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长安处处有唐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Mzk1NjA3Mg==&mid=2247495658&idx=3&sn=da9b6fbd9f666f0e7d5d92108a26702e
本文由长安处处有唐诗首发。
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谢氏作为我国古代顶级门阀之一,从古至今出了很多才华横溢的人。
从魏晋的谢安、谢道韫,到南北朝的谢灵运,再到近代的谢婉莹(笔名冰心),无一不是家喻户晓。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清代有个姓谢、名方端、字小楼的姑娘。
这个姓谢的姑娘没有人尽皆知的名声,却有着不输大家的才华。她一生创作众多,留有词赋一本,诗稿一册,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女。
1724年,谢方端出生于广东阳春岗的一户书香人家。
在她出生前一年,她的父亲谢仲坃(xūn)考中了乡试第一名,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而她的到来为喜气洋洋的家中更添了一份欢喜。
父亲将她视为掌珠,悉心呵护她的生活起居。不仅如此,父亲还亲自为她启蒙,教导她读书写字。
谢方端四岁时,谢仲坃进士及第,此后在湖南、湖北、海南等多地任职。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光明磊落的性格对女儿影响颇深。
谢方端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她一直被父亲带在身边教养,在尚不知事的年纪就随父亲走遍了两湖地区,见识之广博非一般女子可比。
谢方端继承了父亲在文学上的天赋,她天资聪颖,不仅认字学得快,学诗词韵律也比一般人快很多,六岁时就能写诗作赋,尤擅填词。
谢家小姐如此稚龄便有如此天分,不免引来众人惊叹。甚至有人写诗来夸赞谢方端,说她的才华比得过谢道韫和卓文君。
《寄赠闺秀谢方端》
大家风度世间稀,文藻妆台肯让谁?
诗压谢姬吟柳絮,才欺卓氏画娥眉。
1733年,谢仲坃右迁崖州学正,谢方端同往常一样与父随行。
崖州地处海岸,风土人情与以往所居之地差异巨大,令谢方端深感新奇。四处游玩了一遍后,谢方端作诗一首以示纪念。
《初到崖州》
轻车遥驻洗兵亭,十里青烟郭外扃(jiōng)。
古迹半荒毛牧洞,遗闻空记赵公铭。
畲(shē)田米熟椰升小,亥市鱼归血网腥。
冷落衙斋悬海外,乡关遥隔五峰青。
后人在评述谢方端的成就时,普遍认为这首诗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而写出如此高水平诗作的谢方端,此时才刚刚十岁,其天赋异禀,由此可见。
崖州风光好,谢方端在此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崖州的土地养育了她,她长成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
崖州不但养人,还是滋养文学的沃土。谢方端在崖州期间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很多都是以崖州为主题的。她毫不掩饰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崖州的喜爱。
但别处再好也比不上故乡。在每个远游人的心里,终归是故乡的清泉更甘甜些,故乡的泥土更芬芳些。
谢方端亦不能免俗,离乡多年,她总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忆起幼年成长的地方。
虽然她离开故乡时还在垂髫(tiáo)之年,对那片土地的记忆也早已模糊,但对故乡的眷恋是深深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的,任谁也无法割舍。
阔别家乡十年时,谢方端曾乘船回乡过一次,只见山水小桥、花草园林还是旧时模样。
她莞尔一笑,便提笔记录下入眼的风景。这样,即便脑海中的故乡景象又模糊了,还可以通过读诗回想起来。
《轮水舟中》
轻舟遥泊小桥边,桑梓名园在眼前。
漠漠山云岚入画,悠悠溪水绿生烟。
桔花香近幽人屋,渔唱声喧弹子船。
十载归宁疏过问,山川风物尚依然。
1739年,谢仲坃再次右迁,被调去了湖南。谢方端随之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崖州,前往湖南。
因道路难行,走的仍是水路,一路上途径恩平、广州、惠州等地。在经过恩平时,谢方端被两岸风景倾倒,留诗一首。
《舟发恩平》
溪云斜卷一帆轻,于后溪流听渐平。
安枕不知风水急,乱春这里过山城。
接二连三的搬迁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是居无定所的代名词,毕竟刚习惯了新生活就要改变,刚有了新朋友就要离别。
但谢方端从不觉得难过,她有着同父亲一样的舒朗胸怀,善于在每一段旅途中找到发光点,永远积极地生活。
或许正因如此,今后的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不易,她始终坚强面对。
转眼间谢方端到了出嫁的年纪,父亲千挑万选,为她择了同乡的贡生刘宗衍做夫君。于是她被父亲送回家乡,结束了多年随父宦游的生活。
这是谢方端长到十几岁第一次与父亲分离。她知道,这些年的生活自由且恣意,全是因为父亲在为她遮风挡雨。从此,她将离开父亲的羽翼,独自面对生命中的风雨。
她的人生中将迎来另一个男人,一个要同她终老的男人。可她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这个人会像父亲一样爱她敬她护她吗?
婚后的幸福生活证明,谢方端的担忧是不必要的。父亲亲自选中的女婿果然是个好夫君,学富五车,性情温柔,待她极好。
他们二人相处起来竟似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一般,赌书泼茶,琴瑟和鸣。很快,他们的长子出生了,三年后又有了次子。
夫妻恩爱无匹,孩子聪明乖巧,如果能这么天长地久过下去,生活似乎就完美无缺了。
可世间哪有这么完美的事情。命运最擅长的便是于无风处起浪,于平坦处筑墙,用赤裸裸的现实嘲讽世人脆弱的想象。
谢方端的想象是几十年后孩子们各自成了家,带着孙辈们回家看望他们。那时她和夫君大概已经白了头发掉了牙齿,他们就携手倚在榻上,看满堂的孩子闹着笑着。
然而,命运早已在暗处发出了轻蔑的笑。第二个孩子出生没多久,刘宗衍就去世了。而谢方端原本美好的生活,也在一瞬间坍塌。
自此,公婆只有她一个人来孝顺,孩子只有她一个人来操心。她以一己之力扛起生活的重担,每日里格外操劳。她还毅然决然开办学堂,只为了补贴家用。
那些年是真的辛苦,只有夜深忽梦旧人旧事时,谢方端才能得到半刻的喘息。也只有在梦里,她才能躲在夫君的怀抱里,尽诉相思意。
待梦醒时分,梦中温情皆化为虚无。窗外流莺鸣叫,她的身侧却只剩孤衾寒薄。
《莺声》
帘外春风柳絮轻,流莺枝上一声声。
莫教时向窗前啭(zhuàn),惊断辽西梦不成。
但她没有犹豫,亦从未想过改嫁。她带着父亲教的责任和坚强,还有夫君给她的爱,决心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不管是为人女、为人妻、还是为人母,谢方端都做得很好。
在她的养育教导下,两个孩子都长成了知书明理的人。长子在参加院试时脱颖而出,被点为案首,主考官一眼看出他必有家学传承,赞“其学有渊源”。
在得知他的课业乃其母谢方端所授之后,主考官惊叹不已,谢方端因此再次名声大振。
艰苦时谢方端从不放弃,有成就时她自然也不会骄傲。于是她写诗送给孩子们自勉,教导他们要敦厚周慎,切不可因一时的成功虚夸浮荡。
《示两儿》
下愚乃不移,贤者随习俗。
男儿所贵自树立,贤则荣兮愚则辱。
汝曹况复幼而孤,抚此茫茫当自勖(xù)。
忆昔汝父初殁时,汝方三岁呱呱哭。
忍悲含泪抚诸孤,冀汝长大异庸碌。
从来习染在少年,血气未定宣约束。
敦厚周慎终有成,虚夸浮荡定非福。
庭际梧桐雨露滋,菁葱百尺栽培笃。
后来长子先后任四川长宁训导、广西钦州训导、雷州教授等职,总算是不负谢方端的苦心。
长子的成就源于谢方端的教导,而谢方端的品格和才华又都源于她的父亲。
谢仲坃多年来为官勤勉执法严明,在致仕前夕,他的政绩终于上达天听,受到了皇帝的接见和嘉奖。谢方端喜不自胜,挥笔而就《喜赋》表达心中喜悦。
《喜赋》
廿(niàn)载劳劳郡县忙,大江南北号循良。
铜章不枉铃封奏,丹韶须宣到武昌。
万里辨奸天子烺(lǎng),九重谆问小臣光。
遥知扬对彤墀(chí)下,旋惹炉香满绮裳。
1777年,谢仲坃在广州去世,这年的谢方端也已经年过半百了。父母皆逝,人生只有归途,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认识到自己开始老了。
回首这大半生,她为丈夫持家,教儿子成才,替父亲送终,世俗交给她的所有任务都已经完成。从现在开始,她终于可以松开心底的弦,过一过自在生活。
晚年的谢方端由长子赡养,随长子辗转于各个任职地。她带上笔墨行囊,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诗记下来。
《广州秋夜》
旅馆清秋夜,蛩吟曲砌边。
凉风生枕畔,明月到窗前。
睡鸭炉薰冷,铜壶漏滴绵。
垂帘独深坐,展卷不成眠。
当她踏上那些曾经走过或者从未来过的地方,时光似乎倒流了。花甲古稀的她仿佛重回少女时代,隔着几十年光阴,与当年的自己在笔尖无声对话。
谢方端随长子生活时,除了四处游历还在官署开课教学。
她才华横溢又教子有方,所以无人因她是女子而轻视,反而都以能被她教导为荣。还有人远路迢迢来请谢方端为书做序。
她的美名与足迹一起传遍岭南,她也因此成为当时广东八大才女之一。
1813年,九十岁高龄的谢方端在家中安详闭目。她的作品被集结成《词赋》和《小楼吟稿》两册,以供后人学习敬仰。
☆ 本文为作者原创投稿,由【长安处处有唐诗】首发。
☆ 原创文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转载须注明出处。
宋词杂说,宋词,宋词三百首,宋词大全, 宋词词牌名, 经典宋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谢方端:岭南才女的诗与人生发布于2023-10-28 1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