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的根本,是脚根。


“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唐朝时期的药王孙思邈,就曾将其长寿秘诀留于后代,即每天揉搓按摩脚底的穴位,尤其是脚底涌泉穴。




人的脚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接受地气,脚上有一穴位,名涌泉穴,天空的阳气汇聚于此。


中医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是人体阴气最重的地方,也是血液循环的末端,很重要。



身体是不是健康,可以看看脚的这些情况


1.脚部整体是否红润。2.脚底是不是温暖。(不温暖可能身体有寒)


3.脚底颜色是不是微红色。(发红为湿热,发黄为肝胆疾病,发青为血液循环不畅,发白为营养不良或贫血)


4.久站脚是否肿胀。(久站酸痛肿胀为血液循环不畅)


5.平常脚底麻不麻。(脚底发麻可能有颈椎病)


脚底穴位对应的疾病,平常艾灸或者按摩都可以保健。


1、涌泉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足趾屈曲,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2、大敦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


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太冲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


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4、行间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


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5、太白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

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之一。



6、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


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7、太溪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


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8、内庭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在足背第2、3趾的趾蹼缘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地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


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跖趾关节痛。配合谷主治牙龈肿痛;配太冲、曲池、大椎等主治热病。



养脚,不复杂,热水泡脚就是最好的方法。有人觉得泡脚,就是洗脚,却不知泡脚实际上是对经络和穴位的刺激。


其一,是热水能起到驱寒的效果,可疏通经络。其二,泡脚时按摩脚底,也是在按压穴位,可升阳、可排毒。



网络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很多病在脚上都有开关发布于2024-03-29 15:35:22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