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长安处处有唐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Mzk1NjA3Mg==&mid=2247497855&idx=2&sn=f359341cde75ea524391395020e8e709
画家蒋兆和创作的《杜甫像》,画于1959年。
“安史”作乱的第六年,杜甫流落到成都避难。
在世交严武的帮助下,杜甫在浣花溪旁勉强建成一所房子,才让一家人有了栖身之地。
成都杜甫草堂。图/Trip China Guide
搁现在,这种位置的房子,可能会如此广告:临水名宅,溪畔公馆,自然天成,江南风韵……
房子周围的自然景观确实不错,杜甫也忍不住描绘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然而,风光再好,杜甫的房子却不是什么名宅公馆,那只是一间透风的茅屋,基本属于原生态风格。
就在去年秋天,一场嗖嗖的北风,把屋顶的茅草成片地吹落,茅屋眼看就要开天窗。杜甫不得不与风周旋,东奔西跑去捡茅。
奈何他跑不过风,更跑不过几个以抢茅草戏弄他为乐的顽劣孩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茅草纷纷扬扬,飘落八方。
这个时候,也许只有作诗才能稍稍抚慰一下自己。于是,从茅屋飘摇到国家残破,从感己困顿到伤天下寒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这样一气呵成。
杜甫草堂中的茅屋。图/Fanghong
当然,那时候这首诗没人理会。日子再惨,还得继续。
杜甫尽力修缮了茅屋,忍着捱着,湿冷的秋冬终于过去了。
还好成都的春天对杜甫是友善的,温暖怡人,更有绵绵春雨在夜里不期而至。
杜甫不必再瑟缩着过日子,连心情也舒展开来。
他散步在一条通往江边的小路上。夜色如墨,只有孤船的灯火在江面上闪烁。
今夜的春雨,滋生万物,也滋生了杜甫的喜悦。且听他吟诵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中年以后,经历了一路艰难坎坷,少见安宁,更别提喜乐,直到《春夜喜雨》。
那一刻,一颗心暂时摆脱了痛苦,盛满了轻盈的希望。
他一定希望,这场“春夜喜雨”,这少有的幸福愉悦,可以稍微久一点。
或许这样的希望,对于被忧患贫病纠缠的杜甫来说,还是太奢侈了。
当他最终病死于湘江舟中时,不知有没有心情想到那个春雨漫洒的夜晚,有没有回顾一下来时的路,发现原来在成都的那段日子,竟是多年战乱里他唯一享有的平安。
可是杜甫这个人,他的终极理想绝不是无病无灾安渡一生。他一心要秉承家族的“素业”——当官,当一个能辅佐明君为民谋福的大官。
人生路到尽头的时候,如果他可以想,也许他会先想到那个孩童杜甫。
他出身官宦之家,锦衣玉食,自小聪敏好学,小小年纪便可以凭一身才华随便出入朱门。
他经常聆听李龟年的歌声,尽情欣赏吴道子的画,也曾为舞蹈家公孙大娘的舞姿叹为观止。
他读万卷书,挥毫就文,连刚出道的诗作也得到过当世名流的称赞。
他是一颗文坛新星,书法家李邕想与他结交,写“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王翰想跟他做邻居。
与他来往的都是年纪大的学者名儒。他与“老苍”们一起饮酒作诗,不把同辈放在眼里,还感叹世间如己优秀者太少,而“俗物多茫茫”!
这个官二代公子哥,从十九岁到二十九岁,仍然可以不苟且于功名生计,去寻找诗与远方。
杜甫一生到过的地方。图/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他游历吴越之地,登姑苏台,览金陵城,凭吊各处遗迹,感怀先贤,臧否前人。
他“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上丛台,游青丘,从兖州城楼极目远眺。
他登上泰山之巅,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壮游期间,信心爆棚的杜甫曾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结果没考上。他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是主考官没有识人之明。
然而这样的轻狂,敌不过十几年屡考不第的现实。
三十五岁仍没得功名的杜甫,用一点还未燃尽的自信,来到了帝国之都长安。
既然靠裸考不行,骄傲的他也不介意降下身段,希望在贵人举荐这条路找到进阶的机会。
他拜访于权贵之门,以诗文投赠干谒;他渴望于达官青眼,不断奔走献赋。
如果到长安前的杜甫是一棵俊挺的白杨,那么在长安的杜甫希望自己变成一株藤蔓,用攀附获取合适的地位,才能施展抱负。
然而事实上,杜甫做“长漂”十年,既没有得到张九龄、贺知章一般的科考做官之运,也没有如王维般成为贵人的偶像,就连在干谒这条路上,也不如孟浩然,纵然无果,起码还曾以“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至于他引以为傲的诗作,在李白、王维、岑参等大明星辉耀长安的时代,也显得黯淡无光。
他在长安无钱无名无地位,有的只是难以为继的困顿日子,和仍未磨灭的希望。
直到四十三岁这年,杜甫逮着一个向皇帝献赋的机会。这个机会给他换来了一个候选官员的资格。
又熬了四年,他终于等到了一个芝麻官职“河西尉”,可他拒绝道,“不做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后来他又得了个管理兵器的小官,为了一家人的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再也顾不得“凄凉”,只能“折腰”。
官虽小,可人生若能就此改观,也算没白蹉跎这些年,谁知道又来了天翻地覆的“安史之乱”!从此杜甫开始了他的颠沛流亡生涯。
安史之乱被很多史家认为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期。图为画家徐燕孙1956年创作的国画《兵车行》(局部),与杜甫的一首诗歌同名。
他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里,曾短暂地被新皇帝录用为中央官员,也曾在好友帮助下当过一阵子幕僚,除此之外,他就一直在做一个难民,经历了丢官,逃难,丧子,赤贫,多病,欺压,乞求……
天灾人祸、世态炎凉之下,理想变成了幻想,他连自身都保不了,至于国破家毁哀鸿遍野他更无能为力,他还能为国家百姓以及自己的良心做的就是,写诗。
他在诗里记录了天下的苦难,留下了切切的希望。
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希望残乱的山河有朝一日再次重现盛世繁华。
他无数次看到“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希望这世间少一些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
他睡了,“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多希望那些早逝的好友故交还健在,还能一起饮酒作诗,享受生命。
他向天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又自我安慰,“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他感喟先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希望可以解救这个国家的英雄不再遭遇不公和悲情。
他写“三吏”“三别”,写“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希望百姓不再多灾多难,民生不再多艰多泪。
在生命最终,他写“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最后的希望,还是战乱结束,一切都恢复往昔平宁。
其实他早已看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河天地无情,苦难连同一切人和事终将逝去,在自然和时间面前,任何存在可能都没有意义可言。
可当他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自己终于可以回乡去了,却禁不住“漫卷诗书喜欲狂”,而当他看到邻居黄四娘家盛开的花,还是会由衷赞道,“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也许建功立业并不能算活着的真谛,活着的真谛就在于活着。尽管这个过程中忍受的比享受的往往多得多,但就为那些得之不易的喜悦,美和自在,这个世间仍值得留恋,值得希望。
杜甫生不逢时,赶上了国运没落祸乱四起,不但才华无处施展反而一生落魄潦倒,人生路在不断跌落中走向终点。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世道的缺憾和丑陋,可他就是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当理想最终成空,日子也被艰难悲惨充斥,不变的却是那份赤子之心。
苦难犹在,慈悲永恒。自始至终,他一直是那个希望一切都好的杜甫。
——————————-------------------------------
作者:南风意怠。纸短意长,愿有故事可回首,且以深情共回味。
宋词杂说,宋词,宋词三百首,宋词大全, 宋词词牌名, 经典宋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杜甫:我的日子都惨成这样了,还在希望什么?发布于2023-10-28 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