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详解


【原文】

第十六章、归根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析】

“归根复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看花草树木的荣枯过程,世间万物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得长生,违背自然灾咎至。《易?大过》九二:“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九二起于初,经过了长冬的静养,这是生命的复苏,老阳得少阴滋润,顺应自然,无往不利!《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九五趋于终,经过了生命的旺盛期而逐渐衰退,归根复命之时,再现繁华,那是燃烧生命,违背自然,即使得阳调和,也是无咎无誉,最终空枝无果!

万事万物盛衰交替、周而复始,这是自然法则。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的意义在于“恒”!老树千年是因为顺应自然,厚积而薄发,静养而盛长。气杂而交,交而躁动,动则有损;气纯而清,清而宁静,静则畜养。因此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

“至虚极”:于炼体是为排除体内杂质,于炼气是为去浊纳清,于炼神(志)是为排除杂念!放空思想而归于寂,抱元守一而养精!“养精”是为“守静笃”!这些道理都是可见可知的,不是凭空臆造的,因此老子在此点明了:“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万物并存于世间,我从万物的盛衰荣枯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法则——“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世间万物的生长是经过休养而后生发的,大树经过冬天的休养,才有春夏的生发;春蚕通过休眠才有身体的壮大,人们经过夜晚的休息,才能继续第二天的劳作。所谓不怕天天累,就怕一次累坏。牛不夜耕,日不两度!再健壮的牛,日落必归栏;再强壮的小伙子都不要日行两次房!节欲养生但不是绝欲!这就是“归根”的真义!因此老子说:“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归根就是静养,是生命的再次生发!静养→生发→静养→生发……周而复始,这是自然法则。认清自然法则的就是明白人,不遵循自然法则而过度行动(胡作非为)的,必然会招致灾祸。因此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这一段话是呼应总结前面的话的。

“容”就是盛载、容纳的意思。“知常容”呼应了首句“至虚极”。如何“至虚极”?“知常则容”!了解了自然法则才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公”的本义是指对祖先的尊称,“容乃公”是说有了自己的地盘,自己就是这里的始祖!排除杂念清空丹田(至虚极……知常容),吸收纳入天地精华(容乃公)!一个空杯子,装什么都行。一个装过牛奶没有清洗的杯子,加满清水,它还是浑浊不清的。培育酵母的时候,先要将器皿里作灭菌处理,然后再投入菌种!残余的牛奶和菌种就是“公”!牛奶杯无论经过多少次的稀释都还有残存!器皿里的菌种只要得到适宜的温度就会长满容器!“公”就是“容”里的主宰!“公乃王”

“王”是最高统治者,抵御外侮维护自己的世界,王就是其所管辖范围的“天”

“王”是这个世界的法则制定者,故“天乃道”!

根据“大宇宙”的法则,制定了一系列的“小宇宙”法则,确保“小宇宙”不违背“大宇宙”,这样就能恒久的生存下去了,故“道乃久”

“没身不殆”是呼应“归根”的,“没身不殆”意思就是“身死道不消”,归根复命,周而复始……凡事留有余地、留有种子则能“久”!“归根”也要有处可归,“根”不可断;“复命”还须有命可复,命不可绝!

有些东西真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用白话来解说经文,真的有“言不尽意”之感。语言如织网,大眼网捕大鱼,小眼网捕小鱼,没眼为布捕不到鱼,越想细说越说不清问题,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所以,经典之玄不在于著者,而在于读者……!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详解(第十六章、归根)发布于2024-06-07 08: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