节沉肩是为根,中节吞坠是为枝,尾节灵活是为叶。两肘护肋,两手守中,做出相应的变化招数,故根基稳固,枝叶才能繁茂。


两手拇指扣紧,四指自然松开,食指要有向上挑翘之势,这样腕力才能沉坠,其力才能回肩,肩也就自然放松献(展)开坠落,头、身、脚之力才能同样归于三节之内,前呼后应,所以内节即能硬如铁;外节手尾运力到掌指,应接内节之力,所以外节能软如绵,手指如泥,能做化横、进直、收束、粘绞的变化,做上下左右出人的运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永春白鹤拳发布于2023-11-21 16:25:47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