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医


以前在民间中医网上看到的一篇文,对阴阳六经等的看法,有一点类似时下火神派的倾向,但道理说的还是挺清楚的,转帖过来大家共同学习讨论。


 一位民间中医对阴阳、六经等问题的解读


第一章 绪论


    我是一名地道的民间中医,家父只传心法,要自己领会。比如:“人身水火一团气”,这是说气化论,他说过只要你明白这句话的真意,中医思过半矣。他治胃溃疡三付药就能痊愈,也只告诉我:贪凉饮冷,饥肠漉漉胃腑伤,粘膜损则溃疡作。这只是个法则,可是也就是这个法则是我悟出胃溃疡的发病原因是寒热错杂,正气损伤,让我联想到刚作出的热饭为什么不坏,而放久了也就是凉了,寒凉之菌毒物以类聚,饭即馊腐,坏了。这个水火《易经》叫坎离。是人生命的根本。坎卦象二阴抱一阳在人体为肾,这一阳也叫坎阳,是热的,这二阴就是阴精,是寒的、润的。离卦象是二阳抱一阴在人体是心,这一阴就是阴血,是温润的。道家有抽坎填离一说,意思是说把坎中真阳填到离中真阴,就形成热融融的一团气,卦象就成了纯乾卦。乾健也,人就无病了,身轻体健,神气充足,目光明亮。人体是阴阳化气而成,阴阳者须臾不可离也。阴阳合则生,人生机勃勃,阴阳离绝则死,生机减退甚至死亡。阴阳的概念是中医的主要概念。阴阳辩证实际上就是寒热真假的辩证。辨清寒热的真假,治疗就容易多了。寒证(阴证)用温热(阳)药,热证(阳证)就用苦甘寒药。这里存在个实热证用苦寒药,阴虚发热用甘寒药问题。中医治病分清阴阳证是关键,《内经》有六经辨证,《伤寒杂病论》讲的更详细。实际上,不管三阴经证还是三阳经证,只要出现阴证就用温热药,出现阳证就用苦甘寒药。《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辨别疾病的部位,经络脏腑所属,阴阳辩证说的不是很明朗,先师本人是清清楚楚。现在许多临床家、经方家因循守旧,不求《易经》不知变通,疗效差的原因就是只辨清了病位,而没有辨清疾病的本质,疾病的本质就是属于阴证或属于阳证。


阴阳辩证的关键是是辨清患者的阴阳体质,也就是阴证、阳证,这是辨病最关键的东西,这是本,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标,标有真假。标本不能颠倒,颠倒之后祸患无穷,犯虚虚实实之戒。


第二章总论(一元论)


第一节 中医的本质(一元论)


中医原本调平衡,阳化阴精成气形,阴阳合一是为气,气化百病不能生。中医本质就是气,寒者热之气化成,热者寒之气化生,枯者温润气融融。不必他山求药石,祖宗明训记心中,百病皆因气化停,气化之后去百病。人身水火一团气,水多太阳是冰地,回阳化气冰封冻,春暖花开百病释。阴阳合一气化成,阴阳分离生命终。坎中一阳二阴抱,离中二阳抱一阴,坎离交媾既济成,八纯卦乾气融融,百病不生气化功。有气神采必内含,精神矍铄难成病,小便淡黄便成型,若病也是真阳证,溲短便结喜冷饮,苦寒泄热可痊病。无气倦怠面色苍,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渴也是喜热饮,畏寒蜷卧又懒言,理中四逆方可行。阴盛便结要温润,大黄附子煎可行。阳虚津亏大便解,溲短便干面色青,麦味理中加附辛,温润之后大便通。阳气虚极是戴阳,上盛下虚溲清长,面赤足寒躁欲死,大剂四逆可回阳。如要深知医中理,医易会通理自明。


第二节 气化口诀


阴阳合一气化成,阴阳分离生命终。坎中一阳二阴抱,离中二阳抱一阴,坎离交媾化成乾,百病不生气化功。如要深知医中理,医易会通百理明。世人不知阴阳理,诊病辨证离其宗,不知元阳在阴中,附子干姜助其生。妄加滋阴来求阳,不知阴盛虚阳升,却以湿热苦寒泄,咽喉炎证要加重,口腥味臭是阳虚,寒热驳杂中焦虚,真寒味腥真热臭,寒热错杂臭又腥。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理中下,重加姜附来理中,寒去腥臭自然无。妇人下焦味气腥,少腹喜暖腰痠痛,此是坎阳太虚弱,回阳化逆热气通,再加五萸椒细辛,驱寒还能快几分。


第三章阴阳六经辨证百病精髓论


第一节 阴阳


阴阳辩证就是辨别阴阳的多少,阴就是精微物质,阳就是阳气,真寒也就是阴寒(阴证)则阳气少,真热(阳证)则精津耗。真寒属阳虚,真热属阳盛(阴虚),虚热有阴虚(精微物质少)发热和阳虚(阴证)发热(虚阳外越)。病理上阴是寒,阳是热。真热则用温热药(辛甘淡发散类),真热则用苦寒药,阴虚发热则用甘淡寒药,阳虚发热要回阳化气药(淡附子、干姜、生甘草等)。


第二节 六经病证百病论


六经辨证涵盖了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精津液脏腑经络辨证尽在其中。现代人把六经病证只理解为外感热病的各种表现是错误的,其中也包括温病和杂病。


首先要明白六经的概念: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阳明、少阳是三阳(经)。太阴、少阴、厥阴是三阴经。


六经的概念是《内经》提出的,后来经张仲景充实,这六经是用阴阳的多少来判别的。中国古人没有文字之前是用结绳记事的,一个结就是阳用(—)表示,两个结用(- -),来表示。再复杂的事物就用这些结排列组合来表示,然后把相同的性质归类,就延伸出阴阳八卦。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为八卦)是由三个爻组成。每个卦有三个爻组成,其中有阴爻、阳爻,或者全是阴爻,或者全是阳爻,或者阴阳爻驳杂。八卦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含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论多庞大,还是多渺小尽在其中


下面分别说明之:


一、 太阳病证


太阳病就是太阳的三个阳(爻)被寒、湿所伤后造成的。


太阳是由三个阳(爻)组成的,阳(爻)多所以叫太阳,卦象是乾,乾健也。太阳代表手足太阳(经),也为一身之藩篱。手太阳是小肠有分清别浊之功,足太阳是膀胱,储藏和排泄尿液。太阳经证由于病邪性质、感邪轻重和体质强弱等因素,太阳经证可分中风和伤寒两类。


太阳经证


1太阳伤寒:一阳被伤是伤寒(病理卦象兑上缺),卫阳被寒所侵先伤上一阳爻,如果正气充足(也就是其它二爻本身不病),这时寒郁化热出现发热,寒为阴邪,其性收引,所以头项强痛,身痛腰痛,寒闭玄府毛窍,所以无汗,肺与皮毛相表里,玄府堵塞,所以喘促,邪在表未入里所以脉浮紧。发散风寒可用麻黄汤类。


2、太阳中风证︰为外伤风邪之意,


二阳伤寒为中风(病理卦相震),素体阳虚(中阳虚弱),寒邪入侵之后营阴受伤,卫气不足,卫气者卫外煦肢体也,因此出现发热,恶风,自汗出,头痛,脉浮缓等。甚至可出现鼻鸣,干呕。


主要病机是营卫失调。调和营卫可用桂枝汤类补足中阳营卫调和邪则驱外。


(二)太阳腑证


太阳寒邪直传足太阳膀胱,膀胱气化不利产生蓄水证。处方:五苓散。


太阳寒邪伤阳,阳少气化不利导致水蓄膀胱可用五苓散。太阳寒邪不解郁而化热循经而入膀胱,热结膀胱,络脉损伤则蓄血,处方桃核承气汤,久则三阳俱伤气不摄津血可产生小便尿血不止(阴证),用药回阳化气,处方四逆汤。


归纳如下:


1蓄水证:寒邪伤阳,邪入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不行而致蓄水。


表现:小便不利,微热,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脉浮。


2 蓄血证:寒邪入里化热,热与血搏结,蓄于膀胱少腹。


表现:少腹硬满疼痛,小便自利,其人如狂。


3尿血:四肢清冷,大便稀溏,尿血,处方四逆汤。


(三)太阳温病


实际上太阳温病是由于贪恋淫乐冬不藏精,阳随精泄,少阴虚寒,寒邪入于少阴,没有即时发病而成伏气,遇春天少阳之春气生发,阳气触动伏邪而发病,因为是伤精所致,所以口渴发热而不恶寒。《内经》叫:冬伤于寒春生温病。伏邪为病应与口鼻而入的瘟疫区别,瘟疫自口鼻而入,发病迅速,高热、口渴、头痛欲裂、烦渴饮冷,小便黄赤,大便闭结或腹泻。


二 、阳明病证


二阳合明为阳明,二个阳爻在外一个阴爻在中,卦象为离,中空,藏而不能满,平时的胃脘是温温的。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胃腐熟水谷以化气血,大肠传导糟粕以化津液。


(一)阳明经证:太阳病不解邪热循经传入阳明,中空之爻被邪热填实,二阳与邪热交织成病态乾卦,乾为大赤,所以发热(大热)、面赤、口渴、心烦,饮冷饮,舌苔黄燥,脉洪大等,只有无形之邪热,没有有形之燥屎。教科书中所传有壮热,大汗是错误的,大汗之后,热随汗泄,热从何来?


处方:白虎汤类。


(二)阳明腑证:邪热陷阳明日久,津液被灼,粪便不下(病理卦象乾),乾为坚硬,邪热与燥屎并存也就是“胃家实”,多简单的三个字,言简意赅。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汗多,腹中鞭满胀痛拒按,大便秘结,腹中转矢气,烦躁,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寐,舌苔黄厚燥或苔焦黑燥裂,舌边尖有芒刺,脉沉迟实或滑数。处方:承气汤类。


三、少阳病证


一阳二阴为少阳,阳藏肌腠,温里而实肌腠,卦象坎,外阴内阳,内藏精汁(胆汁)。太阳病不解,一者邪热内传少阳(病态兑卦下实上虚),精汁被灼不得下传小肠上泛于口,故出现口苦,胸胁苦满,胆汁(精汁)不能顺利下传小肠,小肠分清别浊之功被伤。方药:小柴胡汤。二者太阴湿困(病理卦象坤),也可造成精汁不能下泻而上泛于口,所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苔白或薄黄,脉弦等,处方:大黄附子汤,苍术薏苡仁半夏等燥湿药。


四、太阴病证


太阴阴多三个阴爻(生理卦象坤),阴中藏有精气神,太阴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脾为运化之官职,喜燥恶湿,五谷精微靠其运,湿多困脾太阴病,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恶湿,太阴为阴脏体阴而用阳,寒湿困阻太阴脾,所以腹满,全身沉重,处方:大黄附子汤,湿邪寒邪上干娇肺所以咳嗽,寒邪伤肺咳嗽连声,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加甘草生姜。湿邪伤肺咳嗽沉闷,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苍术苡仁和半夏。湿热交结要出黄疸,阳黄热重,小便黄用茵陈汤,阴黄湿重寒重,小便清大便溏加术附。


太阴病的特点:腹满、食不下,喜呕、喜温喜按。


表现为里虚寒证:腹满胀痛,不欲饮食,腹泻,时或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腻,脉沉缓弱。


五、少阴病证


少阴一个阴(爻),阴少所以为少阴(卦象离),阳(爻)多本身不病,二阳抱阴是为心(离),少阴阴中藏精津,少阴病则阳不伸(阳气减),恶寒、踡卧但欲寐,虚阳外越舌头根,扁桃体大要发热,头昏、头胀高血压,四肢逆冷成之因,坎阳被伤变成坤,死气沉沉谁知因?太阳邪热传少阴(病态乾卦,离中阴爻被邪热填实),阴伤之后精津损,烦躁口渴多冷饮。少阴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卦象为坎,二阴抱一阳。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形成一个既济卦,化成热融融的一团气。这融融的一团热气是生命之根,今人不知珍惜,贪凉饮冷,日耗其阳,日久阴盛阳虚,虚阳被盛阴逼外,四肢烦燥,高血压、脑溢血、脑梗塞等病要发作,口渴而不喜冷饮,或喜而只漱口而不欲咽,咽喉炎等病要发作。


总之少阴病以虚寒为主,多见少阴寒化证,少见少阴热化证。


(一) 少阴寒化证︰是指心肾阳气不足,病邪入内,从阴化寒所表现的全身性虚寒证候。


表现:恶寒,手足厥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蜷卧欲寐,脉沉细;身反不恶寒,面赤,脉微欲绝。


处方:四逆汤类回阳救逆。


(二) 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从阳化热而出现的里虚热证候。


表现:口燥咽干或痛,心烦不寐,下利或自利清谷,小便黄赤而短,或腹胀不大便,舌尖红赤,脉象细数。


处方:黄连阿胶汤类滋阴清热。


少阴病的特点:少阴寒化,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热化,脉微细数,烦躁欲寐。


六、厥阴病证


厥阴一阳托二阴(生理卦象震),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寒入厥阴伤一阳,震变坤卦太阴乡,厥阴太阴为乡邻,阳伤脾职失健运,湿困太阴脾阳陷,消渴引饮溲长清。热入厥阴伤一阴(病理卦象离,震卦上爻被邪热填实),口渴烦躁谵语因。病(或寒或热)入厥阴寒热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另解厥阴二阴藏精血(卦象震),一阳鼓动四肢健,厥阴如若伤一阴(变成病态离卦精津受伤,消渴气上要撞心,心中痛热饥不食(卦象兑,震卦中爻被邪热填实),如若一阳再有伤(病态坤卦),下利不止胃肠伤。


总之,六经辨证不越阴阳二字,就在阴阳上下功夫。辨清阴阳治疗就会易如反掌,当今的大多数疑难病参合六经辨证就会迎刃而解。


第四章 阴阳辩证法则


第一节 阴阳辩证1


阴阳辩证金口诀


阴证


唇口青白目无神,声低息短但欲寐,身重懒言体畏寒,饮食无味吐清水,舌质青滑或黑润,苔白浅黄润滑色,津液满口不思饮,口渴思饮不欲咽,或者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食不下,脉息无神是阴证。舌虽无苔但口润,二便自利口不渴,专注回阳无差错


阳证


阴虚面目唇口红,精神不倦不知眠,口臭气粗声音亮,恶热身轻大便干,溲赤黄短多艰难,口渴饮冷饮不休,六脉长大有力气,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满口刺,烦躁潮热或盗汗,干咳多痰或少痰,脉息有神是阳证。口渴饮冷身发热,二便不利烦谵语,身冷如冰形如死,此是热极内潜伏,阳不达外似纯阴,此时还需验口气,口气虽微热气蒸,舌根虽红但不青,急宜攻下存津液,莫认阴证误性命。


第二节 阴阳辩证真假杂病决2


阴寒阳热是阴阳,只在真假作文章,真热口渴小便黄,有神烦躁不安宁。真寒溲频面色苍,无神倦怠但欲寐。真热口渴喜冷饮,假热漱水不欲咽,真热便干面红赤。假热面赤溲清长,真热息热气粗长,真寒息冷气短微。真热舌焦苔干黄,真寒舌青苔水滑。阴极似阳属戴阳,阳极似阴肢冰霜。真假寒热来斟酌,阴证阳证明显了,真热阳证苦甘寒,真寒阴证温热汤。识得阴阳造化机,疑难杂病有处医。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脾阳虚衰大便溏,肝脏因此遭了殃,乙肝病毒逞威风,附子干姜作文章。肾阳虚衰小便频,精微下泻眸不润,头昏腰痛也是因,回阳救逆四逆汤。白血病是阴寒邪,寒彻骨髓白C增,西医只知杀白C,徒将阳气杀戮尽。此病中医少阴病,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简便廉验神功显。艾滋病是阴阳离,西医验血便可知,常人验血一条线,艾滋血液两分离。阴平阳秘精神治,阴阳离绝精神绝,和合阴阳中医药,简、便、廉、验最神奇。


澄空六经八卦另解


八卦涵盖天和地,解说物理很容易,三爻成卦八纯卦,三爻组成一个卦。


一阴阴少为少阴(卦象离),二阳抱阴是为心(离),二阴抱阳这是肾(坎)。少阴阴中藏精津,少阴伤阳肢不伸(阳气减),恶寒、踡卧但欲寐,虚阳外越舌头根,扁桃体大要发热,头昏、头胀高血压,四肢逆冷成之因,坎阳被伤变成坤,死气沉沉谁知因?四逆汤来扶坎阳,少阴寒化无处藏。少阴阴伤精津损,烦躁口渴饮冷饮,溲赤短少是其因,黄连阿胶来煎尝。


太阳阳多三个阳(卦象乾,健也),在人体表护卫强,太阳病则阳被困,郁而发热是其因,脾阳充足不出汗,麻黄汤药急急煎,汗出寒散表自健。脾阳不足肌腠疏,恶风汗出营卫虚,桂枝汤煎可解除,如若少阴阳气虚,寒邪直入少阴病,太阳少阳病合成。


阳明阳多两个阳(卦象离),再加一阳(郁热)阳明伤(病态乾卦),阳明经证烦躁渴,新病大便未结实,白虎汤方就好使,阳明久病胃家实,燥实痞满可兼出,三承气汤因证施。


少阳阳少一个阳(卦象坎),精汁内藏泻则祥,为病湿困和郁热(卦象艮),但藏不泻胆遭殃,三焦不通水道闭,决瀆失职病少阳。往来寒热小柴胡,太阴湿困要燥湿,半夏苍术苡仁使。


太阴阴多三个阴(卦象坤),阴中藏有精气神,脾为运化之官职,五谷精微靠其运,湿多困脾太阴病,腹满咳嗽是其因。太阴腹满便不下,大黄附子细辛下,阳黄就用茵陈蒿,阴黄再把术附加。太阴阴伤大便结,麦味理中重用术。


厥阴二阴藏精血(卦象震),一阳鼓动四肢健,厥阴如若伤一阴,消渴气上要撞心,心中痛热饥不食,如若一阳再有伤,下利不止胃肠伤。厥阴之病寒热杂,权衡寒热阴阳施。


厥阴另解,厥阴一阳托二阴(卦象震)寒入厥阴伤一阳,厥阴太阴为邻乡,阳伤脾职失健运,湿困太阴脾阳陷,消渴引饮溲长清。热入厥阴伤一阴,口渴烦躁谵语因。病(或寒或热)入厥阴寒热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第五章 澄空阴阳辩证用药金口诀1


第一节


澄空治病辨阴阳,用药参合阴阳伤。大便稀溏脾阳伤,干姜温中健脾阳。口渴引饮溲清长,此是坎中一阳伤,津不上承口和咽,回阳化气四逆汤。四逆汤中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生姜多汁入脾脏,辛热醒脾祛湿忙。饥不欲食胃阴伤,一贯煎汤来煎尝。燥实痞满四证现,急下存阴莫迟缓。舌体胖大有齿痕,此是湿伤脾太阴,苍术薏苡和半夏,燥湿健脾功堪夸。肺为娇脏不耐寒,寒邪伤肺咳嗽连,宣肺散寒是关键,麻黄汤可急急煎。肺为娇脏不耐热,热邪伤肺痰黄结,宣泄肺热方法可,麻杏石膏汤煎喝。发热无寒病太阳,宣肺散寒麻黄汤,汗出恶风营卫虚,桂枝汤方煎来嘘。无热恶寒病少阴,附子姜草四逆汤,若兼咳嗽麻附辛,或者麻辛四逆汤。


第二节


六经阴阳辨证用药粗论


澄空药性论阴阳,辛甘发散热性阳,苦甘酸寒阴药商。阴证就用阳性药,阳证苦甘寒药商。太阴之病食不下,咳嗽腹满也是他。太阴湿土需燥化,苍术苡仁和半夏。湿重热轻用附姜,湿去热将无处藏。热重于湿四妙散,祛湿清热功来现。茵陈汤祛阳黄,阴黄再加术附汤。少阴之病但欲寐,畏寒蜷卧脉微细。


少阴虚寒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太(阳)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从阳化热渴燥烦,黄连阿胶汤来煎。厥阴寒热药错杂,附子姜椒连柏下。太阳寒水需温化,桂枝麻黄姜枣加。发热无汗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少阴。恶风有汗桂枝汤,发热无汗麻黄汤。太阳蓄水五苓散,蓄血就用桃核承气汤。太阳寒水为何因,少阴虚寒气化亏。少阳寒热要往来,小柴胡汤用应该。或者当归四逆汤,鼓足阳气邪祛外。阳明之病胃家实,三承气汤因证施。阳明经证便未结,白虎汤方去实热。



第六章 中医杂论


中医“气化论”、“识证论”、“治疗论”、“百病概论”


人身水火一团气,内营脏腑外卫体,通达九窍温肢体,奈何世人不自知,贪凉饮冷损元气。一日二日无大碍,久而久之气息低,寒凉上干太阴肺,咳嗽呼吸不流利,下干太阴脾失运,清浊不分飧泄起,脾阳损伤大便溏,肝脏因此要遭殃,精微不摄要硬化,胃肠寒热粘膜伤,久而久之要溃疡。清窍不营多病变,目失光明耳失聪。远离五谷食鱼肉,罪孽深重日日积,脂垢堵塞清窍道,不遂肢体蹒跚起,更有青年贪淫欲,少阴虚寒精髓虚,脾阳郁陷精微泄,消渴之病要发作,精伤百病因而起。内伤之后要外感,百病皆因风而起,六经病证内经有,伤寒杂病论仔细。七情伤人气紊乱,情病还需情来医。自然六气来养人,太过不及成淫理。澄空中医从气论,百病心中了了的。用药就分阴和阳,识证也不阴阳离,阴阳辩证仔细详,次分六经与腑脏,以证类病无处藏,阴阳体质是根本,疾病是标记心上,颠倒阴阳祸患藏,阴证就用温热药,阳证苦甘寒药商,阴阳错杂寒热药,湿盛还需热药上。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水火既济气化成,天天夜里香甜梦,火水未济要失眠,神魂颠倒不堪言。易经经传传阴阳,一阴一阳书中藏,万病不离阴和阳,离开阴阳无文章。圣贤真传一句话,愚者万卷藏书箱。不明阴阳莫谈医,误人害命应要知。人若识得此种妙,贵躯岂用托庸医?


六经气化论


一总论:


五脏皆因气化生,六腑功能气化成。心肾气化记性好,二便开合百脉通。六经气化五脏藏,六腑通泄浊气通。


二:分论


1太阳小肠和膀胱


太阳气化寒不入,分清泌浊是其功,膀胱气化尿液出,气化不成溲不通。


2阳明胃和大肠


阳明气化气血生,胃腑腐熟五谷行,大肠气化液化生,糟粕排泄病不生。气化不利要发热,便闭腹胀口渴重。


3少阳胆和三焦经


少阳气化精汁生,入腑脂垢分解功,气化不利胆汁阻,胆囊结石要发生。三焦气化脏腑和。气化不利杂病生。


4太阴脾肺:


太阴(肺脾)气化呼吸好,脾土气化运微精,血在脉中不失营。气化不利血外溢,肌衄、齿衄、月事多。肺金气化呼吸畅,咳嗽之病不能生,鼻塞多因寒阻肺,气化不利出涕清,温肺散寒实脾经。寒郁化热鼻涕黄,久而久之鼻渊生,治疗之法散郁热,宣肺化痰鼻窍通。


5少阴心肾


心肾相交气化成,少阴气化百脉通,津液上承咽喉润,心主血脉肾水充,肾司二便阳之功。心肾不交要失眠,气化不成百脉蹇。


6厥阴肝和心包


厥阴气化肝血藏,日充五脏夜藏魂,心包之经气温煦,心血源源循环行,失化血溢脉不藏。心包受寒血失温,心血难以周流行。


临床病证各论(随兴起笔)


诊病治病标准


中医本身就是一个阴阳问题,谁离开了阴阳谈标准,谁的标准就不标准,就像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听一个中医博士生导师讲课时他说要制定中风的用药标准,马上就有人说:“用你的标准,疗效有多少? ”,的确中医讲究疗效,尤其是长期疗效,能否在治此病时,间接治疗尚未发生的病?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出色的中医就是一个阴阳家,能看到疾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者就是《易经》讲的三才,有人说中医不用学《易经》,不学《易经》行吗?连阴阳都不懂,还谈什么中医?三才都不知道?怎么谈人体?不要忘记“人”头顶天,脚踏地,人立天地之间,上为天、中为人、下为地。这天人地就是三才。不懂五运六气行吗?不懂五运六气怎么因时制宜?不懂风水行吗?风水讲:“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气就是阳气也就是生气。我们选择聚居条件时首先要考虑太阳光线的多少,太阳是阳,加于某一地才能化气产生阳气,这样其能否留住就看是否背靠大山。饮食也是如此,多食寒凉就伤阳气,阳气一伤,百病丛生。因此中医的标准就是能够彻晓阴阳,因此要通晓《易经》,知道简易(用简单的方子治病)、不易(千古不变的真理:破阴寒回阳气,存阴精),变异(随时、随地方,因人的体质用药知常达变)的道理,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具体操作上,治病先分阴阳二证,次分六经(十二经络尽在其中)属何经,然后分经用药(阴证要用温热药,阳证用苦甘寒药)施治。这是我用的方法,疗效大家可以看医案,我不多说,许多临床大家也都是这么用。大家看这个标准行吗?


中医的规律:


中医的规律就是阴阳的消长,阳气消则阴寒(邪)长,病增;阳气长则阴寒(邪)消,病退。阴精足则阳气足,阳气足则阴精得以固摄,阴精为阳气之根,不可亏,亏则冬伤于寒,春生温病。


简单说脉诊


脉诊在中医诊病中只能算巧,下工之法。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既然很多人这么神秘切脉。我就简单说一说脉诊。切脉是根据脉的位、数、形、势来断病的。


脉位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寸看心肺头,关看脾胃,尺看肝肾腿足膀胱。浮取看心、肺、头,中取看脾胃,沉取看肝肾。看脉之上工,并不必分严格左右手。


数(数率):就是脉跳的频率。用医生的呼吸算,一呼一吸四至(跳四下闰一下为五)为缓脉。脉和缓沉取有力就是正常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七至以上为疾脉。


形:就是脉的形状。


势:就是脉的力度。


然后以六脉统领二十八脉。


六脉:浮、沉、迟、数、虚、实。


浮脉类:浮濡洪芤革散


沉脉类:沉伏牢弱。


迟脉类:迟缓涩结


数脉类:数促疾动豆


虚脉类:虚微细代短。


实脉类:实滑紧长弦。


具体规则:浮沉以求表里,迟数以求寒热真假以求属于阳证或者阴证。有力无力以求虚实。我在临床中主要是据内经理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看寸关尺之太过与不及,太过是实证,不及是虚证。但求和缓有根。有根就是尺脉有力。数而有力有根是阳证实热,数而无力是阴精不足的虚证,迟而无力无根是虚寒阴证。再看尺肤之寒热,参见二便辨清阴阳之证。


举一例来说明:临床上来一患者,坐诊医师都必须试脉,否则医术再高,患者也不相信你,首先的第一感觉是尺肤的寒温,如果尺肤寒,接下来,看寸脉数而且力度大于关尺,这时就可以断患者:头昏、头胀、心慌、乏力、腿沉重甚至腰痛。病人一般会说断得不错。为什么呢?寸脉数上有热,热则头胀,因为寸脉管头、心肺。而关尺力度少,就可以断患者脾胃运化无力、肝血不足,肾阳亏虚。此例寸脉数也是假的,那是因为肾阳亏虚,虚阳外越。其他脉以此类推。


怎么体会脉的来、去呢?


寸口脉是手太阴之脉在寸口的体现,直接测出的是肺的虚实,但是按照全息中医理论(如我上所述)就可以察全身的虚实。正常的情况下用医生的呼吸算,一呼一吸四至(跳四下闰一下为五)为缓脉。脉每跳一下就叫一至,这一至连着下一至,这一至的开始就叫来,这一至的结束就叫去,一来一去一至就完成。来盛去衰什么意思? “来”是心脏搏动将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是心脏把射出的血液收回心脏。来盛去衰就是心脏功能完好,而外周血液循环有障碍。


消渴


消渴疑难病,原因多方面。辩证是关键,立法不泥教科书,但求古人之经验。火神郑钦安,对此多远见,唐火神多验证,效果也非凡。此录在下文,也有我经验。


郑钦安论消渴


三消证奇于何因?消证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证。消者化之速,如风前之烛,易于化烬。诸书称渴而多饮者为上消,为心包之火挟肝风而上刑与肺,肺金受克,不能资其化源,海枯水涸不能上升,欲乞外水为援,故渴而多饮,古人用人参白虎汤以救之。心包之火挟肝风而刑于胃,胃中风火相煽,食入犹如转轮,食而易饥,故为中消,以调胃承气汤治之。心包之火挟肝风而搅动海水,肾气不能收摄,遂饮一溲二二为下消,以大剂麦味地黄丸治之。此对证之方,法可遵从。更有先天真火,浮游于上,而成上消,浮游于中而成中消,浮游于下,而成下消,即以辨阳虚诀辨之,法宜导龙归海,如潜阳、封髓二丹,或四逆、白通皆可酌用。查此病缘因风、火为本,厥阴风木在下,厥阴心包在上,风借火势,火借风威,澈上澈下,而消证从此生矣。但治其火,火熄而风已熄;治其风,风散而火亦亡。推其至极,风即是气,气即是火,以一火子统之便了,即以一风字括之亦可。风字宜活看,一年六气,即是六风,佛家以风轮主持大世界,人之一呼一吸,便是风,离风人即死,人活风犹鱼之活水,鱼离水顷刻即死,学者须知。


消渴治验:


一:某女,因肺炎住院治疗一个月,出院后即口渴,小便清频,大便干结,面目萎黄,西医诊断:糖尿病。求于我,吾据其乏力,面色萎黄,口渴,舌苔白干乏津,溲频,大便干结。断其气阴两虚,投:生晒参10g麦门冬30g五味子10g五付,水煎服。二诊口渴减轻,大便日一次,效不更方,原方10付继服。后其子告知完全痊愈。


另外说明一点:处方中我应用的是生晒参,生晒参,苦甘微寒,所以有益气生津作用。红参经过炮制寒性尽去,已无生津止渴作用。


二:另有一老年妇女,常年服用西药降糖,口渴咽干,两目干涩,舌苔白干,小便频,血糖17,足底疼痛。据证为肾阳不足,津亏筋挛。处方:淡附子30g生白芍60g肉桂30g甘草30克生山药30g黄连6g共研末分六十天服用,每天两次。药后告知诸证消失。血糖也降到了10。


简单谈治病与标本


辨病治病标本很重要,阴阳体质为本,疾病为标(这是民间中医的精华,万世不变的真理,颠倒治疗后患无穷)。举例说感冒:阳虚体质之人,感冒之后一般不发热,或者发热也很少高热,鼻流清涕、咳嗽、发烧等。现举一例,此例患者小儿反反复呼吸道感染,便秘、咳嗽、发热、吸鼻子(实际上是清涕)。如果按照温病学派就会苦寒药一大片,临床症状或许会减轻(有的人说效果很好),但是久而久之就会陷入阳气日虚,阴气日增,缠绵不愈的状态。


感冒


有一份发热就有一分阳气,体虚之人感冒了一般不发热,即便发热也不是高热,时人就怕发热,一发热就用退热药,殊不知你退掉的是生生不息之气,正确的治法就是辨清阴阳二证。阴证: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鼻流清涕,咳嗽,畏寒,鼻塞声重,用药以六经辨证,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等为正方。阳证: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鼻息口气热等,用药液以六经辨证,麻杏石甘汤、三承气汤,三黄石膏汤等。往来寒热病,口苦、目炫、病在在少阳用从小柴胡汤。


请问为什么脾阳虚,就会肝脏因此遭了殃?


答:古人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乃运化之官,脾阳虚则运化不利,饮食入胃,精微在小肠,糟粕归大肠,精微吸收不足则肝血生成不足,糟粕传导不利则毒素归肝脏,增加了肝脏的负担,肝脏不遭殃吗?家父常常对我说“能把五行颠倒颠,此是人中仙”,原本是肝木克脾土,如今脾土病则邪气倒克肝木。


从“否”卦说痞满


人身不过一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否卦的卦象是乾在上(肺为华盖象乾),就也就是阳气在上,坤卦(脾为至阴象坤)在下,也就是阴气在下,二气不能交感,太阴脾阳明胃为寒湿所阻,清气(轻清之阳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胃腹痞满、大便稀溏。也就是《内经》上说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临床上可以出现脐中冷痛,口不渴、食不下,不知饥,命门冰凉,容易感冒,并且感冒后不发烧,这时用药就用热性(阳)药,大把姜附尽管用,大便成型药就停,这是用药真规则。


坎离(心肾)


心肾是人立命之根本,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成。凡是学过《易经》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口诀:离中虚,坎中满。意思是说离卦外面(上下)两个阳爻(在人身为气),中间一个阴爻,卦象为火,在人为心,为气摄血、为眼目;坎卦外面(上下)两个阴爻(在人身为血),中间一个阳爻,卦象为水,在人为肾、为血液、为血载气。抽出坎中的阳爻填充离中的阴爻,就构成了乾卦,全是三个阳爻,这三个阳爻就是气,阳刚之气,乾为健,坎离交媾平衡(水火既济)就是无病的状态。因此,郑钦安先生非常重视人体的阳气,阳气就是生气,从坎卦看外阴内阳,要使这点阳气生生不息,别无它法,只有破阴(寒)存阴精(真阴)回阳气。这也正是临床上大量应用干姜、附子、桂枝、肉桂的原因。很多人问我学中医的启蒙教材,我都会推荐他先学《易经》,学会了《易经》就学会了治病法的简单办法。大道至简就是从这里说的。


澄空说阴阳


《易》有太极就是“气”,是生两仪是阴阳,最初阴阳的意思是:阴为月亮,阳为太阳。简言之:阴是寒,阳是热。乾为纯阳,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为纯阴,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坤交媾化生六子:震、坎、艮三男,巽、离、兑。由此可以看出乾阳统领坤阴。阳对阴的统领作用也叫驭,驾驭。阴盛阳就衰,阴证(阳虚)轻则冷,舌苔水滑,面青白,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渴也是喜饮热汤,重则上越,也叫戴阳证,治法:大补坎中之阳(元阳),附子、干姜是猛将,引火归原用肉桂,培火留阳甘草汤。阴寒如若透骨髓,细辛一药作用强。


隆冬佳品生姜萝卜豆腐汤


生姜生津止渴,温胃散寒,发散太阳郁寒,萝卜通腑导浊气,豆腐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卤水豆腐所含之镁元素能美白肌肤,萝卜切成条,生姜切细片,豆腐切成块,先加花生油加热然后放入生姜、萝卜食盐适量同炒,最后加上豆腐块和水同煮,煮出的汤白嫩飘香,真可谓美味佳肴。


乙肝


谈肝色变,很多人都是这样,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众所周知。为什么很多人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生没有发病,而有的人却只要发现就会很快丧生。原因就是一个:越怕死死的就越快,西医越治疗死得更快。为什么?因为肝脏本身就是一个解毒器官,西医并没有认识到病毒发生的原因。虽然他自己说乙肝病毒需要多高的温度、多长时间的高压才能灭毒,但是因为不知道中医讲的阴阳表里寒热,就更无从谈治疗,在民间中医看来,乙肝病也不越阴阳辩证,我们经心的人都会发现乙肝病人后期都腹胀,食不下,腹水、腹泻,面色都灰暗,小便都清长,畏寒怕冷。这不明摆着吗?中医属于阴证。怎么得的?外感风寒,循经内传,到少阳经时,就会影响到胆腑,胆汁分泌不畅,胆汁是干什么的呢?解毒。胆与肝相表里,肝胆相照,深传厥阴肝脏,饮食不洁毒从口入,寒、毒胶结,肝脏病焉。如果寒邪没有深传少阴,肾经不受邪,肾气上通于肝。肝脏病毒会自愈。如果寒邪没有直达太阴脾经,脾阳充盛寒湿被化,肝病也会自愈。很多乙肝病不治自愈就是这种情况。由此看来,六经传遍也是病毒入侵的途径。


什么现象会加速病毒入侵的速度呢?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感冒了用解热西药,抗生素,有贵的不要贱的,越贵的毒越大。解热药退的是人体的阳气,有一分发热,就有一分阳气。


抗生素是苦寒药,伤的也是人的阳气。人活得是阳气,没有阳气,人就是死尸。一个简单的太阳证,西医把它治的很复杂,本身用中药很简单,也就几个汤头。结果是被西医治的变征连串,乙肝病、白血病不都是这样造成的吗


乙肝病如何治疗呢?


首先找病因,属于阴证无疑。用药:温热药,温脾散寒,醒脾开胃,回阳化气。如何预防呢?中医讲治未病。首先是饮食,不过服寒凉,这样脾胃健壮,后天不伤。不妄劳作,精气不泻,先天不亏。外感病不用西药,找民间中医六经辨证,因经施治。


冻疮简易治疗法


四肢乃肝经之分野,手(足)背手(趾)指背面是阳经所过,胃经有邪热则脉络怒张遇寒则脉络闭塞,初始肿胀,久郁则溃烂,不易愈合,脓水淋漓,让人望而心寒。既然知道是胃经有热,清之即可,可是手背手指背面的郁热如何解决呢?其在外者汗而发之。


处方


冻疮未溃之时,生姜切片外搽不拘时,溃破之后,生大黄研粉外敷患处,二至三天溃疡面即干爽生肌。


内服方:


生姜50克生大黄10(打碎)克开水泡服不拘时,既可治疗又可预防。


囊肿


囊肿西医就知道割掉,中医治疗就简单多了,因为中医知道它的发病原理: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囊肿能引起多种病变,比如有一种类型的高血压就是肾囊肿引起的。中医治本,囊肿消除,高血压就会不治自愈。处方:控涎丹。方药配伍:醋制甘遂、醋制大戟、白芥子各等份研末装胶囊,每个胶囊大约0.35g,每服二到四粒,腹泻为度。一般肾囊肿10余粒便痊愈,高血压也会不治自愈。


粗说高血压


血管是“管”,肠道也是“管”,胃是消化道膨大的部分是“粗管”,胃肠道这些管通了(大便通畅),血管自然就通了,血管通了,血压不就正常了吗?西医只知道利水、降压、补水(打液体)结果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理不通。大肠与肺相表里,肺经病变,太阳寒水(外感风寒束肺)封闭皮毛,导致微血管急剧收缩,不用六经辨证治疗则病因不除,久而久之微血管会管硬化(寒入络脉),寒气再深入营血(大血管)则导致深部静脉堵塞,变证风起,再深入骨髓,则下寒上热,里寒外热,格阳于上于外,如果不会阴阳辨证就误认为是阴虚阳亢,结果用天麻钩藤饮不效,因此在临床上高血压病人小便黄的很少,一般都是清长的,也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辨证治疗,尤其是六经辨证,是治疗高血压唯一捷径的治法。开腠理、洁肠胃,温下元就成了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大便通畅,说明胃肠道清洁了,胃肠道清洁了,血管里的血液就纯净了,还用怕高血脂吗?西医只起了一串串名字,却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脾阳肾阳足了寒邪无从而入,血行和缓。我们可以观察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小孩很少有患高血压的,即便是患了高血压也是因为饮食造成的。我们可以看到佛门子弟没有患高血压的,因为他们清淡饮食,恬淡虚无,不妄劳作,不近女色,阴精充足,阳气敷布,卫气充盛。


粗说肾病


肾在六经属少阴经,与心形成既济。抽“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就构成“乾”,乾健也。五脏六腑皆在气化之中,健而无病。但是当外感风寒循太阳经内传时,如果脾阳充足,自身力量就可抵抗外邪,如果脾阳亏虚,阴寒循太阴经传入少阴肾经。这时肾病焉心也病焉。面目浮肿,少气乏力。在西医这时就会用抗生素结果可能暂时消肿,病因未除,接下来就会出现尿蛋白,为什么?肾阳亏虚,封藏失职。因此,肾病后期,太阴、少阴均病。病变脏腑:肺、脾、肾。鉴于此,肾病治疗也不越六经辨证,阴阳辨证。人以水火立极,既济则肾健,未济则肾病;水多火少(阴盛阳衰就是阴证)则肾病阴证,也就是从阴化寒;火多水少(阴虚火旺)则病阳证,也就是少阴病从阳化热,也就是湿热。


下面举一例急性肾盂肾炎误治转慢性肾炎病例:


1989年正月我到我姨家拜年适逢她的叔伯妯娌张某也在,张某知道我是中医就让我给她号脉,我号着脉,顺便察颜观色,见其面目苍白灰暗,尺肤凉,脉沉细迟,尺脉甚,我马上断其腰痛喜暖,小便频,她说不错,我吃了中医院有名的中医***的中药40余付,只是尿中没有白细胞了,反而出现了蛋白就是去不掉,还有三付药没吃完,我就让她拿药给我看,我一看一排苦寒药幸亏药量不大,就对她说,他给你开的方子很好,就是缺几味药,我就给她加上生姜60g干姜30g威灵仙6g配在剩下的药中,结果也就三付药,它的蛋白尿奇迹般的好了,腰也不痛了。


牙痛捷效方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就要命。无须分别阴阳证,一匙冰片放患处,坏水放出牙不痛,时间仅需5分钟。如要除根分阴阳,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辽细辛嚼放,或服附子肉桂细辛等份研末散每服二克。真火牙痛龈红肿,口渴溲赤大便难,增液承气快快服,便通诸症去不难。


性与性病


食、色,性也。也就是说吃饭和性生活是人的本性。“性”者,繁衍生息也,不可过度,过度则病,男病伤精,女病伤肾。精者立命之本也,藏乎肾,用于肝,充盈则身轻体健,亏则身疲神瘁。男子的性生活需要三至:心至则茎热,肾至则茎坚,肝至则撅撅动摇,有一不至则性生活就不和谐。女子的性生活也有三至:心气至口鼻出热气,肝气至则乳坚竖,肾气至则外阴滑润。男女夫妇不待三至而交,则索然无味,生子不肖,男伤精,女伤肾。况且男子手淫,女子自慰,没有阴阳精气的交感,其伤更重。“性病”者,乱交也。病在太阳、少阴,脏腑心肾膀胱与小肠。治疗非常棘手,寒多而热少。精伤者,补其精,阳亏者助气阳。衣原体、支原体、细菌不管他是什么病,都须分清阴阳证,然后治疗才不误。


结肠炎与胃溃疡


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


结肠炎的症状就是腹泻,大多发生在黎明,古书叫五更泻。为什么五更


(黎明)要泄泻呢?黎明之时,阳(热)气始隆,与原有脾胃之寒浊相激,水火相射,化水而下,因此泻下稀溏。在中医辨证为阴证,脾肾阳虚,,六经辨证属太阴证


,太阴湿土宜温宜化。理中汤是对证方,关键要看药之量,病重药轻退病慢,其中姜附是主药,不足一两效不彰。


胃溃疡叫胃脘痛,得热痛减遇寒增,饮食减缓空腹重,食凉饮冷也腹泻,可见也是阳虚重,先天立极属火亏,黄芪建中汤可行,若加附子破阴寒,效果肯定大大增。


类风湿---物以类聚,一物降一物


转“sbgucn”先生方


一友患类风湿关节炎,手指关节变形,全身关节到了后半夜疼痛不堪,在医院被西医折腾许久,告知无法治愈。吾告知老狗骨焙干碾粉,酒引服用就行了。不信,后来实在是疼痛难忍,由其父弄来一副狗骨。结果大约服到半副就痊愈了。其实,老家的乡亲患了这种病,没钱看不起医生,都是通过此法治愈的。在老家,这可不是什么秘方,因为至少上点年纪的,大半知道。大家都应该知道狗是热性动物,其骨坚韧,俗话说炸不烂的狗头,以骨治骨,用狗骨治料类风湿病,实际上就是用狗骨的残存能量来补足人体亏虚的能量,这也是能量转移。此方如果用:生乌头(打碎)10g生姜30g甘草30g黄芪30g高压煎煮开锅后10分钟倒出药液冲服效果更快


从一例肝癌说民间中医辨阴阳证的重要性


1990年我西医知识不多,可以说只知阴阳、脏腑经络、本草经,连大专的教材都没看过,因为我是师承家父的民间中医学,也就是沾了这点光我才敢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和肝癌这种西医绝症较量一番,下面就说一说我治肝癌的经过:此例肝癌病人第二次患肝癌,第一次被我父亲治愈三年后复发,第一次患肝癌病人不知道,延我父亲治疗,只记得我父亲说这例肝癌属顽痰瘀血,只记得父亲说应当用生水蛭研末服,不长时间就痊愈了。第二次复发是因为病人听说我父亲去世,心想这世间再也没有人能给他看病了,因为第一次大医院已经给他们判了死刑,估计是精神崩溃后复发。当时我骑自行车40里路给患者看病,首先是望诊:患者大腹翩翩如孕8--9月样,面色晦暗,坐卧不安,舌质青紫,舌底脉络紫暗。然后号脉∶牢。询问患者饮食难进多日,二便自利。遂断:这是沉寒痼冷着于肝脾,元阳不足。告知患者,小病一桩,不必担心。时隔十几年没有留下完整处方,只记得大体主药:生川乌、生草乌、川附子各20g神曲20g


麦芽20g山楂20g香附20乌药20g甘草50g干姜20g生姜30g


五付急煎一小时服,患者仅付了一顿药,一连睡了17个小时,一觉醒来精神大爽,其病如失,肚子小了许多,守方三十五付痊愈,时隔12年2001年回访痊愈后到此时一直健康,就连感冒也很少有。从这例肝癌病人可以看出我当时只抓住了主证:患者大腹翩翩如孕8--9月样,面色晦暗,舌质青紫,舌底脉络紫暗。然后号脉∶牢。二便自利。这些症状就是阴证。阴证当用大热药。因此,现在的很多病人如果在过去本不该死,偏偏生在了这样一个愚人多的年代,作为一个中国人并不知道中医是什么,一旦患病就往大医院跑,很多癌症病人并不是直接死于癌症,而是死于精神崩溃。


两目干涩,回阳化气


一老年女性两目干涩,胃脘每逢秋天即疼痛,今年秋天又发作胃脘痛,不敢吃凉食,喝冷水。我根据口不渴、小便清、不敢吃凉食胃脘遇冷痛增,断为阴寒证。


处方


面姜(干姜富有淀粉的那种)15克甘草15克淡附子(用清水泡制的川附子)10k克共研成粉末开水送服,每服4克,每天一次,服药后喝蜂蜜一匙,半个小时全身有麻酥酥的感觉,随后全身温热,胃痛消失,两目干涩的症状减轻,上药服完后目涩消失。扔掉了几十块钱一瓶的眼药水。这真是釜底加薪,锅盖润。回阳化气,双眸滑。


说姜的作用


姜作为中药因炮制不同作用悬殊,同时又是一种食品,调料。生姜中的嫩姜发汗解表,生津止渴,祛湿开胃。老姜发汗解表,温胃散寒。干姜温中散寒,温中通脉。老姜切片炮制后就是炮姜,只能温中散寒。姜制成炭后,具有温中止血的作用,用于胃脘冷痛的胃溃疡出血效果显著。跌打损伤,多伤在肌肉筋腱,伤处充血水肿,西医就知道消炎,输液输进去的还是水,结果一个跌打损行需要很多钱治疗还要留下后遗症,多数不能完全治愈。而中医药治疗有很大的优势,有科学的理论根据,能够瞻前顾后,在近处看瘀血水肿是新生的就不需要很厉害的活血化瘀药,生姜一味就可治疗,生姜辛辣多津,活血化瘀而不伤津液,又能利小便,一般三两生姜浓煎一付就可治愈,如果疼痛剧烈可加芍药甘草汤、再加点荆芥。


烧烫伤简易实效方


1儿茶 、川军、 冰片 、生石膏、各等份研末香油调涂,愈后不留疤痕。


2烧烫伤处刺破直接外涂蜂王浆,痊愈后不留疤痕。


3凡是没有破皮的烧烫伤立即用酒精化冰片外涂,立竿见影。


跌打损伤我的经验方:


生姜150克生白芍30甘草30克荆芥20克浓煎分两次服用


小便黄并非都是热


刘** 女 37岁 招远公路局 2005年10月16日


脾肾阳虚


脉沉细极弱,舌质淡,舌体瘦少,大便多日有一次,饮水少,小便黄。每天早晨左胁疼痛。


处方


桂枝20炮川附子10干姜20甘草20丹参20党参30生白术50麦门冬50当归10黄芪50五味子10山茱萸30茯苓20山药20六付


2005年10月23日脉沉细缓,舌质淡,大便一天一次,小便转清。左胁疼痛消失,上方加细辛3肉桂10砂仁10生姜100六付


由以上病例可以看出,小便黄并非都是热,阴结大便不通浊走小肠,小便照样黄。


论伤寒


伤寒非伤寒,六经非六经,识得此中妙,哪有疑难病?《伤寒论杂病论》通书所讲并非只是伤寒,也包括了温病与杂病。六经辨证,也并非只是讲六经病证,十二经络脏腑气血津液辩证都在其中。阴阳辩证为伤寒论的总纲。阳热阴寒概括了疾病的全过程,留得一份阳气,就留得一份生气。太阳病伤风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补足了心肺之气。太阳伤寒,麻黄汤散寒宣肺,宣通了心肾之气;少阳证,往来寒热,小柴胡汤透表(太阳经)清里(胆经郁热),大柴胡汤透表通腑(肠、胃、胆);阳明病胃家实用的三承气汤,可谓存津液;太阴病证,食不下,一则脾阳虚,运化不力,二则肺气郁闭大肠失其传导,导致喘满;少阴经病,脉微细,但欲寐,心肾阳虚,卫气不足,卫气行于阴,畏寒蜷卧。厥阴证,阴精不足阳气亏虚,寒热错杂,病入心包,肝经。温病篇,通篇都是如何存津液,护阳气。因此六经辩证,涵盖十二经络,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辩证都在其中。一部《伤寒杂病论》学好并能参悟《郑钦安医书阐释》了还会怕疑难病吗?


第七章古圣今贤对疾病的认识。


“民间中医”网上详述。


熟读万卷书,破谜开不悟,真传一句话,救助世间苦。


附:“大圣”谈医


一、民间中医识阴阳,阴阳辩证仔细详,次分六经与脏腑,以证类病无处藏,阴阳体质是根本,疾病是标记心上,颠倒阴阳祸患藏,阴证就用温热药,阳证苦甘寒药商,阴阳错杂寒热药,湿盛还需阳药上。熟读《内经》作参考,《易经》也要知其详,临证就用《伤寒论》,神农本草心中藏,寒热温凉记细详,若要临床无闪失,钦安之书不可忘,变通用药有保障。正龙杂病要借鉴,古圣先贤智慧棒,一阴一阳一部书,万病不离阴和阳,离开阴阳无文章。圣贤真传一句话,愚者万卷藏书箱。何必它山求玉石,民间中医珠宝藏。不明阴阳谈医药,盲人点灯无用光。


二、鼻涕,尤其是清涕,正常的情况下,心肾阳气不虚则脐中温热命门不怕冷,心肾水火既济从鼻子呼出的气是不冷不热,温温的潮潮的,而阳虚的情况下气是寒的未等完全到达鼻腔就开始化成水(鼻涕是清的)随呼气排出,我们就看到清涕,病情向愈之时,阳气时增,呼出气的温度明显增高,将鼻涕干燥成黄色的稠乎乎的。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只要见到清鼻涕就可以断阴证,万无一失。


三、我在临床中经常乌头与半夏同用治疗寒湿痹与痰浊胸痛,我应用是一般与生姜干姜同用,既增效,有杀乌头与半夏毒,从来没有副作用。


古书言乌头反半夏的原因我因为是:两位药任何一味如果煎煮炮制不得法都会有全身麻木的感觉,如果两味都不得法并且合在一起用,那么麻木的就会更重,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古人可能就此断定乌头反半夏,令多数中医望而生畏,本来很好的一个药对弃之不用。


四、1989年秋我的一个朋友邀我给他弟弟诊病,说他弟弟肠道中有一种菌很难治,已经辗转住院两处:地级市一家有名的大医院确诊结肠炎。治疗仅一年未果,后又回本市(县级市)一家中医院,先后治疗两年余(公费医疗),天天晨起腹泻三四次。当时我不信这么个小病竟然这么长时间治不好,到医院走了个后门,拿出住院病例看了一看,我大吃一惊,怎么虚寒证中医科主任竟用了近两年白头翁汤。于是诊脉脉弦迟,舌苔厚白,小便清。询知腹泻两年余,药费花近两万元。此时患者仍住在院中,于是处方:党参30炒白术30茯苓20干姜30甘草10制附子20黄连3五付水煎服分早晚服,“怎么服药后患者腹泻更厉害”医院的一个当班大夫(给换成医院的方的大夫)正带着实习生问我,我说他一个虚寒证用了近两年的寒凉药,我给他用热性药不腹泻才怪呢?于是守方续服十五付,患者痊愈出院。真是让实习生大开眼界。


五、慕玉娟 女 28岁 观里蒋家 2005年10月19日


脉沉细迟涩,舌质淡,舌苔少,舌底脉络淡,乏力、劳累后腰痠,大便干燥,小便黄,怕冷,食欲差,尤其是夏天。育一八个月男婴,经常感冒,大便稀溏,感冒后体温不是很高,近一个月男婴感冒后引起呼吸如鸬鹚叫,服用各种西药无效。男婴食乳,子病治母,母子同治。处方:


生地30沙参20麦门冬30当归20枸杞20黄芪30桂枝20肉桂10荜茇10干姜10神曲20生白术50茯苓20甘草10炮附子10生姜30百合20党参30细辛3六付


2005年11月7虽然只是大人服药,但是乳汁中的药被孩子吸后也照样治病,服药后婴儿大便稍成型,如鸬鹚叫声消失。


六、1994年我曾辩证论治了一例小儿肺炎,当时小孩6个月被西医在头部打针几十处,状若蜂窝,真是难看,体温持续十几天不退,用子病治母法,小孩吃奶6小时退热痊愈。


七、癌症病人,往往发病前没有事么明显的征兆,一般情况下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患的是癌症,这时候往往有一种恐惧心理:癌症=死亡,或者离死亡不远,其实不然,癌症不等于死亡,学佛的李木源居士,当他发现自己患了白血病之后,没有恐惧,也知道最终的结果是死亡,于是放下手中所有的活,到寺庙里准备往生,在寺庙里干些杂活,一等就是十多年,怎么阿弥陀佛还不接走,什么临床症状都没有了,到医院一检查,奇迹出现了,癌细胞没有了,当然这是信佛法、行佛法的结果。


八、《内经》曰:“诸痛疮疡皆属于心” ,大多数疮疡属于火,应该用清热解毒法。但是临床上也可看到也有“火亏”(阳虚)的一面,此举一例说明之。一郝姓老年人,从今年3月起先在尾闾穴上生疮红肿疼痛不可忍,西医给与青霉素治疗两个周痊愈,之后在嘴上,屁股上接连生疮,此起彼伏。他医用清热解毒药治疗,无效,反而加重。无奈之下求于我。我号其脉沉细迟涩,询之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全身如带紧箍咒。此人患有糖尿病近二十年,曾经干过10多年赤脚医生。据其脉证断:肾阳不足,虚阳外越。


处方:川附子(乳白色片)50克生姜150克生葱3肉桂15颗六付水煎服。


服药后疮头开始萎缩,疼痛日渐减轻。共服20余剂痊愈。


方解:此方原是白通汤加味,方中易干姜为生姜,生姜辛辣多汁,生津止渴,发越淤滞,功胜干姜。加肉桂是引火归元。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阅  览

修道   经典   数术   五行    易经   周易略解   紫微斗数   解梦   星象   天文   出马   河图洛书   特异功能   《放下集》  风水   阳宅   因果   轮回   术法    占卜   择日   命理   手相   六爻   起名   相术   测字   功法   打坐   吐纳   手印   睡觉    站桩   武术   禅修   导引术    念力   炁   文化   儒家   道教   佛教   全真教   中医   养生   中药   食疗   经络   穴位   艾灸   道医   望诊   能量   科学   宇宙   咒语  评论   职场   财经   画道   教育    扫黑除恶    民俗   节日   香道   云游天下  宗族   中华神祇   佛菩萨   道祖   文昌帝君   太岁   人物   孙武   庄子   王阳明   王重阳   李阳波   鲁班   邵雍   张三丰   孙思邈   李可   张至顺   鬼谷子   张仲景   倪海厦    虚云  南怀瑾   法器   符箓   罗盘   揭秘   厌胜   符咒   连山  谶语   觉醒   《通关文》  预言   灵魂   解惑   禁忌  讲述   反诈防骗  《格异录》   修身   处世   姻缘   社交  齐家  孝道   感悟   读书   历史


 修行悟道典藏,济世救人良方 

 承千年道韵,泽被万代书香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民间中医对阴阳解读发布于2024-05-02 10:18:37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