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沐阳说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jI1NTQyNA==&mid=2653185145&idx=1&sn=5ca3914b8758a3049dcd38a4a9cbb70c

古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孝经》中的这句话成为了人们尤其是汉人们奉行的准则,以此来表现一种孝道文化的传承。
因此,束发而冠是我们对古人形象的一种常规印象,但若认真的追溯和回望,便会发现也不尽然,尤其是在满汉文化对冲的时期,中原人“不敢毁伤”的头发竟被剃了个干净,只剩下一条扎眼的辫子。
众所周知,顺治皇帝入关后,明朝官员纷纷投降了清朝。上朝时,便有满臣和汉臣两班官,这两班官员的穿戴打扮自然大不相同,满洲官员剃发留辫,身着满服,而汉族官员束发戴冠,身着汉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满汉大臣装扮各异,但起初互相之前却并没有异议,即便是身为满人的顺治皇帝,对于汉人官员的装束也能接受。所以,在入关一年多来,满汉官员均能和气相处,平安无事。

但是,就在第二年元旦,一个叫孙之獬的官员,却突然向皇帝上书,提出了统一衣冠束发的制度。如此做法难免让人心生疑惑,皇帝都还没发话,一个臣子,并且是一个汉臣,提出统一装束,意欲何为?
孙之獬,明朝天启年间进士,入仕之时,正逢魏忠贤当权,他为求安逸,毅然沦为阉党,过了一段好日子。清军入关后,他立即俯首乞降,换上满装,并带头举家剃头留辫,一番摇尾颇有些效果,大清朝廷为收揽人心,让他做了礼部侍郎。
然而,在满人心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孙之獬汉人出身却又极力想融入满臣队伍,这让一众满臣非常排斥,于是一身满臣装束的孙之獬在朝廷之中就落了个两边不讨好的尴尬境地,这种孤立让他愤怒,也让他害怕,于是,提议统一装束,成为了他作为礼部侍郎唯一能做的事情,明面上为满清朝廷而谋,实则,全是为了自己的前途。
他选择牺牲的,是汉人传承千年的“发肤文化”。

孙之獬在上疏中说,皇帝平定中国,万象更新,但衣冠束发却还是沿用明朝的那一套,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好一句“中国从陛下”,顺治皇帝正是少年热血,孙之獬的几句话竟让他觉得万分感动,于是,问了摄政王多尔衮的意见,立刻就颁布了一道“剃法令”:
凡是清军所掌握的地区,在十日之内,尽行剃发蓄辫;凡不剃者、迟疑者、上表章请求保存者,一律杀无赦。
若有违,杀无赦,好一道铁令,此令一出,天下哗然,满汉矛盾就此激化。

传承千年的儒道文化受到了严重挑战,更关键的是,这种挑战来自于不可抗争的王权。一时之间,各地官府找来“剃头匠”,担着挑子,在一队兵夫的监督下,挨家挨户,强行剃头,顺从者还可享受热水洗头的待遇,抗拒者这被强行按住,一顿猛剃鲜血直流,而若极力反抗,则当街砍首。
怕死者涕泣而剃,不怕死者宁死不剃。面对强权,普通百姓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命相搏。

对于一个初建的王朝,人心尚未稳定,加上这样的霸令强权,动乱必然,不光是那些扛着“反清复明”的义士,就连普通百姓,也开始站在了请朝廷的对立面。
这种本质上来源于文化的对抗,看起来悄然无声,但却也异常惨烈。
顺治二年(1645),“剃发令”下达到江阴(今江苏南部)。江阴的众多老百姓乡绅,跪请恩准留发,但却被暴力轰走,第二天,一个叫许用的秀才聚集了一批人,在江阴的孔庙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一场为了头发的规模性起义,就此爆发。
那些当权的满清统治者,自然不理解,剃发而已,又不是要命,获悉江阴造反之后,便当做是乡野刁民,又是一道铁令“满城杀尽,然后封刀”。
江阴百姓与官兵坚守城池81天,杀死清兵75000余,而大军压城,对江阴百姓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报复,城中百姓遇难达十余万人,江阴城成为一座人间炼狱,有诗云: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历史上将这惨烈的81天,称之为“江阴八十一日”。

不光是江阴,在东南边的嘉定,其惨烈别无二致。
与江阴差不离的时间,嘉定百姓推举当地士绅黄涥耀和侯曾峒主持,在城墙悬起“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城中的男女老幼,都被组织起来抵抗清军。
明朝降将李成栋率兵镇压,清军围城,嘉定军民坚守了十余天,也难逃屠城命运。清军大炮猛烈轰击,攻入城内,李成栋下令屠城,嘉定城内“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被屠杀者约3万余人。
李成栋大军离开之后,四处逃散的嘉定民众再次在郊外聚集,攻入城内,没曾想,李成栋闻讯之后,便有派军杀了个回马枪,在城郊,对百姓进行了惨烈屠杀,“数十里内,草木尽毁,积尸成丘,民间炊烟断绝。”
之后,明朝绿营吴之璠在江东起兵,反攻嘉定,不幸惨遭失败,起义军全军覆没。
而李成栋却将这股火气倾泻到嘉定百姓身上,再次下令屠城,嘉定城内外2万余名百姓惨被杀害。
短时间内,三次屠杀,“嘉定三屠”成为一段沉痛的历史记忆。

江阴和嘉定的叛乱虽然平息,但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反剃发斗争”,无一例外的受到了清朝廷的血腥镇压。
因头发而起,因一个汉臣的提议而起,一桩桩血案宣示了请朝廷的蛮横和霸道。
既然其根源在于头发,那么不妨回到头发本身,孙之獬提议的缘由已经浓情,那么只剩下一个问题,满人为何要剃发留辫子?
其实不光是满人,在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都有剃发留辫的习俗,剃去前半部分的头发,后脑的头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如此便避免了前额头发遮挡视线的可能,也能避免在骑马穿山越岭之时,头发被枝藤挂住的风险。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因为“剃发铁令”的颁布,满汉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包容,变成了后来强烈的抗拒,并且,这种反抗持续不断,这是满清朝廷并未料到的,显然,他们在入关之前,文化课应该是落下了。

无数的历史表明,面对反抗情绪,单纯的武力镇压往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适当的怀柔政策才是明智之举。此时,一个叫洪承畴的人,为了缓和这种日益激化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三从三不从”,并上疏顺治皇帝。
所谓“三从三不从”,即“男从女不从;官从吏不从;生从死不从。
洪承畴的这个主张,一来缩小了执法的范围,二是为死者保留了传统的体面,也因为他,此后大清朝的汉民族女人可以穿明代衣裙,梳汉式发髻;衙署的吏役可以穿汉式差服;死人入殓也可以打开发辫,穿上汉式的衣衫。
这样一来,平民百姓的抵触情绪得到了极大缓和。

实际上,清王朝同意孙之獬的提议推行“剃发令”,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也是能够理解的,此举绝不仅仅是维护本民族风俗习惯,而是作为一个统治阶级想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汉人,特别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使满人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对于一个初建的王朝政权来说,也是无可厚非。
从之后的历史可以看出,这一措施所起到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两种文化在跌跌撞撞中不断融合,汉人不再执着于本民族服饰,他们渐渐习惯了满洲的发式和服装。而满洲人也受到汉人孝悌观念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毁坏的。满洲战士如果战死沙场,他们的尸骨被埋在外地,但辫子都会剪下来,附上姓名籍贯送回老家,招魂安葬。
但是,坏就坏在那个急于求成的”剃法令“上,这一政策影响之深远,远超想象。
纵观大清近300年的历史,每一次发生的农民武装暴动,所提出的口号,大都是“复我大汉衣冠”。吴三桂反清提出的口号是“反清复明,恢复衣冠,散辫留发”。白莲教起义,上百万教众打开发辫,横行江南数省,让当时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皇帝死难瞑目。

到了晚清,天王洪秀全带领太平军造反的时候,辫子又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后来甚至还有了“蓄发令”,与当初的“剃头令”相比无二,只不过是变成了“剃发不留头,留头不剃发”,太平军的“长毛”绰号就由此而来,并且从头发的长度,就可以看出参加起义时间的长短。
同样的铁令之下,又有一些如阿Q一般的可怜人因为头发丧命,有些聪明的“两面派”,一边蓄发,一边留辫,弄得不伦不类,以求两面对付。
1911年,旧历辛亥年,那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之初,国父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最明显的标志,依然是在辫子上做文章。
满清朝廷覆灭之后,辫子也终于该成为历史的尘埃,但不曾想,它还有过以此回光返照。

1917年,“辫帅”张勋趁北京政局不稳,率领“辫子军”杀到北京,拥溥仪推行复辟,那些剪掉婊子,头发刚刚长起来的,又慌忙到处找“辫子”,一时之间,假辫子成了北京城的抢手货,不过,短短十余天后,张勋和他的“辫子军”在讨逆军的围追下抱头鼠窜,辫子,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风起云涌的大清王朝,似乎从未安宁过,尽管满清朝廷能以20余万人口统治中国近300年,创造康乾盛世,从不修长城到平定准噶尔、收复台湾,清朝统治者都是站在大中华的立场为君为国的。他们牺牲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融入到中华大家庭中,可是,偏偏在比语言、文字次要的剃发和衣冠问题上,尤为偏执。

那些被满清朝廷为了实现大一统强行留下来的辫子,成为了众矢之的,成为了起义者们聚拢人心的最佳工具,也成为了满清政权不堪一击的软肋。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或许很多人并不会想到,“剃法令”的始作俑者其实是一个汉族官员,而孙之獬在“剃法令”三年后,便遭革职遣返回乡,又被起义军屠杀了全家,为了解恨,起义军在其头上凿开小洞,插上了头发,最后将其活剐。

孙之獬似乎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提出“剃法令”,却深刻的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最终也落得个憋惨的下场,而真正将“剃法令”落到实处的大人物多尔衮,下场却比孙之獬要好得多。

-end-

执子末,90后野生撰稿人

全网平台:沐阳说

不知名签约作者,自媒体小白

有温度,有深度,不辜负每一个有心人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剃发令”的风波发布于2024-04-27 14:47:53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