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里称苏州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苏州古城为“鬼斧神工”。苏州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竟能得到如此伟人称赞?其实我想,和大家说苏州,大家应该还是比较陌生的。那我们把时针试着往后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这里不再是苏州这个现代的城市,而是那个透着诗意的、古色古香的姑苏。这里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这里是张继的“福地”。从寂寂无名到流传千古,张继只用了一首诗的时间。落月、啼乌、满天霜,旅途的孤独、寂寞,都能轻易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
诗人漂泊在外,思乡是常态,却偏偏遇见这轮残月,听见这鸦叫,看见这满天的霜和雾,怎能不感伤,怎能不凄凉?同时也是在这里,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红的像火的枫叶、四处分散像星星一样的渔火,以及江上的雾霜,这画面,光是想想,都觉得甚美!然而,张继笔墨一转,写了一个“愁”。诗人面对美景,却没有半点的欢乐,愁得辗转反侧,这是为什么?是他仕途得失、宦海沉浮?还是家事索怀、亲朋离散?也许都有!心中的郁结,确实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这一句,看似鸡肋,实则用处极大,很好地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场面宏阔的布局,其实都是为了引出这下一句: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不清楚张继本人的小伙伴们大概会觉得能写出《枫桥夜泊》这首如此精彩绝伦的诗作的人,不可能只有这一首优秀作品。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张继的诗虽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且大多没有什么名气,不为人知,而最著名的,就是这首《枫桥夜泊》。《枫桥夜泊》不仅在我们国内火了,更是火到了日本。这首诗在日本家喻户晓,甚至被选入了日本小学课本。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足以见其“流量”之大。上面说到,张继流传了近50首诗下来,那么,我们一起来翻一翻,看看张继其他作品写得如何!
事实证明,能写出名句的诗人,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张继这首诗,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带有一种“自然”的美感,看似是不经意间挥笔写就,漫不经心、不事雕琢,却给人以最大的舒适感和艺术感,给人以美的体验。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从寂寂无名到流传千古,张继只用了一首诗的时间发布于2024-05-05 18: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