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太过质朴而无半点文雅,那么为人就难免显得粗鲁。而太过文雅却无半点质朴,那么为人就会显得很虚伪。文一半,质一半,文雅与正直的程度刚好相等。这样的人,才是君子。儒家的中庸思想,在这句话中可见一斑。“中”指的是不走极端,“庸”指的是不唱高调。既不走极端,又不唱高调,就是中庸之道。所以,在孔子看来,“过度聪明”与“不够聪明”一样不好。很多时候,“过度聪明”会把人引向歧途,而“不够聪明”的人却能最终修成正果。也就是说,有时候“过度聪明”还不如“不够聪明”。孔融十岁的时候,去当时名气极大的李膺家做客。要知道,能到李膺家去的人,要么是才智出众者,要么是他的亲戚。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
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交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无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十岁便这般聪敏,那长大后必定能成一番大事业。不是这样的,长大后的孔融,不仅在带兵打仗时屡战屡败,最终还因触怒了曹操而惨遭杀害,并株连了全家。可以说,他的一生,是“龙头蛇尾”的。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曾国藩小时候在家里背书,在屋偷窃的小偷见无路可走便爬到了梁上,曾国藩在下面背书,小偷在梁上听,小偷都会背了,曾国藩还没背下来。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资质确实一般。然而,曾国藩凭借着其刻苦的学习和不服输的精神,却最终组建湘军,镇压叛匪,成为了“中兴第一名臣,千古第一完人”。从孔融和曾国藩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以及儒家的中庸思想。“极端”不等于“极致”,“极端”是思想方法的问题。钻牛角尖,一根筋,不开窍,只看到事情的一面,看不到另一面,这是走极端。而“极致”则是指在可能的条件下和范围内,把事情做得最到位。所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提倡在做事时走极端,却提倡把事情做到极致。这是一种“高端做事”的姿态。《论语》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可见,孔子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也倾向于那些小心、谨慎、低调的人。其实,通过儒家经典我们不难发现,中庸之道一直提倡我们以一种较低的姿态去做人。正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总体来看,以一种高端的姿态去做事,以一种低调的姿态去做人,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最高明的中庸之道。一家石油公司的小职员,他做着最低档的、最机械、最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一一巡视并确认储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他每天要上千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注视到眼睛都快长茧子了,枯燥至极!要换了别的人来做这项工作,要不会很快跳槽,要不就会一直做到老死在机器旁边。有一次,他突然发现石油罐子每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此后,他一直在想:焊接剂能否少一些呢?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岂不是能节省点儿成本?在当时,这样的问题被很多人认为是无聊的,而他却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不久后,他研制出“35滴型焊接机”、“36滴型焊接机”和“37滴型焊接机”。但经过先后试用,都在焊接后偶尔会漏油,没有获得成功。人们都劝他放弃。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最终,他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经过试用后,意外地成功了。不久后,他申请了专利,并找人投资生产出这种新型的节约能源的机器。他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上亿美元的利润。这也使得他后来终于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石油巨头。洛克菲勒的案例,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高端做事”的案例。三国许攸早先在袁绍帐下做幕僚,他也确实给袁绍出过不少好的建议。袁绍也很赏识他。因此,许攸觉得自己的本事很大。后来,许攸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又“另谋良主”地投靠了曹操。据说当时爱财如命的曹操得知许攸来投奔曹营,很是喜出望外。曹操对许攸赤足相迎并委以重任。就官渡之战的胜利来说,许攸确实功不可没。后来跟随曹操平定冀州,许攸也是功劳显赫。曹操对他敬如上宾,很器重他。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面前,许攸开始表现出了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对曹操直呼其名,口无遮拦当众羞辱曹操及其将领。他的行为最终激怒了曹操。而他最终的命运,则是丧生于许褚的刀下。高端做事事方成,低调做人可保身。还是回到了那句话“高端做事,低调做人”,这就是最高明的中庸之道!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最高明的中庸之道:高端做事,低调做人!发布于2024-03-12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