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气词的分类:
1﹑按照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可分为:(1)句首语气词有:“夫盖维惟唯”。(2)句中语气词有:“盖也与”(3)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已耳焉与邪夫兮”等。
2﹑按照语气作用,可分为(1)陈述语气词:“也矣已耳焉”(2)疑问语气词有“乎与邪”(3)感叹语气词有“哉夫兮”。
(二)句尾语气词
1、“也”:
表静态,通常用在判断句尾表确认肯定的判断语气。用在陈述、祈使、疑问句尾时,都表论断、确认语气。并不是在判断语气之外,又表示陈述、祈使、疑问语气。用在复句中后一分句的末尾,是表示对这一分句的确认语气。(七中已讨论)
2、“矣”:
是表动态的语气词。它意味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1)一般情况下,“矣”把事物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的情况告诉被人。如“吾知所过矣。”(2)某写情况已经如此或曾经有某一状况,句尾用“矣”,是说话人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如“郑既知亡矣。”(3)把预料会发生的情况当作新的情况告诉别人,如“孔子曰:‘诺,吾将仕矣。’”(4)表示可能的句子,句尾用“矣”,也是报道一种新的情况。如“朝闻道,夕死可矣。”(5)描写句中,句尾用“矣”,同样是报道新的情况。如“国危矣。”描写句的谓语有时提前,后面再用“也”字煞句,增加了夸张的语气,但是“矣”本身不表示夸张。如“甚矣吾衰也!”(6)在祈使句中,是祈使者希望对方实现某种行为或完成某种事情。如“先生休矣!”(7)“矣”还可以用于疑问句中,在这时,“矣”仍然保持原来的语法意义,只是句中有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所以“矣”似乎也帮助表示疑问语气罢了。如“年几何矣?”
3、“已”:
同“矣”的作用相近,原是动词,表示停止、限止语气,表示事实止於这种情况,有往小里说的意思。一般可译为“了”或“啦”。
4、“耳”:
是“而已”的合音。一般用在叙述句尾,动词性减弱,可译为“罢了”。
5、“乎”:
表示纯粹的疑问。(1)用在是非问句尾,译为“吗”。如“许子冠乎?”(2)用在选择问句尾,译为“呢”。如:“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3)用在特指问句尾,可译为“呢”。如“孰为汝多智乎?”。(4)用在反问句尾,与疑问代词、否定词以及常见的“岂”、“宁”相呼应。可译为“吗”或“呢”。如“其何伤于日月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得无……乎”“无乃……乎”可译为“该不会……吧”“只怕……吧”。表示委婉的语气,“乎”仍是疑问语气。如“其是之谓乎?”、“其恕乎?”(6)表示感叹。如“长铗归来乎!”、“必也正名乎!”
6、“诸”:
是之乎的合音,可以用“之乎”去解释,但是只表示疑问和反问。如“不识有诸?”、“虽有粟,吾得食诸?”
7、“与(歟)、邪(耶)”:
(1)疑问语气没有“乎”那样强烈纯粹,除了有疑问代词或选择问句外,一般不表示纯粹的疑问,带有说话人的猜想。,可译为“呢”“吗”“吧”。如:“是谁之过与?”“求之与?抑与之与?”(2)也可用于反问。如“唯求则非邦也与?”
8、“哉”:
(1)用在感叹句尾是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的,可译为“啊”。如:“贤哉回也!”(2)用於反问句尾更为常见,依然是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啊”。如:“何有于我哉?”、“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9、表示反问语气的几种习惯说法:
(1)“不亦……乎”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何以……为?如:“然则又何以兵为?”在这种句子中,实际上“为”是疑问代词宾语“何”放在做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同类的还有“奚以……为”、“恶用……为”或省去“以“,说成”何……为“(3)“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是“有什么……”的意思。如“姜氏何厌之有?”
10、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语气的重心一般都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面。疑问语气词可以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也可以和直陈语气词连用。如“唯求则非邦也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古代汉语重难点讲解:语气词发布于2024-06-11 11: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