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战国时代会重演吗?》

2023年4月1日发行的《环球人物》“”专栏

【文中引用经典】

、《管子》:“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2、《史记?李斯传》中,李斯说:“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3、《战国策?赵策三》有言:“今赵万乘之强国也。前彰、滏,右常山。左河间。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四十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4、《战国策?魏策四》曰:“秦、赵久相持于长平之下而无决。天下合于秦则无赵,合于赵则无秦。”

5、史记·秦本纪》: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6、《史记·赵世家》: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之。

7、《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8、《荀子?议兵》:“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能让人民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

“仁义之兵行于天下。”

“王者有诛而无战。”(有征讨而无攻战)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正文

战国时代会重演吗?
《环球人物》“”专栏
94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第二年,这一年的半月刊《战国策》创刊号上,林同济发表了《战国时代的重演》一文。文中指出:“历史自有历史的逻辑……历史上自成体系的文化,只须有机会充分发展,不至中途被外力摧残而夭折者,都要经过一个‘战国时期’。在我们中国,则上自吴越战争,下至秦始皇兼并六国,为期约二百五六十年,在希腊罗马史,则上自腓尼基战争,下至凯撒时代,为期约二百年。埃及印度各体系的文化,也都各有各的战国一段落。……我们古代的国史如此。希腊罗马史也是如此。目前以欧洲文化为基础的世界史,它此后的发展,是否可以独成例外呢?这只有让时间供答案。目前的事实,是歼灭战已开始展开。”林同济特别指出:“战国时代的意义,是‘战’的一个字,加紧地、无情地、发泄其威力,扩大其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出现了不到半个世纪(其实很短暂)的冷战局面,冷战以其中一方——苏联(华约集团)解体而结束。冷战结束后,冷战的另一方——北约军事集团依然存世,并且以更为积极甚至激进的方式发展、扩张,成为世界动荡不安的祸乱之源。世界级别的战争幽灵也似乎越来越让全世界感到不安,人类受到威胁,和平受到挑战。今后的世界,如果所谓的“历史逻辑”——大战国时代真的出现了,我们何以应对?
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历史往往是可以重演的,我们不妨从已经发生的历史中观察所谓“历史逻辑”的展开过程与结局,从中得到启迪与智慧。
“战有两种:一曰取胜之战,一曰歼灭之战。前者结局,最多也不过是赔款割城。后者的结局,则非到敌国活力全部消灭不止。在我们国史上,春秋时代七大战都是属于前者。吴越战争,开始显露出歼灭的倾向。到了战国时代,便愈战愈显出歼灭的本色。齐桓公‘兴灭继绝’的半封建作风,晋文公‘退避三舍’的贵士豪慨,有如岳阳黄鹤一去不返了。”这段话是林同济在《战国时代的重演》中讲的。
确如所说,到了春秋末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渐渐呈现出歼灭敌国的形态,大国与大国之间的“战国歼灭战”大幕即将拉开。春秋末期的孙武在其《孙子兵法》的开篇也指出了当时战争的严重后果:“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是对那个时期国家之间军事斗争从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洞察。孙膑在齐,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终结了魏国的战国首雄;齐宣王破燕,燕王死;白起在秦,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一蹶不振;乐毅在燕,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作为东方大国的齐国仅剩即墨、莒二城;白起破楚,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楚之先人,使楚都东迁陈地。战国之兵事,以秦灭六国吞天下为最甚。
据《史记?张仪列传》记载,那时的秦国,“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在《史记?李斯传》中,李斯说:“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秦要打“歼灭战”之心久矣。到了战国末期,唯一还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的只有赵国。战国七雄,五强凋零,强齐削弱,唯有赵国雄威尚在。《战国策?赵策三》有言:“今赵万乘之强国也。前彰、滏,右常山。左河间。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四十年,而秦不能得所欲。”秦昭王虽有伊阙之胜、破楚之功,但渑池不能屈赵王,阙与不能败马服(即赵奢),“反闭关而不敢窥兵于山东。”(《战国策?秦策三》)赵国成为秦国吞并天下的最后对手。《战国策?魏策四》曰:“秦、赵久相持于长平之下而无决。天下合于秦则无赵,合于赵则无秦。”
在天下“非秦即赵”的战国格局下,秦赵两强的决战是无可避免的。长平决战,关系到强秦与强赵两国的兴亡。韩国的上党既向秦割城又暗许赵国,成为秦赵大决战的导火索与加速器。赵将军廉颇率四十五万大军进驻长平,秦王大怒,于是秦赵两军决战的大幕被拉开了。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赵孝成王四年,中国古代史上军事规模最为浩大、列国关系最为复杂、战争场景最为惨烈、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秦赵长平之战爆发了。史记·秦本纪》: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史记·赵世家》: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之。”长平大战,经过了赵国贤将廉颇坚守避战,赵国谋和齐楚不救,秦国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男子集中于长平战场,赵国换将赵括替代廉颇,赵括战败四十万赵军投降,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军,秦国取得了长平决战的胜利。长平决战胜利之后,秦将白起直扑赵国都城邯郸,意图一举灭亡赵国。幸得赵平原君计谋合纵,门客毛遂自荐说得楚国出兵救赵,魏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才得免于灭亡。
今天的山西省高平市就是建在当年长平之战古战场上的一座城市。高平,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南的边缘,泽州盆地北端。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沁水县为邻,南与泽川县毗连,北与长治市上党区、长子县相接,是晋城市的北大门。其地势为四面群山环抱、中部相对平坦,故得名“高平”。每次路过高平,内心都被深深触动,两千多年前发生在这片古战场上,让丹水河为之变色的惨烈战役,永远都让人心灵震撼。诚然,从历史叙事而言,战国时代的强秦与强赵这两颗战国巨星浩大悲壮的历史冲撞,决定并加速了中华统一进程,但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分分合合”,难道都注定是要在战争毁灭与和平重建的轮回中进行的吗?自成体系的文化以及每个要继续下去的文明,注定都不可避免要经历“战国时期”的历史考验吗?这真是一个“战国困境”!
如果我们暂时还找不到上面这个“战国困境”的根治之法,我们至少还可以从中国历史文化的智慧中得到安身立命之道。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礼遇贤者,文有荀子,武有庞煖。《荀子?议兵》是长平之战后荀子与赵孝成王、临武君(庞煖)三人之间的一次重要谈话。荀子认为:“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能让人民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仁者爱人,义者循理”,“仁义之兵行于天下”;“王者有诛而无战”(有征讨而无攻战),“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如果未来出现“战国困境”,我们能否从荀子所言之中得到国家与民族安邦图强的智慧?


“”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07环球人物天舒微谭】《战国时代会重演吗?》发布于2024-04-23 11:12:10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