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瓦尔登的船夫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Y4MTI1MQ==&mid=2650806770&idx=1&sn=4c06ace021aa5aa5b4bad72e96f6c7d4
这几年“鸡娃”一词经常被人们提起,并成为了2021年十大流行语,意思是说父母为了孩子考上好大学不断给孩子压力,为此不惜榨干孩子所有精力的行为。
乍一看,这是赢在起跑线的竞争行为,实际上却是竭泽而渔的无知盲从,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提前透支,等到上了大学,原本应该是自我学习探寻知识的新天地,却成了自我放纵的堕落乐园。
如今中国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的怪象,正是父母当初揠苗助长的鸡娃行为催生出来的,只可惜父母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依旧我行我素,殊不知这与当初这些人的父辈们多么地相似:在时代浪潮中,执着于固有的认知。
父辈们曾经的执着
很多出生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父辈们,对城镇户口和工人身份会有一种强大的执着。因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过去,国家会通过计划经济手段优先保证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以和工人的福利待遇,至于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则要紧张很多。
1979年,中国上海市,菜市场摊位前悬挂的猪头
这就是为何很多描写那个年代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会有城市人接济乡下亲戚的情节,这种作为城市人的优越感深深烙印在了父辈们的心中。表面上看父辈们向往的是城镇户口和工人身份,实际上是城市居民充足的粮食供应,时不时还能吃到细粮,能分到各种肉票、自行车票和电视机票。
时代不同人却一样,内心向往的都是更美好的生活。
当这些人为人父母后,便将这份执着传递了下去,宁肯花钱托关系也要把子女的农村户口变为城镇户口,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伴随计划经济的结束,城镇户口的华丽外衣被脱去,与此相反,农村户口开始变得金贵起来,不但有分配的土地还有城市人羡慕不已的宅基地,曾经压在中国农民身上上千年的农业税也被农业补贴所取代。
如今回过头来看,当初的父母们为了子女的城市户口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的托关系,其实都是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惯性思维在作祟,看似为子女付出了很多,客观上其实是在自嗨,或者说是满足了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怠惰。
只可惜当我们长大成人,不知不觉间还是活成了当初父辈们的样子,不同的是父辈们追求的是城镇户口和工人身份,我们执着的则是如何才能让娃娃考个好大学,为此开启了疯狂鸡娃的模式。
大学生的商业泡沫
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我们,似乎从小就被灌输了“上大学就是有出息”的观念,上大学似乎成了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唯一出路。
客观来讲,大学生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确是稀缺品,因为当时的大学教育并未扩招,在每年2000多万的同龄人中,只有100万左右能上大学。这意味着只要考上了大学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天然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只可惜从千禧年以后全国性的大学扩招开始(上图中的绿色柱,在2000年以后迅速攀升),每年全国录取的大学生从最初的100万迅速攀升到了将近1000万,大学生也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变为了烂大街的货色。
任何行业在超出常规的快速发展的同时,都很难保证质量,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大学教育便是如此,很多高校因为盲目追求商业利益,在师资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强行开设一些“低成本”专业。
这其中经济类、金融类和管理类等专业成了重灾区,学校只需要新聘几个刚毕业且毫无经验的教师,便可以向社会招生了,至于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究竟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似乎变得并不那么重要了,引用一段知名学者温铁军评价大学教育的话:
其他地方追求商业利益可以理解,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过度地追求商业利益这怎么行呢?
大学文凭在80年代和90年代积累起来的口碑,在新世纪开始的扩招浪潮中迅速贬值,却在商业宣传的鼓吹下,不惜花费巨资购买所谓的学区房、报名昂贵的辅导班,等到孩子大学毕业,迎来的并非当初父母期盼的美好前程,而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无奈。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飞速上涨的房价催生的房地产泡沫人尽皆知,那么同样泡沫化严重的大学教育却被很多人忽略掉了,当然,这里还不包括花费更多泡沫更严重的海外留学,这里暂时就不赘述了。
发展的心态面对未来
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个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的社会,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将会越来越多,承担社会主要劳动的青壮年越来越少,这意味着绝大部分带有技术性的体力劳动的社会成本将大幅上升,从事这些工作的蓝领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会水涨船高。
远的不说,其实当下已经有了这种趋势,比如城市中的木匠、电工、水暖工,一个月收入过万很常见,如果技术好一些,收入几万也很正常,连技术性要求更低的快递员和外卖员,收入已经开始反超在写字楼中的同龄人了。
除此之外,文化和体育这类机器无法替代的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吃香,尤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后期,文化产业会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明白了这样的大背景,当我们再次面对孩子时,与其花费大笔的金钱在鸡娃上,为此不得不加班加点,整日在外奔波,倒不如用省下来的精力好好陪伴孩子,给孩子一个温馨美好的童年。
学区房再好,不如父亲的肩膀,习题册再多,不如母亲的饭桌。
原本应该是草长莺飞的烂漫时光,不应该被无穷无尽的辅导班和习题册所淹没,无忧无虑的童年应该告别阴暗迎接阳光,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一个幸福的童年才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铁饭碗”是过去时,“大学生”是现在时,这些不同时代的焦虑产物都有保质期, 并不一定适合属于孩子的将来时。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孩子快要初中毕业,他说自己只想做个厨师,或是去踢足球,或者学一门手艺,开一家面包店,这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人生选择。
2022.05.27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从“鸡娃”到“大学教育”,父辈们有多执着就会有多失落发布于2024-01-16 2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