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又一大一统中原王朝,自唐高祖李渊创世开国以来,历经二十一代帝王(享国28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在唐朝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是极其繁荣,举世闻名的诗歌更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后据全唐诗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唐朝时期总共产生了两千多位有名望的诗人,近五万多首诗歌佳作更是让其冠绝古今,一直被世人传颂。
现如今人们张口可颂李白,闭口能背杜甫,这也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但是在灿若群星的唐朝诗人中,除了产诗较高的李杜之外,有的诗人仅仅靠一首诗歌也能青史名留,为后世所知。
而在这其中,唐朝诗人张继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张继的诗歌虽然流传下来的有四十多首,但是,真正为后人所熟知的,却只有一首《枫桥夜泊》。可以说张继仅靠这一首佳作,就让他跻身于唐朝优秀诗人之列,而且中国历代的唐诗选本都选入此诗!
作为唐朝著名诗人,张继和诗圣杜甫生活在同一时期,与才华横溢皇甫冉交情很好,情逾昆弟,与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更是挚友。可就是这位与大唐诗坛名人有过多交集的张继,在新、旧《唐书》中并没能留下传记,而对于他的了解,我们也只能从正史的只言片语和时人的文札中去认知。根据《唐才子传》记载,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极受人敬重。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28岁的张继进京赶考荣登进士。按照现在我们理解,能考中进士就算人中翘楚了,出仕做官肯定没有问题。可偏偏在唐中期考中进士只是做官的前提,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就有官做。由于当时官场腐败不堪,高中进士也要通过结交权贵才能被授予官职,可张继却是“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最终在铨选考核时落第,只好归乡隐居。可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两年之后(即755年),科场失意的张继又遇到了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这场战争让唐廷猝不及防,叛军很快攻占了洛阳,又直逼长安,两京不保,就连唐玄宗李隆基都带着杨贵妃仓皇逃离了京城,远赴蜀地避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继为了躲避战乱,也只好举家搬迁前往当时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而正是这次偶然的江南流寓之旅,让他才有了与苏州城外枫桥一次美丽的邂逅。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诗人张继也一直过着漂泊流离的生活,期间他曾游历了吴越名山大川。不知道在哪一年,他来到苏州城游玩,在某个悲凉的秋夜,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但当他听着不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孤寂而辽远,顿时让张继想起了自己失意的青春,以及国家凋敝的景象,随后愁绪郁结他吟出了那首闻名千古的佳作《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可以说《枫桥夜泊》一经问世,就成为唐朝广为传诵的佳作。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比如此诗在日本就是家喻户晓,还被选入日本小学课本,清代文学家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1929年,日本人更是在本国青梅山筹建了一座寺庙,名曰寒山寺,寺庙的布局和风格都按照苏州寒山寺一般,寺旁立下石碑一座,上刻《枫桥夜泊》全诗!或许是因为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在模仿借鉴成风的唐代诗坛,竟无人敢学了,所谓“不敢题诗在上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随后文人墨客不敢写诗,就改成了画画,于是历史上就有了许多版本的《枫桥夜泊图》。一直持续到当下,《枫桥夜泊》由文学、绘画扩展到音乐,著名歌手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则是《枫桥夜泊》的当代演绎,自从问世就风靡海内外,成为中国内地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作品。在大唐璨若繁星的诗人中,张继并不算突出的,但只此《枫桥夜泊》一首,就足够了。从此, 诗人张继就和寒山寺,和枫桥,和苏州,再也分不开了。可就是连大诗人们都不敢再写的枫桥,到了宋朝却有一位不入流的才子随手写了一首,虽比不上原作,却也是流传千年的经典。而这首佳作就是宋朝人孙觌所写的《过枫桥寺》:孙觌是北宋时期的文人,年少时倒是被大文豪苏轼所赏识,可长大后却名气不大,充其量只能算是当时三流诗人,而这首《过枫桥寺》就是其代表作。此诗是作于羁管象州三年归来之初,诗人一生多次来过枫桥,这次是年迈时再来,主要表达了物是人老的感触。纵观全诗,诗人下笔就不凡,“白首重来一梦中”如霹空而来,故地重游,诗人此时仍犹在梦中。青山依旧不改,枫桥还立在河上,寒山寺的钟声也一如往昔,变的只是从少年到老年的诗人而已。随后三、四两句用的则是唐代诗人张继原诗中的景致意象。当时诗人眼前未必就是乌啼月落之景,但因为有前辈的诗在,桥边和寒山寺早就被赋予了固化的景象。与张继站在船上的愁苦一样,半夜独枕的诗人也是愁绪万千。而全诗最妙的是“倚枕犹闻半夜钟”,一个“犹”字说明此诗他事实上是听不到钟声的,可那沉闷的钟声早就因张继的《枫桥夜泊》传唱刻在了诗人心中。与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实景描写相比,这明明听不见却不断在心中响起的钟声,可谓十分有新意了。张继是由景而愁,孙觌则是眼前无景一样愁,愁意更浓。最后我们要说,张继的《枫桥夜泊》是诗传景,景显诗,诗与景互为映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因此它也成为中国诗歌史和中国风景史上为人乐道的最负盛名的佳话。而这首被宋朝三流才子模仿的《过枫桥寺》,全诗无一生僻字,明如白话,却胜在意境,如今读来仍耳目一新。虽然比起原作来逊色不少,但却一样惊艳世人,流传了千年。本文源于网络,宋词杂说,宋词,宋词三百首,宋词大全, 宋词词牌名, 经典宋词。
唐诗宋词经典赏析
「品味唐诗,享赏宋词」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宋词杂说,宋词,宋词三百首,宋词大全, 宋词词牌名, 经典宋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无人敢学,直到宋朝才有三流才子模仿一首,流传千年发布于2023-10-28 12: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