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美食系列第二篇:猪肉】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了,全世界每年生产的一半多猪肉都走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猪肉消费量虽然节节攀升,但猪肉吃起来的味道却和80年代以前吃的有很大差别了,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我们先从中国人吃猪肉的历史说起。
中国人吃猪肉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中还不乏很多历史名人,比如我们熟悉的北宋文豪苏东坡,便是猪肉美食的死忠粉,著名的传统名菜东坡肉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苏东坡和其他北宋百姓一样,最爱吃的其实是羊肉,只不过后来被发配黄州,苏东坡经济上越发拮据,便吃不起羊肉了。
杯中不能没酒,碗中不能没肉。
为了安抚自己的五脏庙,苏东坡不得不去吃十分廉价的猪肉,猪肉为何在北宋时期十分廉价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觉得猪肉有一股腥骚味儿。
不过这个问题难不倒热爱美食的苏东坡,经过多方打听,他发现黄州本地的老百姓会用黄酒来去除猪肉的腥骚味儿,于是在虚心请教后,苏东坡便逐渐爱上了猪肉,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将这种方法推而广之,后世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在这道传统美食上的贡献,便将其称作为东坡肉。
苏东坡死后没多久,由于南宋丧失了大量北方土地,羊肉的来源越发稀少,导致南宋百姓吃的羊肉也越来越少,猪肉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要肉食,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伴随猪肉成为古人的主要肉食,诸如红烧肉,回锅肉和烤乳猪等以猪肉为原料的特色美食相继诞生,与此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猪种也先后被培育出来,比如四川特产成华猪,用其做出来的回锅肉便格外美味。
原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巴马香猪,以及原产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环江香猪,做出来的烤乳猪就最为正宗。而中国著名的金华火腿的原料,便是产自当地的金华猪,因其头尾多为黑色,所以又被称为金华两头乌。
除此之外,还有东北民猪、荣昌猪、太湖猪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猪种,和以这些地方特色猪为原料做出来的特色美食,这些美食毫无疑问带给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很多美好的回忆。
很可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大范围从欧美国家引进速生猪种,中国本地土猪在市场占有的份额急剧下降,以至于到了千禧年以后,很多地方猪种出现了濒危趋势,好在后来国家逐渐注意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的相应措施。
所谓的速生猪,顾名思义就是它的生长周期极短,我们上面提到的很多地方性特色猪种,生长周期往往在一年左右,甚至更长,但这些素生猪往往用时不到半年便可出栏。
大自然是公平的,速生猪之所以拥有很快的生长速度以及极短的生长周期,是建立在牺牲猪肉特色风味基础上的。
很多人会发现我们现在如今吃的猪肉,没有小时候的记忆中好吃了,尤其是在品尝各种猪肉特色菜肴时,也会觉得味道不一样,其实这很可能并非制作手法出了问题,而是原材料本身就已经不一样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小的猪肉变化,只不过是80年代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罢了。
曾经的贫穷让我们努力奋斗,但当功成名就后坐下来,想品尝一下记忆中的味道时,却遗憾地发现味道变了,这不禁让人感到很遗憾,纸醉金迷与甘心平淡,似乎从古至今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不说了,我要去炖土猪肉去了。
2021.09.04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猪肉又便宜了,却为何吃不出曾经记忆中的味道?80年代的回忆发布于2024-01-16 2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