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详解


【原文】

第六章、成象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解析】

解析此章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话,《易传?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以《系辞传》中出现的“子曰”来推导,《系辞传》应当著于孔子之后。据传老子和孔子是同时期人,有传孔子问道于老子。也有传老子早于孔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系辞传》著于《道德经》之后。以此推论,《易传》多有受启发于《道德经》的可能吧!

“谷”字始见于甲骨文,本义指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

“神”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指天神。也就是超出人类认知的存在,因此《系辞》说,阴阳不测之谓神。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里的“谷”是老子形象化的“道”,“玄”是指幽深不明,“牝”是指雌性的,表示空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深幽不测的‘道’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要想打开玄牝之门,还要从天地的运行规律上着手。也就是说,天地运行的原理,就是探索玄牝的门户。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绵延不绝,用之不竭。这句是感叹“道”之幽深玄奥的。

此章是说,人类根本不可能看清“道”的全貌,我们应该先把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事物“看明白”,然后再参照已认清的事物,纵深发展!

这里的“天地”是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象与形。玄牝是指幽深无尽的未知领域。《体道》、《象元》两章讲述了宇宙的结构和探索与运用。本章则讲了应该从何处着手探索未知领域。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未知领域”是以个人认知界定的!所谓的探索未知,实际上就是“学习”。“用之不勤”也就是“学无止境”。学问越大越感到世界的玄妙,这就是“玄之又玄”,越是向纵深处探索,越是感到奇妙无穷,这就是“众妙之门”。“无名”与“有名”,有名为已知,无名为未知。未知为混沌,已知为天地,这就是“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老子的伟大,其在于统一了“唯心”与“唯物”!唯心与唯物,各执事物之一端,无异于盲人之摸象!“已知”来源于“未知”,也就是“有”生于“无”,但你所见的,在未知之时,不一定就是你所见的样子!事物在未知之时只是无名的混沌状态,因此你所见的天地并不一定本来就有!

这就告诉管理者,你当下所见到的,或许本来并不是这样的,一定存在你未知的原因,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圣人),必定能找出事情的导因,只有从源头上下手,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原文】

第七章、韬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析】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句话现有已知的解释是这样说的:“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天地无情,难道它们会为了别人的生存而运行吗?又或者它们根本就是无意识的运行,那么说这句话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这种无意识的运行是长生之法,那么当人们效法时,不还是为自生!这不就是矛盾了吗!话说到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一下,时刻记住“客观”两个字!不要带着颗圣母心来读经!

“是以不自生”,这里的“生”是存在的意思。天地不是自主存在的,它们是因为有“万物”才存在的,也就是说,万物组成了天地,万物生则天地生,万物灭则天地灭!没有万物也就没有天地,宇宙就是混沌一片。这句话的寓意是说,国家是由百姓组成的,物阜民丰则国家兴盛!老子后面接着就说了:“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无私而能成私”。身先、身存、成私都是因为有百姓而成就他们的。说白了就是,如果他们脱离了百姓,他们啥也不是!!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详解发布于2024-06-07 08:46: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