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民间文学

皮影戏

一、秧歌戏:
“秧歌”乃插秧之歌,本是农民插秧时的一种歌唱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表演性活动,主要分布在东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秧歌主要是在农村节日社火中或农闲时节演出的,它有两种形式:地秧歌(徒步表演)和高跷秧歌(踩着高跷表演)。在秧歌的基础上扮演生活故事,便形成了秧歌戏。秧歌戏是北方小戏的一大系统,山东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和陕北秧歌并称中国四大秧歌

二、道情戏:
道情本是古代道士在道教活动中所唱的一种宣扬教义的歌曲,到明代开始流行叙事道情,讲述道教故事。比较重要的有江西道情、山西道情、陕西道情。

三、花鼓戏:
主要流传在我国南方,在南方小戏中很有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民间小戏的代名词。代表性剧目有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湖北花鼓戏《绣荷包》、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

四、采茶戏:
主要流传地为江西、广东和广西。是歌舞性很浓的民间小戏,主要描写采茶人的劳动,最早源于采茶歌代表性剧目有《采茶歌》、《挖笋》、《瞧妹子》等。

五、花灯戏:
主要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在形成、发展和形式方面与闹灯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小戏,起源于民间赏灯、赛灯等灯俗。较重要的品种有贵州花灯戏和云南花灯戏。代表性剧目有《拜年》、《三访亲》等。

六、道具戏:
1.傀儡戏:由演员操作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亦即木偶戏。常以对话为主。
2.皮影戏:用熟驴皮(或羊皮、牛皮)剪成各种剧里人物,表演时由人在幕后操控各种动作,同时用灯光将人物剪影照射在屏幕上,一切唱白由人来完成。
3.戏:又称傩坛戏、傩堂戏、变人戏、庆坛戏等。是一种戴面具表演的戏剧形式。起源于民间巫术,演出活动既有祭扫的意味,又有娱神娱人的功能。主要分布在云贵川及两广地带。



内容来自钟进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基础教程》
上编民间文学第二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汉族民间小戏的分类发布于2024-05-05 18: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