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千篇一律#战略管理
管理者聊国学,就点击关注奋斗者写的青谈阔论。
春秋时期,最大的名人就是管仲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当年齐桓公姜小白空的时候,打麻将的四个人是小白,管仲,鲍叔牙和甯戚。
甯戚出身战俘家庭,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让管仲知道,他治国很厉害。然后就去找他聊了。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神奇的人,尤其是出身低微的人,他们是怎么获得伯乐赏识的,真的是太神奇的过程,因为他至少要解决几个问题:
1.他学习的时间是什么呢?天天低头挖地还吃不饱,哪有时间学?
2.他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一天到晚,如果和土地打交道,他和谁交流呢,交流什么内容呢?知识没法出圈啊。
3.他的事迹,伯乐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不在同一个圈子里活动,真的是无法想象。
不管怎么样,甯戚总算是得到了这个机会,并且还得到管仲的认可,并且还被管仲推荐给了齐桓公。
当然后来的甯戚,拿着推荐信,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齐桓公的认可,这个是后话了。
回到这个主题,甯戚是怎么回答管仲问题的呢?他是这样说的:
1.知道管仲管理的基础,是顺应天时,治理农业。区区数年,齐国粟米满仓,民众繁衍。
2.知道管仲管理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整体来说,粟虽为固国之本,但还不足以使民众安居乐业。齐国土地整体贫瘠,山多海多,随着人口的流入和增加,齐国很快就会进入马尔萨斯陷阱,
3.知道齐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简而言之就是,搞副业,官山海。也就是搞畜牧业和发展渔业和盐业。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方向呢?因为他知道齐国发展的底层动力,效率的提高。
他是这样说的,百年之前,农夫使用的农具是木、石所制的耒、耜之类。农夫一户只能耕种百亩(约合今三十亩),亩收四斛。后为金属用于农具后,农夫一户可耕种两百亩(约合今六十亩),亩收十斛。
5.副业发展后,接下来怎么办呢?发展商业。所以齐国从来就没有重农抑商,只有重农重商。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呢?这明显是战略管理的典型案例。
我原来觉得,战略一般不动,所以不能轻易示人,如果轻易示人,有几个潜在的坏处
1.如果我在求职,对方会觉得,你的想法我已经知道了,就不需要你啦,
2.公司的战略别人知道了,别人容易模仿,或者发展同类的东西,挤压你。
现在我觉得,战略示人,毫无坏处
1.我一个想法告诉你,你知道了,就不需要我了,说明我这个想法价值有限,而我的价值是什么呢?是我自己本身。毛主席告诉你,我要北渡长江去抗日,不会四渡赤水,不会跳过金沙江,有啥用呢?战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某一阶段突然调整,需要战略管理人员的慧眼,持续关注。
2.战略都是不可替代的,如果你的战略,敌人特别容易模范,那就不是一个好战略。例如小米的性价比战略,你来试试?明显试不了。
总结:甯戚辅助管仲,就是因为他知道战略管理方法,并能很好执行,所以才能成就齐国霸业。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管仲的第一帮手甯戚的故事发布于2024-03-07 1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