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要读懂《论语》,要懂得孔子,我们就必须先要了解当时孔子所处的时代和背景,那时的战国,周朝日衰,诸侯争霸,武力割据,而又邪说横行,“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之淫靡,“季氏旅于泰山”、“三家者以雍彻”之僭越,“崔武子弑君”“陈成子弑简公”之不法,是以君已不君,臣亦不臣。

      而孔子毕生奉循君主制和礼制,对于武王更是推崇备至,他说“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服伺于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对于当时的天下淆乱,君臣父子纲常礼制的践踏,他四处奔走,坎坷辗转,游说列国13年,“季康子问政: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子曰:君使臣以敬,臣事君以忠”,“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不以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六则表述记录的就是他欲以恢复君主制和礼制,期待教化以民行中庸之道来平息诸侯各国之间的这种争斗和动乱,使百姓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然而他的学说和种种努力在当时的局势和时势下,却声如蚊吟,力不从心,受斥于季孙“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厄于陈蔡“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见摒于卫国“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畏困于匡、宋“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将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天生德与予,桓魋其如予何?”,未能用于齐景公“齐景公曰:吾老矣,未能用也,孔子行”,13年来,以武力称霸疆土的诸侯们没有给他丝毫改良政治的机会,虽然有仪封子的“天下之失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之论断,孔子仍只能怃然而言曰“天下有道,丘不以易也”,“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矣,三年有成”!

    坎壈困顿中的孔子于68岁终返鲁国,“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特别是颜渊的早死,让他发出“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末途慨叹,胸志不能展,“述而不作”的他归国后只有潜心致力于著述和教育办学,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私人教师,他认为教育的功效最大,所以就有了“子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和“有教无类”、“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之论。

    以上子春只是简略的从《论语》中论述了一下孔子的生平和他的思想以及他所致力的事业,前人之述备矣,这里不再复言,接下来我们再通过《论语》来读读生活中的他。。。

   都说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人,这句话用在孔子这里好像不是这么回事,他的先祖固然是商汤,贵族子弟,但他的出生以及生活却是那么地艰难和清贫(众所皆知,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可就在这种艰难和清贫下,他不颓不废,“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对曰:然也,非欤?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从这几则里,记录了一位怎样不受环境而拘、为学而终身孜孜不倦的孔子!

    周武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后,诸侯以及士大夫们的着衣和车辇都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孔子更是将这些礼制做到了极致,第十篇《乡党篇》总27则,详细记录的就是他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以及容言举止等。

     春秋战国时期,承袭自商周的祭祀仪式,是时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子之所慎:齐(斋)、战、疾”,“齐,必有明衣,齐必变食,居必迁坐”,“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对于祭祀礼制的敬畏足见一斑,他的衣着亦严格按照礼制的等级类别来区分,且看他“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他的礼制等级观念固然蒂固,但在他的“礼、孙、信”的基础上,也不是绝对地盲目听从与服从,“当仁,不让于师”,“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真理面前孔子并不是一味的教导我们对上唯命是从,既敬之又敢于谏之,这才是真正的为臣之道。

      

然而他的日常饮食习惯我却未敢苟同也。虽然无需礼制来约束,但他的近乎苛求的饮食习惯却不足取,且看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这么多饮食习惯大概也只能建立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之下了,信若衣不蔽体、饥不果腹,还如何去“不食”?

      至于他的待人接物延于今日仍然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他的这种“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虽然过于谦恭,但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敬畏无以为臣,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继“文景之治”后又打造了历史著名的“汉武盛世”,也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而现今社会,当礼制观念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亟时宣扬的儒学方针策略引起了国人极大的震动和共鸣,以礼兴国,只有儒学的推举和复兴才能回归世界的和平和共荣,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还是现在,孔子的儒学中庸之道永远都毋庸置疑。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论 语 》连载(一)发布于2024-04-23 11:16:43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