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张家口南,有一座古城,就是宣化。这里号称“京西第一城”,历来就是塞外军事战略要地,大明王朝之痛——“土木堡之变“,就发生在这一带。
历史沧桑变幻,宣化城几经拆迁,直到现在仍依稀残留着古城墙的痕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上曾经的刀光剑影和岁月更替。
那么,宣化古城是什么年代、是谁修建的?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2001年,在宣化城东门外原棉麻仓库工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一方唐乾符六年(879年)《唐幽州雄武军兵曹参将杨釰墓志铭》,这一文物发现告诉我们,宣化古城是唐代雄武军所建。
《宣府镇志》中也有这样一段记载:“安禄山欲反长安。恐河东捣其巢穴,以雄武城厄飞狐塞。”这简明扼要地记述了唐代筑城的历史原因。
安禄山,是唐玄宗时期的乱世枭雄。他深受玄宗赏识和喜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藩节度使,拥兵20万,独霸一方。他表面顺服乖巧,心中却密谋叛乱。《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禄山,阴有逆谋,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战马五千匹,牛羊称是。”“筑范阳北,号雄武城,峙兵积谷。”
由此可见,安禄山想造反,恐怕河东捣其巢穴,建雄武城以遏制飞狐要塞。
“于范阳北筑雄武城”,说的就是现在的宣化。在唐代,宣化就叫雄武城。
筑城的时间,是唐天宝六年(747年),安史之乱之前。
其实,安禄山筑雄武军城,也并不是宣化建城最早的历史。早在2300年前,战国时期的宣化,秦开破东胡建上谷郡时就有城池,是当时燕长城线上重要的军事城堡。大量的考古发现都予以了证实。安禄山在这里筑城,只不过是展筑、加筑罢了。
展筑后的雄武城,规模并不大,城墙东西在钟楼大街至皇城大街之间,南北在钟楼西大街至观桥西大街之间。单边城墙约700多米,面积仅半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城池小16倍还多。
说到安禄山筑雄武城,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为证:“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安禄山选中雄武城予以加筑,当然因为这个地方既方便与契丹人、奚人接触交往,又隐藏于范阳、河东之北的山后地区,靠近边界,边民不多,容易躲避朝廷査问。安禄山虽然表示垒筑雄武城,是对外御寇之用,但却借此贮存兵器,囤积粮草,饲养战马,还建立了一支雄武军,处心积虑的为反叛做准备。他把雄武军当作他看家的本钱,非但借筑雄武城用以养兵积粮,还私养契丹族、奚族弟子八千人为干儿子(养子),私下派人与契丹人、奚人等交易往来。
公元755年,安禄山终于撕下伪装,联合同乡、同党史思明,起兵反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反叛大军汹涌而进,占领洛阳,打下潼关,攻陷长安,把大唐王朝搞得天翻地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这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描述。
唐玄宗被逼无奈,只得仓皇离京出逃,结果在马嵬驿将士哗变,致使杨贵妃香销玉殒。强盛的大唐帝国竟然被安禄山、史思明折腾的元气大伤。
在历史上,唐代的雄武城、雄武军以及后来的武州,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就没有平稳安定过。唐朝末期以至五代时期的藩镇割据,纷争不断,朱滔、李克用、李嗣源、李存勖、石敬瑭、周德威、刘守光、卢文进以及契丹兵马,你来我往,厮杀不休,唐末、五代朝代更替频繁。雄武军、武州境内战火连连,民不聊生。雄武城、雄武军、武州,这几个词汇与宣化密切相关,各自有各自特定的含义,反映了唐代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复杂多变。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塞外“雄武城”——宣化发布于2024-04-27 14: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