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北京的胡同里感觉是很新奇的。当时正值暑假,从老家回京后去什刹海街道实习,不多久就由师姐带着我去走访胡同里的一些老人。走进胡同,和印象里不同的是,并不总像电视里那样的大宅,一进门看到里面四方四正,开阔贵气的庭院只住着一大家子,这样的当然有不少,但有些却是很多人挤在一起。往胡同里面走,道路两旁的门都编着号,进了大门(其实也不大,不少只有两人宽)以后发现有很多间房子,有些明显是近些年才修的,进门的过道里只容得下一个半人,里面住了不少人,有很多是外地来京多年的,也有一些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甚至好几代的老北京人。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喜欢我们叫她阿姨,不太喜欢别人叫奶奶。我记得她家在胡同快到头的地方,一进大门的右手边,房子大约二十平米,里面分了两间。一间是卧室,推门进去正对墙上有很小的一个窗户,白天进去也黑漆漆的,里面只有一张床、一把躺椅,和存放衣物的柜子,总之看上去非常简洁,东西很少。另一间客厅,有一个柜子,不太会描述,反正上面是玻璃橱柜,下面是木头的。玻璃里面是旧书、工作的信件、手写的凭证、上学的作业本等等。除了柜子还有一个吃饭的小桌子、两三把椅子,我们常坐在这里,阿姨坐在靠背椅子一起聊天,除此之外屋内几乎没什么其他东西。


我见过的所有人生活的房间都没有这间这么整洁,简单。房间里没有冰箱、没有洗衣机、没有空调、没有手机(好像是没有)。我当时很好奇,就问阿姨那你买的菜呀,肉呀怎么放啊?她说她几乎不吃肉,只吃素,以前吃一点肉的,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吃肉很容易哪个指标高,索性就不吃了,只有身体很需要的时候偶尔吃一点,每次买菜就买一天的就够了,也用不上冰箱,但每当我们去的时候水果盘子装的满满的。她的衣服也很少,但洗的很干净,有一把竹扇子,她给我的感觉就是心情非常平静,而且总感觉她好像不热,尽管八月的北京市区三十多度,出门脸都烫。阿姨一生未婚,一个人生活了很久很久,我记得她跟我讲简单生活的好处,那个时候正好有一些“极简主义”的说法,立马对号入座。阿姨也听过这个词,还说有记者曾经找上来,说想要宣传她的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被她回绝了。她告诉我们这是她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适合别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生活的方式,这个东西是没办法推广的,没有推广的价值。


她还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她是怎么和别人打交道的,什么时候有必要跟人道谢,什么时候没有必要。她说我去菜场买菜,付了钱,他把菜给我,这是理所应当的,这是义务,没必要说谢谢;当别人确实帮了你,行了方便,是人家职责之外的,那跟人家道一声谢应该的。


刚见阿姨的时候话很少,甚至感觉她完全不愿意说话。但是第二次去的时候她会记得我的名字,会给我们看她以前写的字,看的书,讲好多以前的故事,我们走的时候她送我们出来,扶着门目送好久。


这让我想到我的这些孤独症小崽子们,一开始走近他的时候,他对你爱搭不理,没有眼神对视,你说五句他回一句,重复好几遍才敷衍一下你,但你是否爱护他,他绝对感受的到的。当熟悉起来之后,你发现他可能从来没有抬过头,但当你不在时他立马会像身边人问起你去哪里了,很久不见后看到你再次出现,他会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我想你了,这样的直白和单纯让人动容。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简单的生活吧发布于2024-04-27 14:08:21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