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几个非常好的知心朋友,是一大幸事。但朋友之间的交情也有很多种,有莫逆之交、八拜之交、生死之交等很多种,而其中的最高境界,就得说“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是一句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说的就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齐国人,两人是“发小”,从小就是好朋友,而且是掏心掏肺的那种。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
鲍叔牙很赏识管仲的才学,也很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他们俩曾经一起经商,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人们背地也议论说,管仲贪财,不够朋友,不讲友谊。
这样贪财、爱占小便宜的人,肯定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可鲍叔牙知道后,不但没有怨言,反而还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心甘情愿的。
这个事绝非杜撰,《史记》上都有记载:“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而管仲对鲍叔牙,也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事情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而弄得更糟糕,给鲍叔牙造成很多麻烦,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
管仲曾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当了“逃兵”,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精神。鲍叔牙听到后,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怕死,而是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通过多年的交往,鲍叔牙深知管仲是个很有本领、而且有大本领的人。他不过是“怀才不遇”,没遇到赏识他的人,得不到发挥才干的机会。所以,无论别人如何评论管仲,鲍叔牙都不为之所动,依然一如既往地给予其包容、谅解与协助。管仲曾多次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齐襄公的两个儿子的老师。管仲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鲍叔牙当初对辅佐公子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认为小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在管仲的耐心劝导下,鲍叔牙才愉快地接受任命,尽心竭力侍奉小白。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各家公子纷纷逃亡到其他国家避难,静观其变。当时这种情况非常多,每个国家都会有几个来避难的公子。晋国公子重耳,就是逃出晋国,在外漂泊,最后重新回到晋国,成就一番霸业。
不久,齐襄公被杀,齐国发生内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后,都急忙往国内赶,想抢先得到君位。
各为其主。管仲一面派人护送公子纠抢先回国,一面亲自带人去半路上拦截公子小白。当他们遇到公子小白的车队时,管仲劝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退回去,遭到拒绝,管仲就取出箭向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向后倒去。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护送着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
谁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正巧射中了他的衣带钩,他怕再挨一箭,急中生智,假装被射中倒下装死。
管仲走后,公子小白命令抄小路星夜兼程,然后最终捷足先登,抢先赶回齐国,即位为君,就是齐桓公。六天以后,公子纠才听说小白已即位,于是不敢回齐国,只得又逃回了鲁国。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派兵讨伐鲁国,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捉住。齐桓公要把管仲处以极刑,以报一箭之仇。
在这关键时刻,一直在齐桓公身边辅佐的谋臣鲍叔牙说话了。他劝齐桓公说:我的才能可以帮你治理好齐国,但如果你想称霸中原的话,就非管仲之才不可。
齐桓公是睿智贤明,有心胸有大志的。他不仅没杀管仲,还摒弃前嫌,以厚礼相待,封管仲为相,统管政务。并且接下来的40年里一直都很信任他。而鲍叔牙则心甘情愿地当了管仲的助手。
管仲确实有才,不愧为一代名相。他管理政务后,在行政上精细组织,提高效率;在吏治上以实际政绩选拔人才;在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盐铁业,铸造自己的货币,调控物价;在军事上设置中军和左右军;在外交上,他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张。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开创了春秋霸主大业。“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管仲正是因为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己,才使自己的人生焕发出绚丽的光芒。而且浇灌出了一朵最馨香而持久的友谊之花,造就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千古佳话。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朋友的典范——“管鲍之交”发布于2024-04-27 14: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