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年到端午节的时候都会有咸甜之争,起因是北方的粽子多是甜的,南方的粽子则多是咸的,于是网络上便根据地域分为两大派,一派认为咸口粽子才好吃,另一派认为甜口粽子才好吃。
粽子的咸甜由来
可以肯定的是最初粽子是无咸甜之分的,就是简单的竹叶包裹糯米制作的主食,一直到唐宋时期,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里才被添加了各种馅料,比如肉粽,蛋黄粽,豆沙粽,蜜枣粽等等。
这一时期的粽子虽然有了咸甜口味,却并无南北之分,而是混杂在一起售卖,民间百姓家也会多包几种口味来让节日中的美食更丰富,造成南北甜咸口味差异的源头,来自中国北麦南稻饮食习惯的形成。
靖康之难后,中原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南迁,相应地也促进了南方的农业发展,一年多熟的占城稻“被广泛普及,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从楚越时期逐渐形成的北麦南稻主的饮食差异。
对于南方人,糯米做的粽子作为主食,首先搭配的应该是咸味,而对于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糯米粽子更像是饭后甜点,所以包上蜜饯很搭。
这也是为何粽子的咸甜之争对于东北人会很差异,因为作为北方人的东北人主食米面都有,粽子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被当做饭后甜点,吃甜口粽子的时候就配咸鸭蛋,吃咸口粽子的时候就蘸白糖,咸甜益口,很是美味,何来南北之分?
咸甜本一家
甜味和咸味都是五味之一,二者并非是二元对立的存在,相反甜味和咸味之间有很多相辅相成的地方,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商场超市给孩子买零食时,会发现配料表中既有白砂糖也有食用盐,尤其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甜食中,商家还会额外添加食用盐,而我们在吃的时候似乎只能感受到浓浓的甜味。
这就是所谓的“咸甜益口”,简单来讲就是在甜品中加入适量的盐会增强甜味对味蕾的刺激,进而产生甜得更美味的感觉,关于这点其实古人早就意识到了,比如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盛产热带水果的地方,吃甜味为主的水果时都会搭配一点咸味,比如芒果蘸酱油,据说别有一番风味。
同样,在烹饪一些咸味为主的菜肴时,一些厨师也会额外加一点白糖,进而增加菜肴的风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范围开始推广速生猪,猪肉类的菜肴不放一点点白糖,味道都会寡淡许多。
咸甜之争本就是个笑话,或许也只是节日中大家互相调侃的一个由头罢了,在城市化的人口流动中,南方与北方早已经没有了明显界限,人们的生活差异也越来越小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爱吃甜的放点盐,甜味儿更深沉,爱吃咸的放一点点糖,咸得更有韵味。
2022.06.04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粽子咸甜之争的由来发布于2024-01-16 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