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船夫聊历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Y4MTI1MQ==&mid=2650804973&idx=1&sn=784de57052f4ea58c3728d10412c31f0


【丁克】


第一次听到丁克一词,是在来北京后不久认识的同事口中,他本人是上海人,妻子则是本地人,夫妻二人都是独生子女,却不约而同的选择做起了丁克,而最让我惊奇的是双方父母都没有表达明显的反对。

丁克说白了就是虽然结婚却不要孩子,一方面是为了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另一方面则是认为无法给予子女优质的成长环境,索性就不让孩子给别人做陪跑了,这一看这两个理由还都蛮有道理的,这也是为何当下不少年轻人,甚至一部分中年人觉得丁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原因。


存在即合理,但也有一种可能是我们还没经历过真正需要付出的代价。知乎中有一个很高赞的帖子,问题是那些四五十岁没生孩子的女性都怎样样了?

其中一位53岁在深圳某公司当主管的女性写到,当送走带着遗憾既没有见到女儿出嫁,也没有抱过外孙的父母离开人世后,她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世界没有家人了,没有家人了,再也没有家人了。


曾经在一线城市拼搏的独立精神荡然无存,原来那个常年不回却一直存在的家是所有独立精神真正的底气,当这个支点崩溃,所有独立就成了一个笑话。

我们都熟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并且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认知觉得这里的不孝似乎是针对我们的父母的,我们这一代人不生孩子,就好像多对不起父辈那一代人一样。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咱们的父辈有后人也就是我们,这句话本身并非是说给父辈们听的,恰恰是说给当代正处于生育年龄的年轻人听的,也就是我们。


我们来看“孝”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年轻人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其实我们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年幼的孩子牵着大人的手走路。这两段关系恰恰以最直观的方式诠释了孝这个字的意义,本质上就是两代人在时间长河中的关系变化,青壮年抚育后代,年老的时候由后代照顾陪伴,少年时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青壮年以后照顾年迈的双亲。

这就像一个无限循环的链条,爷爷辈照顾父辈,父辈则养育孙辈,孙辈们孝敬父辈,父辈同样爱护双亲。但如果没有后人,这个原本可以继续传承下去的链条就断掉了,所以不孝有三,之所以无后为大,是因为不生育下一代,所谓的孝这个关系就荡然无存了。这才是这句话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而作为上一代人,也就是我们的父辈们之所以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时不时督促我们,本质上完全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是为了我们,就像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父母总是说教打骂,本质上其实都是我们好,当然,大部分父母也没那么高觉悟,但他们却都更加相信祖先,相信古人经过几千年漫长时间总结的经验。

只是父母越催促,当代年轻人越抵触,丁克的流行非但没有受到适当打压,反而有了炫耀潮流时尚的影子。与此同时,根据机构调查显示,中国最早的一批丁克家庭,当夫妻双方步入中年以后, 大部分会突然反悔想要孩子。


此时男人虽然依然有生育能力,女性却大都很难再怀孕了,于是乎便出现了很多丁克家庭,人到中年以后便分道扬镳,男的一方又娶了年轻漂亮的妻子生孩子,无奈的女方只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从此整个生活仿佛都失去了颜色。


刚刚还说丁克很潮流很时尚,怎么转过头来人到中年却又反悔了?


对此我一度很疑惑,直到2年前母亲的突然去世,让我在悲伤中对生活又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对这个疑惑才逐渐有了些许自己的答案,下面就分享给大家。在大多数人的生命中,父母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往往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我们蹒跚学步时的领路人,也是我们探索世界时的护道人。

一直到我们长大父母老去,这种形象其实依旧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尤其是在面对“死亡”这个人生终极话题的时候,似乎还有父母在我们前面为我们挡着,可以让我们还不必去思考甚多更深层面的问题。


但当父母去世,逐渐步入中年的我们突然发现,原来离死亡并没有太远的距离,看向未来自己终有一死,也终将告别这个世界,回过头再向后看,似乎连一个值得自己留恋的人都没有。

的确有人能够将自己的身心精力投入到一份事业或一种艺术爱好当中,进而在一个更高层次的领域获得一种精神满足,但对于大多数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活着不正是因为生活中有那么几个为数不多却总是将彼此挂念心间的人么?


而相比较高难度的灵魂伴侣,血脉亲情才是更加稳固的一种选择,所以当这种稳固的牵挂荡然无存的时候,人很容易变得迷茫不知所措。每每想及此处,我便会陡然从心间生出一种凄凉的感觉。

人生活在社会中,是必要的承担许许多多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负担一旦过多,便会让人倍感疲惫甚至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如果进一步加重,甚至还会让人濒临崩溃,我们索性将此称为人所不能承受之生命之重。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整个社会都失去了必要的联系,既没有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没有相应的义务,此时这个人并不会感到快乐或自由,而是会感到十分空虚,甚至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进而变得抑郁,我们也索性将此称为人所不能承受之轻。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这种不能承受之重,很多年轻人选择不婚或者丁克,因为在他们看来养育下一代完全是一种负担和付出,并且会迅速拉低目前的生活质量,降低幸福指数,短期来看的确如此。


但时过境迁,人到中年以后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生养下一代并非完全是一种负担或者付出,其实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获得了很多无形的精神财富,或者说是精神认同和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


不要小看这些,人一旦不必再为初级的物质生活困扰后,这些就会变得越发重要了,而人到中年的时候,恰好基本在物质生活上有了一定的积累,进而寻求精神满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便会发现,自以为是引领了时代的弄潮儿的我们,都还是太年轻了。

有多少打着丁克主意不要孩子的年轻人,背后的真实想法其实是自私的不想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至于所谓无法给子女一个100%好的成长环境,索性就剥夺他们来到人世间的权力,这不是伟大也不是新潮,而只是单纯的自私罢了。


就像上学时不懂得学习的意义,家长和老师需要软硬皆施的让我们去按部就班地认真学习,其实大部分成年人,同样也并不懂得养育下一代对自己人生的意义。


此时长辈的劝说已经不再拥有了权威,选择的主动权已经完全交给了我们自己,只不过不是所有选择都有后悔的余地,就像错过了中考前的努力机会,人生或许就此失去了选择的权力,当我们人到中年的时候,后悔或许就真的有些迟了,尤其是在感情上更加天真、懂得自我牺牲的女性。


丁克既不潮流,也不时尚,无数年过后,或许会被未来人看作是当时的社会毒瘤,也说不定呢。


【躺平】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劝大家生孩子,而是想和大家聊聊这背后的逻辑,很多人说之所以不生是因为无法给与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拼爹拼妈拼不过,白白沦为同龄人的陪跑。事实情况是,每一代孩子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

没听说哪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是父母在他出生前就为他的各种人生境遇做好准备做时候才生出来的,真实的情况是,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挫折,收获成长,享受幸福。针对孩子成长的准备是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的。


以我们的父辈为例,在当时就有很多家庭是因为生孩子而影响了父母的事业发展,或是职位晋升的机会,或是回到大城市的打算,每一代的父母,都曾经为了生育下一代而做出过牺牲。我们完全没有要也没资格将自己特殊化,我们面对的问题每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曾经经历过,只是有轻有重侧重点不同罢了。

就拿高房价来说,宋朝的时候这个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使明清也是如此,繁华城市的好地段普通人买不起,大多数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都是靠租房度日,我们熟悉的北宋宰相韩琦,清朝末年的中兴之臣曾国藩,都是租房度过了大半载岁月。


说到这也不是批判当下的青年人,说实话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自然无法像某位知名主持人那样大放厥词说“不会吧”

所谓全面迎接互联网科技变革的人,我们面对的压力或许历代祖先都曾经经历过,但我们面对的信息量却是前所未有的,这里面就包括世界顶级富豪的奢靡,以及特权阶级的如何如何,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就连街头大叔都可以漫谈国际时政了,而在古代街头大叔还会认为皇帝挑粪用的是金扁担。


信息带给我们咨询,同时也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个世界人与人在生活上的差距是多么的大,这种心理落差就像一根刺一样深深扎在了我们每一个想要活下去的青年人心中,我们不禁呐喊,既然我奋斗这么多都无力改变,那又何必让下一代再次承受这份无奈呢?

所以除了上文提到的纯粹自私,这份无奈其实更能代表更多不想生育的年轻人心声。之所以越来越多人选择躺平,是因为接受不了自己奋斗了一辈子,却还不及别人的起点。


我相信如果我们的父辈正青春的时候,目睹了欧美国家的中产家庭过得是如何奢靡的生活,当他们还在忍饥挨饿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白人却在喂宠物狗新鲜的牛肉时,会不会也心生呐喊,进而怀疑人生。


所以有时候获知真相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因为太过赤裸的它会让普通人迷茫,尤其是在超过认知能力的时候,真相不但不会让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反而很容易让人彻底放弃选择选择平躺。

所以我们当下的年轻人要冷静,但同时也拜托上了年纪的父辈不要太自以为是,因为如果时空逆转,我们未必比你们做得差,而你们也未必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作为两代人,需要的更多是平等的理解,而绝对居高临下的质疑和嘲讽,那位知名主持人翻车也正是翻车在了这一点上,他说得都对,但态度很不对,甚至让人感到一丝丝虚伪,所以才会有一种发自内心却一时找不出理由的反感。


最后,我想用一个历史故事来收尾,西汉时期吕后倒台以后,汉文帝被推举做了皇帝,其实这是个苦差事,对内当时是一穷二白,对外又因为匈奴的侵袭担惊受怕,以至于不得不用和亲这种很丢人的方式妥协,后来的汉景帝也好不到哪里去,当藩王的叔叔伯伯一个个都比他活的滋润,要钱有钱有人有人,一个削藩差点把自己玩死。

客观来讲,汉文帝和汉景帝虽然是皇帝,却都是受气的命,在历史上也很少被人提起,说也是提到汉武大帝时捎带一句。但我们也要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文景,就不会有汉武。辉煌注定要有默默无闻的积淀,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做汉武帝,甚至不可能保证下一代人能成为汉武帝,但只要我们这一代认真付出了,而不是选择躺平不玩了,那么我们的后代就拥有一个可能,虽然这个可能或许渺小如星辰,却可能在遥远的未来辉煌灿烂。


秦皇汉武,他们背后默默无闻的祖先才更伟大,他们没有选择躺平,而是量己之力,尽力而为,无怨无悔,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大家稍许启发,百年之后也能够无怨无悔。


2021.06.02(深夜)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丁克与躺平,什么让年轻人如此焦虑?白岩松败在了这点上发布于2024-01-16 20: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