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很有意思,一位小伙子因为在自助餐中太能吃导致被拉黑,用商家自己的话来说:“他喝豆浆都能饱喝倒闭。”
这句话明显带有夸张成分,不过我不禁想起上大学的时候,男同学因为生活费有限,平时在食堂不敢放开吃,一个月都要去吃一两次自助餐,满足一下口腹之欲,甚至还有人总结出了吃自助餐的最高境界,那就是:
扶墙进,扶墙出。
自助餐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用餐方式,尤其对于一部分饭量大的人更是如此,那么自助餐这种用餐模式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历史呢?
自助餐的起源
自助餐这个概念其实是舶来品,按照网上的说法是公元8世纪到11世纪北欧海盗的一种进餐方式。这些人本就过的是刀口舔血的生活,平时自然不习惯受任何约束,就连吃饭时也非常讨厌欧洲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规矩,所以饭菜做好后都堆放在一起,大家各取所需,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这段描述明显是后人牵强附会了,因为我们只需要仔细对比便会发现,这种饮食方式其实在世界各地,各个民族中都能见到,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原始的部落和大部分草原民族中,蒙古包前的烤全羊或者印第安人篝火上的火鸡,大家载歌载舞的同时,开启的都是自助模式。
在中国的秦汉时期非正式的场合中,食物由侍者分配好摆在每个人身前的案上,大家也都是各吃各的,这跟自助餐的进餐方式很相似,只不过是在取餐的模式上变得更加符合礼仪罢了。
我们熟悉的自助餐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才被创造出来的,但这种进餐方式本身就已经在各民族中广泛存在,只不过在一些地方因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逐渐被淘汰。
近代的自助餐
近代中国最早的自助餐应该是1910年的万国鼠疫交流大会中出现的,当时伴随中东铁路的开通,中国东北发生了大规模的鼠疫流行病,为了应对这次灾害,由清政府主持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来自欧美各国34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为了解决与会人员的餐饮问题,大会选择了融合了中西菜肴的自助餐模式,这样既兼顾了大家的饮食偏好,也提高了进餐效率,节省了各国代表的时间,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会议上。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自助餐的负责人是被称为“滨江膳祖”的郑兴文,东北名菜锅包肉就是他发明的。
个人认为自助餐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因为文化的不同,中餐和西餐在礼仪上的差异很大,为了避免共同进餐时的尴尬,自助餐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民国时期的很多城市的饭店就开始流行起自助餐这种进餐方式,二战结束后,涌入了很多欧美人的日本,韩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助餐这种模式再次在全国流行起来,不过这次流行的主要原因并非全是为了解决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而是因为快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更喜欢全家一起出来吃饭,自助餐很好的解决了老少皆宜的问题。
不论是喜欢清淡的老人,嗜好大鱼大肉的年轻人,还是喜欢甜食冷饮和蜜饯糖果的小孩儿,都能在自助餐琳琅满目的食物中享受美食的乐趣,不必再为吃什么纠结犯愁。
由于餐饮行业的门槛很低,快速兴起的自助餐模式很快进入白热的竞争,价格战就是必然了,优惠的价格在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的同时,也隐藏了许多食品安全的风险,我们会发现这方面的新闻其实还不少。(吃货历史观原创文章)
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讲,自助餐可以节省大量的服务成本,减轻后厨的运营压力,对于消费者而言,自助餐无需等待才能效率更高,更便捷,毫无疑问这是件双赢的事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自助餐的价格往往取的是中位数,甚至为了揽客会定得更低,如果来的顾客中慕名而来的吃货所占比例比较大,很可能就会赔钱,文章开始的那段新闻便是这种情况。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可以将自助餐开在人流比较大的商场或者酒店,这种地方往往都是情侣结伴出行,或者一家人老少出行,吃货饭量大,但老人,小孩儿和女性饭量小,二者叠加基本就平衡了,商家基本稳赚不赔,但这些地方的租金可不便宜,这就是另外一个矛盾了。
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发现在过去十几年,很多红极一时的自助餐品牌不知不觉间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与此同时,也有更多的新面孔在街边商场发着揽客的传单。
第一次吃自助餐还记得吗?有哪些自助餐品牌让你记忆深刻?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2021.11.19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自助餐简史:和海盗关系不大,与1910年的一次会议颇有渊源发布于2024-01-16 2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