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详解


【原文】

第十七章、淳风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析】

解读本章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太上”!“太”是过于的意思,比大多一点,表示更大,辈分更高,更加久远……等等。“太上”是指超越于人们所见到的一切的存在!也就是说人们没有见过,但又客观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的强大能量(也可以是主观设计的形象)!这么说有点绕,简单的说就是“神明”!——“不知有之”,也叫“未知的存在”,虽然没见过,但是它是存在的(也可以是“无中生友”)!

注意!!这里的“不知有之”的“有之”的意思是“使之有”讲的是一个主观意识,并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主角是否存在,但你心中都要认定它存在!老子在这里讲的是“信仰”!是不可质疑的信仰!即使你不明白,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它!首先要有“信仰”,其次才“亲之誉之”(崇拜)!当不明就里盲目崇拜的时候就成了“迷信”!因为迷信无知而产生了“畏惧”!因为畏惧而产生了疏离,并且试图摆脱恐惧而产生“不敬(侮之)”!此时“神明”的形象已经有损,有些人对“神明”产生了怀疑。因此后面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就如同啊它(神明)总是给你希望、给出承若(神明保佑——画大饼)——犹兮其贵言。

求神不如求自己,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功成名就!如此百姓也会认为,成功是我的付出本应该得到的回报(非是神明保佑)!

什么叫“淳风”?“淳风”就是淳朴的民风!百姓都一心一意的勤劳耕作,不要想着不劳而获,不要想着神明保佑!信仰是信仰的智慧,崇拜是崇拜的能力!假大空(不知有之)的东西是不会长久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给人们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人们才会长久的“亲之誉之”!当对“神明”有了畏惧之心的时候,也是“神明”形象崩塌的时候,也是人们不再尊敬它的时候(侮之),人们一旦觉醒了,就会认识到,功成事遂都是我们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哪里是什么神明保佑啊!有心之人树立“神明”形象(无知有之),无非就是为了剥削他人,许以口头利益(画大饼),加以未知恐吓!以此奴役人民!老子在此提醒人们不要被一些“假大空”的东西所蒙蔽!也警示管理者要不忘初心,不要做“假大空”!当百姓“畏之”的时候,紧接着就是“侮之”了!!

老子留下五千言,骑着青牛出关了,对这个世界毫无眷念!他如果还想保佑世人,当初他也就不走了!五千言就是留给人们的护身符,好东西都给你了,还凭什么奢求他亲自来庇佑你呢!因此不要侮辱老子是什么道教的始祖,老子是老子,道教是道教,没有半毛钱关系!所谓“道祖”只是个“无中生友”,只是有心人“虚设的高大形象”!老子给人留下了珍贵的“五千言”,“道教”除了向你索取,给了你什么好处?西方的那个王子,厌倦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离家出走。在菩提树下饿到出现了幻觉,幸好有个善良的农妇供养了他四十九天,从死亡的边缘把他救了回来。他深深的体会到了“在家千日好 出门一时难”的真谛,养足精神之后又回到了皇宫,然后到处忽悠,尽说些让你猜的话来装高深,制造他很牛逼的假象,让人们心甘情愿的、不图回报的供养他……而世间妖魔还在、剥削还在、压迫还在……!西方还有一对偷吃苹果的男女,他们把自己的意志不坚,甩锅给了“蛇”,蛇很无语,特么的你们是好人会无视警告听我引诱吗?这对男女生个儿子更是无耻,直接恐吓善良的人们:“你们信仰我就得永生,不信我就下地狱”!他还说:“为了表示你们的忠心,把你们的一切都奉献给我”!他还说:“你们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你们的出生是为了忏悔的……”!直接上恐吓,连伪装一下都不要了。那个王子还装了一波:“众生平等”!……

老子在的时候,游历山川,观天察地,静看人间百态。他没有批判“礼崩乐坏”,他没有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他没有无聊的捏支花,让你猜几个意思,他没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他没有说你有罪,他没有说你信他就怎么怎么好,不信他就怎么怎么坏。他默默的走了,留下朴实的五千言,平铺直叙的描述了客观的世界……

记住!你的快乐是你应得的!你的痛苦是被人忽悠的!人的出生就是天地间的幸运儿!人的出生就是为快乐而生的!……百姓谓我自然!——我本自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详解(第十七章、淳风)发布于2024-06-07 08: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