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详解


【原文】

第十一章、无用

三十辐共一毂(音gu ),当其无,有车之用;挻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音you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析】

《象元》章明确的表述了,“道”就是空间。万事万物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空间。本章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形象的体现了“道”的现实意义。

三十根辐条共装在一个毂上,因为毂有安装辐条和轴的空当,所以车子才能行走。拿起黏土做成器皿,因为器皿中间有空当,所以才能起到盛放东西的作用。开门设窗建造房屋,是因为房屋有空当,所以才能有住人的作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细化断句是这样的:“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意思是“使之有”,也就是说往空间里装东西,说白了就是利用空间。“无之”意思是“使其无”,说白了就是制造需要的空间。

这一章粗看起来没什么玄奥的,但细究之,最后一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道”用于实践的开端!前面章节都是讲的理论!前面我提了一下,关于有人说《道德经》是一种修炼功法,其实是不是功法不重要,道理是一样的,本来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前面逐步的讲了,“道”的原理→应该做到的→如何做到应该做到的→那样就能做到应该做到的。致本章就开始讲实际操作→“无之以为用”——开辟“丹田空间”。→“有之以为利”——植入“精气丹种”。前面《能为》章讲的是炼丹前先打造一个优良的“炉鼎”→“载营魄抱一能不离”——壮实的躯体、充盈的气血才能养育出强大的“元神”,有了强大的“元神”,才能“植种结丹”。造毂、制器、凿户等都是开辟丹田的方式方法。(此处仅作比喻,修炼者慎之)

【原文】

第十二章、检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析】

有色则不清,不清则不透,有了色彩的遮蔽,则会看不透事物的内在,只给你想给你看的,不给你想看的,这就无异于眼盲了。五音成章悦耳动听,给你好听的,掩盖了不想让你听到的,这就无异于耳聋了。驰骋田猎以强凌弱,毫无敬畏,最容易使人产生狂妄之心。贵重的东西容易使人铤而走险。以上那些好看的、好听的、假象的威猛、不解温饱的玩物等等,于人类生存毫无意义。因此圣人做事致力于解决百姓的温饱,不屑于那些毫无意义的面子工程,所以总是否决那些面子工程的提议,接纳提高产值的建议。

《无用》章讲了“有之”和“无之”,也就是“保留”与“去除”。而本章《检欲》则讲了哪些该保留和哪些该去除。

读经到这里,我们基本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道德经》是老子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给出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详解发布于2024-06-07 08:45:41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