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详解


【原文】

第八章、易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析】

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这里的“善”作“使……好”义。这里的“利”作“使……利”义。《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这句成语就是表达的本章“善”和“利”的意思。

前面我讲过,读经不要自带圣母心,一定要坚守“客观”。水从来就不是善良的,不是没有做过催屋毁田的坏事!它润物也毁物,老子作为一个思想家,他不会肤浅的给某个事物,轻易的贴上一个善恶的标签!这是违背阴阳法则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时而显,因事而用!

“上善若水”是说最会办事的人就如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说不争不抢就把事情办妥了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是智慧的象征。它自知柔而适应各种环境,无论是圆是方,它都能适应。杯子坚固,它静待其中,然而只要有丝毫缝隙,它就会趁虚挣脱束缚,它不主动抗争,它寻找对手自身的破绽,脱离桎梏。它乘风力卷起千层浪,它借山高倾出冲奔势,体柔而势刚,形变而质存……。上善若水!善在借势!

“处众人之所恶”:这是说,别人都无法适应的环境,它能适应。“故几于道”:因此说它的行为最贴切于“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居善地”:这不是说它善于选择居住环境,而是说它善于适应各种居住环境!适应环境是为上善,这是顺应自然。天下万物都是被动的,没有主宰权又哪来的选择权?况且世间本就没有完美无缺的环境,终究是要自己来适应环境。我之前在解读易经的时候说过,有能力的可以改变环境,这是有“能力”这个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象元》章讲的“域中有四大”,你只有在这个领域里为“四大”之一才可以改变环境。因此从智慧的角度来说,适应环境是为上善。

“心善渊”:这是说善于用“心”的人,他的心境是沉静深厚的。

“与善仁”:善于付出的人,他能得到友爱的认可。

“言善信”:善于表达的人,容易使人相信。

“正善治”:善于客观公正的领导,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事善能”:能者多劳,有才能的人善于办事。也就是说,看一个人有没有才能,要看他做的事怎么样,事情做得好的人,必定是有才能的!注意!是说的事情做得好,而不仅仅是做事认真!

“动善时”:水有个最大的优点,也就是最值得人学习的“善”,就是它的行动能准确的抓住时机!只要稍有倾斜,它就会乘势奔流;只要稍有孔隙,它就会乘机出入!

“夫唯不争,故无尤”:凡事只有不争,才不会拉仇恨!《易经?讼》:“中吉,终凶”。“讼则终凶”,争讼的结果无论胜败,最终都是拉了仇恨!

【原文】

第九章、运夷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解析】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这里的“盈”是指溢出的意思。“已”是停止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得到的财富满溢的时候,不如就此停下来。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多少为“盈”?如何为“已”?常言道:“人心不足”。不知足,何可已!实际上这个话题的关键点在于“持”,而不在于“盈”和“已”。因“持”而知“盈”,知“盈”才知“已”。“持”本义指拿着,“持有”是指能抓住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能抓住的才叫“持”。“持而盈之”意思是说手抓不住了。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得不到(抓不住)的东西,不要强求,不如早点放手(停手)”!这个“抓不住”包含,财富与自身能力不对等。所谓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怀揣锐器,不能久藏”。所谓侠以武犯禁,身怀锐器则心不能忍也!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玉满堂表示的是高调奢侈,炫富必然会招人觊觎。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仗着自己富贵而骄横,必然会为自己埋下祸根。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身居高位必成他人首选挑战的目标,常战有失,不赌为赢,不战为胜,天道如此。

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记住!“利益最大化”是商业竞争的大忌!能量守恒,你最大化了,别人就无利可图,这就会招人妒恨。李首富说了:“不赚最后一块钱”,实际上就是说,要留一点利润给别人!要明白,这个“最后一块钱”不是说的时机,而是说的“份额”!!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详解发布于2024-06-07 08: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