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1880年的晚清时期,出现了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怪事:在唐山10公里的铁路的铁轨上,却有几匹骡子拉着一个火车厢,车厢里装的是煤炭,拉到终点再卸下来。

   骡子本来就是拉车的,但在铁轨上拉火车,却极为罕见。

   这绝不是杂技表演,而是真人真事。

   为什么用骡子在铁路上拉火车厢?理由很简单,因为当时大清朝廷视铁路为怪物,不准修建铁路,更不准跑火车!

    这个事要追溯到15年前的1865年,一个叫杜兰德的英国商人,在北京城永定门外的空地上,铺了一条铁路,虽然非常短,只有一里长,但蒸汽小火车行驶其上,白烟冲天,迅疾如飞。

   尽管是帝都百姓,谁都没见过这个玩意儿,“诧所未闻,几至大变”。

   其实,原本杜兰德只是修来供人观赏,当一个广告作用。没曾想,这个广告却起到了一个极端的反作用,众人见之大惊失色,流言四起,京城乱作一团。

   为维持京城秩序,九门提督、醇亲王奕譞以“观者骇怪”为由,饬令杜兰德立即拆除,在民众间蔓延的恐慌情绪才得以平息。

   这一段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亮相的铁路,就这么无疾而终了。

   然而,英国人并未打消在中国修铁路的念头,怡和洋行就曾多次向清政府提出请求,在中国修建铁路,结果都被拒绝了。

   正道走不通,就走“歪门邪道”—— “瞒天过海”!

       1872年,英国怡和洋行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谎称要修建吴淞到上海的马路。他们以此为幌子,买来土地和修建权之后,却开始大张旗鼓的修铁路。很快,工程竣工,一条长13公里的铁路通车,蒸汽火车在上海和吴淞之间疾速穿行。

   面对吴淞之间的那条钢轨,以及钢轨之上那个轰隆作响、头冒白烟,跑来跑去的“怪物”,见多识广的上海居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慌。认为那就是一个破坏地脉的不祥之物。自从这条铁路通车以来,蒸汽动力机械的轰鸣声,无时无刻不刺激着人们的敏感神经,铁路沿线的老百姓闻之骇变,每日抗议不断。

   清朝廷内,自然也炸开了锅。派人与英国领事交涉,要求他们停车停工,他们虽然表面答应,但火车依然肆无忌惮的来来去去。经过多次艰难交涉,最终怡和洋行同意清朝廷以28-5万两白银把铁路赎回,钱款付清,铁路立即停运。

   铁路收回了,朝廷却把刚建好的铁路,强行拆毁了。理由是,为了顺民心,平民愤。

   这样一来,铁路、火车在当时的中国,就成了“异端邪说”、“洪水猛兽”!

   尽管如此,也有人开始意识到修建铁路的重要性,而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李鸿章。

   早年间,李鸿章也曾排斥修建铁路,认为“费烦事巨,变移山川”。后来,他曾多次处理英国人申请修建铁路的事情。一来二去,他对铁路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转而大力主张兴修铁路,而且要由中国人自主修建、自主运营、拥有绝对主权的铁路。

   “吴淞铁路事件”之后,李鸿章就多次上奏折,说修铁路会带来利益,哪儿修铁路,哪儿就发达。

   李鸿章终究是孤掌难鸣,几次上书奏请,皆无回应,却遭到一片反对之声。反对者顽固地认为,火车是西洋的玩意儿,中国万万不可仿照学习。还谴责李鸿章是汉奸。

       1880年,中俄两国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运兵事关重要。李鸿章认为这是修铁路的最好契机,他授意淮军将领刘铭传上了一份《筹造铁路以图自强》的折子,奏折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建造铁路对漕运、赈灾、商务、矿务、厘捐、旅行都有好处,提并出了具体的铁路规划线路,拟以京城为起点,向江浦、汉口、盛京、甘肃方向修建四条铁路。

   李鸿章紧紧跟上,支持刘铭传。他复奏朝廷,指出修建铁路有九个好处,并建议任命刘铭传督办铁路公司事宜。 

   然而,反对的声音依然甚嚣尘上,李鸿章也成为了众矢之的,种种言论如潮水般席卷李鸿章,他被人说成了居心不良的乱臣贼子,成为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反对的理由非常荒唐,说什么修铁路逢山要炸山、逢河要架桥,这会惊动地神、山神、河神,这些神灵是保佑大清朝的江山社稷的,把这些神灵都得罪了怎么办?。而且他们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铁路经过的地方,纯朴的民风会变坏。还有人说,修了铁路之后,陌生男女在闷罐子几天几夜,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李鸿章本是一个实干家,如今却陷在这口水之争,他面对群臣,一一据理驳斥。而朝中衮衮诸公,不谙外情,拒绝睁眼看世界,要打通他们的心窍何其难也?李鸿章差点被口水淹死,狼狈不堪。

   由于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朝廷最终没有同意李鸿章等人修铁路的建议。慈禧太后发布谕旨,一锤定音:“佥以铁路断不宜开!”

   路好像被堵死了,但是李鸿章并不打算放弃。

   既然不能明着干,那就偷偷摸摸地干,李鸿章效仿当年的怡和洋行,也玩了一出“瞒天过海”。

        1881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成为“坐镇北洋,遥执朝政”的封疆大吏。他悄悄下令,为便利煤炭运输,以修筑开平煤矿至胥各庄码头的“马路”为名,修的却是铁路。他聘请英国人为工程师,修路基,铺枕木,架设钢轨,5个月后,一条10公里长的唐胥铁路悄无声息地修建完成。可李鸿章在上报朝廷时,说的也是修了新马路。因为确实没有规定这种东西必须叫做铁路,朝廷也没有介意。

   为了掩人耳目,李鸿章最初没有用蒸汽机,而是用骡子拉火车,这样就出现了中国铁路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

   然而,有人却看不懂了,就是负责修唐山煤矿和小铁路的英国工程师。他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你既然修了铁轨,为啥不用蒸汽机车,却用骡子拉着车皮。
   
他觉得,这大概是中国政府没有钱,买不起蒸汽机车。正好唐山煤矿有个锅炉,当时没有用,他没有报告给李鸿章,自己就把它改装成一个蒸汽机车,把它弄到铁轨上了,铁轨上拉了长长的车皮,还装满了煤。虽然
动力极小的小火车头,但蒸汽机一响,轰鸣声把很多人吓得魂飞魄散,觉得这是妖魔鬼怪,很快惊动了朝廷。

   那群反对者们借题发挥,声称李鸿章的火车声惊动了大清皇陵。虽然铁路离皇陵还有几百公里,但这样的罪名,还是把李鸿章吓得够呛。

   慈禧发布谕令——停运!

   李鸿章只好把蒸汽机车撤掉,恢复用骡拉车皮。钢轨之间,几匹骡马牵引着几节车厢,晃晃悠悠的行驶着,这条铁路硬生生的变成了“马路”。

   此后,李鸿章多次奏请火车复运,周旋数月无果。

   直到1883年,中法战争比较紧张的时候,需要加快为北洋水师运煤速度,朝廷才批准了这10公里的唐胥铁路复运,蒸汽机车才又重新调到铁轨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铁路,并且是中国人拥有主权的铁路。

   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整个福建水师被打沉,中国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推动下,朝廷终于设置了统一指挥的机构——海军衙门。慈禧任命她最信任的醇亲王奕譞来当海军大臣。 

   奕譞一上任,李鸿章就邀请他到天津来视察北洋水师。视察过后,奕譞对北洋水师的现代化的军舰赞赏不已。李鸿章就借机游说他修铁路,并建议他应该用海军的名义给朝廷打报告,中国应该大规模修铁路。奕譞曾经也是反对修铁路的,这时候他才明白修铁路运煤的重要。奕譞对李鸿章说,我现在提了,反对的力量会很大。但是我支持你,你先把到唐山的铁路抓紧时间修。

   有了奕譞的支持,李鸿章也不用打报告,大张旗鼓就这么修起来了,把这一段铁路就修到了天津北洋水师的码头。

   李鸿章深知,修铁路,关键还在于慈禧太后。为了说服慈禧太后,李鸿章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他从法国订购了六节精美的火车车厢,飘洋过海运至京城,人力推挪送至京城,再铺好1500米长的小铁路,请慈禧太后坐在六节车厢里,宫人们拉动车厢在小铁路上缓慢前行,太后坐在车厢中,尝了一回鲜。

   然后,李鸿章面见慈禧太后,要求将铁路事宜划归海军衙门办理。海军衙门是奕譞的禁脔,慈禧太后无条件信任,将铁路划归海军经管,是慈禧最容易接受的方案。

   此举果然有效,海军造铁路,虽然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但在晚清局势下,不失为一个大突破。

   这时候,封疆大吏张之洞等也表态支持修铁路,慈禧1889年终于下令,全国修铁路。由此开始,铁路正式列入了朝廷的施政大计,20多年的徘徊和犹豫,终于有了明确的方向。

   修铁路,对大清王朝本来是一个大好事,可从李鸿章1872年提出来修铁路,到慈禧1889年批准同意,中间经过了17年。

   回顾百年中国,历史的悲剧一再重演。如此愚蠢、昏庸“夜郎自大”的朝廷,灭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见,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并不是无知,而是封闭通往真知的大门。

   或许,李鸿章不会想到,一百多年后,中国铁路已达15万公里,让世界惊叹,高铁5万公里,更是领先全球。盛世光景,早已远超他的期待。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马拉火车”的闹剧发布于2024-04-27 14:51:03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