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



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茂嘉是他的堂弟。虽然题目写的是送别堂弟,然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说我们的辛弃疾大诗人是不是偏题了?不,还真没有。你看结尾句谁共我,醉明月?

这句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

王国维曾夸赞说:稼轩《贺新郞》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这首词是否真的如此出众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词中藏着的典故,用事实说明优秀与否!


1

昭君出塞


“马上琵琶关塞黑”指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是指汉元帝为安抚匈奴而选王昭君远嫁匈奴的著名历史事件。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昭君出塞对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汉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2
金屋藏娇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指的是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

而关于汉武帝和陈皇后之间,还有一个历史典故——金屋藏娇

那句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我想,那个叫阿娇的女子,应当是记了一辈子的。

这样浪漫而美好的开始,如果没有后来的风云变幻,两段佳话传古今,只可惜,他们都生于帝王家,在王图霸业面前,都牺牲了感情。

汉武帝刘彻因为金屋藏娇的诺言,让陈阿娇之母,馆陶长公主认定他为女婿,开始在汉景帝面前极力游说,最终汉景帝废刘荣,立刘彻为太子,再后来,刘彻登基,阿娇为后,可是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却不复当年的情投意合,日渐疏远。



3

看燕燕,送归妾


“看燕燕,送归妾”:

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




4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这一句是全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

这里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

汉代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引出一个“苏武牧羊”的典故,也表现了苏武的持节不屈。

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词人又借此暗讽当世降金之人。





5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这里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完。



多一个点在看

多一条小鱼干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这里讲了多少个历史典故?发布于2024-05-05 18: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