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功夫

形意五形拳  第1部分
形意五形拳  第2部分
形意五形拳  第3部分

昔日刘文华先生在清华大学教形意拳时,为了初学者便于掌握,特提出了练法八要:

谷道提、三心并、三意连、三尖对、五行顺、四梢齐、心要晦、眼要毒。

谷道提即提肛。

三心并者乃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三者合于一处。顶心往下则上之气可下注于丹田;脚心上提则下之气可上行而注于丹田;手心往回缩则外之气可回聚于丹田。三心并,气乃归于一。


三意连即心意、气意、力意连而为一。

也是要做到内三合之意。

三意中以气意为主,气意练好则可内应心意外达力意。


三尖对即鼻尖、手尖、足尖谓之三尖。

一举手,先要看三尖是否对准,是否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中,三尖是否与发力方向一致,三尖对正,才能发劲如放箭,得行意拳中“直”之妙用。


发力必起于后脚跟,上过命门到夹脊分别左右顺胳膊贯于掌指,如同一根钢性杆件一般,足跟微微一蹬,力便从指尖那里冒出来。传递极快而且所传力极大。


为何三尖一定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中?

这是由于力学中的平衡原则所规定的。

发力以进击对方时,总以能将对方击出去而自身则稳如泰山,方为得体。从力学观点来看,当我击中对方时,我自身的重力、我后足蹬地之反力与击中对方时来自对方被击点之反力,三者应成一平衡力系,我身才能稳固。

而三力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共同作用于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只有三尖相对才能达到上述三力之平衡。


反之,如三尖不对,此三力便有可能形成对自身重心的不平衡力矩,在此力矩的作用下,于击中对方的同时,自身也将产生旋转或移动而不能中正安舒,此乃拳家之忌,不可不知。


五行顺即“内五行要顺,外五行要随”架势所至而力气注之。四梢齐即舌齿爪甲毛发一齐发动。心晦指的是练功时心意安静,不遑不忙。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神不外散。

眼毒有疾敏之意,练功时要提起精神,内气充盈,气下于海,光聚天心。目有神光,芒可射人。切不可萎靡涣散。


以上八要,虽非老谱所载,然实系刘文华老先生数十年实践的切身体会,书之于斯以供练功者参考。


刘文华乃八大弟子中刘奇兰先生之子,曾任天津武士会总教练、清华学堂武术教授。


练功时,总要舌顶上颚。

但并非努力去顶,乃是将舌尖轻轻向上卷,以能抵住上颚与前齿之间为宜。


如此则任督二脉在上边接通,口生津液,要分三口徐徐咽下,不可唾掉。同时还要收谷道、缩前阴,骶骨向前向上翻,使任督二脉在下部接通,以形成周天运行,当元气充足,真阳发动之时,微有泄精之感,这时必须定住精神,将精慢慢引导至四肢,不可令其走泄,则筋骨渐渐强壮,体魂自然雄伟。


再者,练气日久,必然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还要善保养。

如自恃体健而不知节欲,任其走泄,则不但无功,将反受其害。


练混元一气,必讲架势,盖气虽为架势之本,而架势则所以运用气力者也。二者互为表里,互为依存,缺一而不可也。练时应先从乾坤桩和三体桩开始,以打通气路,按照拳经规定的要求,即前边所述八要中:


顶齿叩谷道提,三心并三意....诸法以充实丹田,导气使自肝、心、脾、肺、肾五道关层层透过,一无阻拦。

即拳经所云:“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之意,然后以劈、崩、炮、钻、横五拳为基础,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以内气之运行带动外形之变化,使丹田之气由背骨往上回住于胸间,充于腹,盈于脏,冲于顶,凝

于肋,随架势之变化而充于四肢,倏忽之间千变万化,此乃形意之根本。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形意五形拳发布于2023-11-21 16:15:04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