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护国家统治,周朝统治者曾经专门建立了一种文化制度,那便是礼乐制度。在周武王覆灭商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建立起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制度,他便一直在这方面开始摸索。直到后来,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在辅佐周成王的时候,独自掌管国家事务,最终摸索出了一套有利于维护统治的文化制度。众所周知,当时支撑周朝统治的四大政治制度,便是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礼乐制度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现象,使礼乐制度开始解体。根据历史记载,周朝统治阶级是通过礼乐制度来体现贵族阶级独特的身份与地位,他们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行为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举个例子,就连如何称呼死亡,不同等级的贵族称呼也不大相同。
在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之后,便规定在祭祀,丧礼,出征,朝觐等方面都有严重的规定,认为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也对后来的儒家学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连孔子也对周公的思想赞叹不已。
自古以来,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社会上的阶级分化极为严重,而礼作为这一象征在当时极为重要。早在部落时期,勤劳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了古笛等一些其他乐器,并且创造了音乐,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到了商朝时期,乐就成为了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商人也极其喜爱音乐,不管是贵族阶级还是平民百姓,这也使得音乐开始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等到周王朝建立之后,周公为了巩固周天子的统治,便决定借鉴学习前朝的优秀文化,通过礼来制定等级秩序,达到控制人们思想和舆论的目的。后来礼乐逐渐升华,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往往会在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待遇,也是在这个时期使得礼乐制度正式形成。但是礼乐制并不是周公一人所造就的,早在夏王朝时期就已经有萌芽的出现,等到商王朝时期礼乐逐渐成为了人民精神上的信仰,周公只不过是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对礼乐体系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完善,将它与宗法制紧密结合,使得周王朝的统治越发稳固。
等到了春秋时期,虽然这个阶段的周天子权威已经不再如往日一样,但是诸侯王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仍然十分的尊重礼乐。甚至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支持他们,还专门创建了一些礼乐制度,例如籍礼,冠礼,大搜礼等。简单来说,籍礼就是贵族阶级用来监督平民百姓在田地上从事没有回报的集体劳作。而冠礼就是在贵族阶级的成年男子成年那一天,公开授予他们贵族特权,从而维护贵族之间的利益以及加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大搜礼则是指军事方面的礼,具有一定的军事检阅和军事演习的性质,对训练军队和巩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维护国家制度和统治秩序大搜礼也十分的重要,他不仅提供了军事上面的威胁,还使得那些奴隶更加的顺从统治者,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分裂隐患的出现。到了战国时期,由于井田制度的废除,土地私有制度的出现,原有的一些礼乐制度遭到了极大的冲击,例如祭礼原本的方法便被废除,现在只变成了一个统治者用来关心农业生产方面的礼仪。由于军队组成部分与战斗方式发生的变化,原来的大搜礼也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不再适用于当下社会。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满足统治者需要的礼仪变成了继位礼,朝礼等与宗法制有关系的礼仪。
结语
在笔者看来,无论礼乐制度怎样演变,他的实质还是贵族阶级按照远古社会时期的风俗习惯加以改造发展,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与维护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与宗法制相比较,礼乐制度其实与他有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为了维护君权,族权。但也有差异的地方,那便是礼乐制度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确保宗法制度的继续推行,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因果关系。礼乐制度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常串联到经济与政治领域,无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现象,使得礼乐制度面临崩溃。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礼乐制如何维护国家秩序,划分等级观念,深远影响后世发布于2024-05-11 2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