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以史为鉴说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DQ2NTc0MQ==&mid=2650469893&idx=1&sn=859e9b112cd878a69721d83837724e85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马上就是中秋节了,首先我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可以说是中国人必过的重大节假日,其重要性可以说和春节不相上下,既然是这么重要的日子,那么无论是居家团圆,还是在外孤单,无论是喜悦还是沮丧,文人都愿意在这一天描述自己的心情。

在中国历史上,在中秋这天写诗、写词、写文章的名人可以说数不胜数,但是在所有的关于中秋的文学作品之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绝对是巅峰的存在,之前以史为鉴写过《有一首中秋词被称之为:此词一出,余词皆废!你知道是哪一首吗?》,也是解读了这首经典词背后的故事。

但是苏轼写完这首词后,其实他也没有想到,这首词直接传到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耳朵里了,那么皇帝看了苏轼这首中秋词,又说了什么话?做了哪些事呢?

我们先来看苏轼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

在宋神宗熙宁四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苏轼因为反对变法,而得罪了王安石,因为苏轼故意自请出京,先担任杭州通判,后来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改任密州知州。

可以说苏轼自请出京这一做法让他暂时躲开了变法的政治漩涡,但是代价就是他一直远离政治中枢,甚至和关系非常要好的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有见面了,于是在熙宁九年的中秋节,苏轼和同僚喝的大醉,然后面对明月写下来了千古流传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了这首词之后,苏轼在密州也没呆多久就因为任期满了而离开密州,后来又调任徐州、湖州当知州。

到元丰三年的时候,乌台诗案爆发,苏轼一下子被贬湖北黄州,当了一个团练副使。苏轼这个时候穷到了需要自己开垦东坡的荒地,自嘲为东坡居士。

在这里苏轼没有好酒好肉,于是就拿大家都不喜欢吃的猪肉改良发明了著名的美食——东坡肉。

但是就是在苏轼贬官黄州时期,苏轼几年前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终于传到皇帝耳朵里了。

根据明代李一楫编纂的《月令采奇》的记载,因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一出来就传唱天下。

到了元丰年间的时候,连宋朝首都开封都不断传唱这首词曲,一度冲上当时的热搜榜单,都被皇帝知道了。

于是宋神宗就找人把词文拿过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写的,等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的时候,皇帝认为“琼楼玉宇”指的是皇宫,而苏轼这么写也是认识到自己远离朝廷

后开始思念朝廷,思念皇帝的意思。

于是宋神宗感叹道:苏轼这个人,终归是爱国爱君的呀。于是就把苏轼从贬官黄州给稍稍换了个好点的地方,换到汝州去了。

熙宁丙辰中秋。东坡居士。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兼怀子由。元豊间。都下传唱此词。神宗问。内侍上尘乙览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上曰。苏轼终是爱君。乃量移汝州。——《月令采奇》

这个故事在宋代的《古今词话》里也有记载,可以说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真实的。

而且苏轼也的确在元丰七年的时候,从黄州迁到汝州。可以说苏轼被贬是因为诗词,被皇帝原谅也是因为诗词,还是千古传唱的中秋词。

只可惜苏轼在赴常州上任路上,宋神宗就病逝了,没有见到苏轼最后一面,也算是遗憾。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月令采奇》

更多中秋诗词故事:

闲话中秋:悲情中秋诗词中,苏轼这篇《西江月》尤为凄凉!

中秋冷知识:玉兔是如何跟月亮、中秋结合在一起的?

有一首中秋词被称之为:此词一出,余词皆废!你知道是哪一首吗?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秋趣事:宋神宗看完《水调歌头》后说,苏轼还是爱我的!发布于2024-01-16 20: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