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生状态,都是在因果驱动的规律下存在的事物,而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结果。
世间因果不虚,这句话放在任何问题上都适用,因为它本身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不管人生是福还是祸,都是由根源主导再加上外界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局面。
《围炉夜话》中说: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若不苦功夫,却妄想着有朝一日能显达荣耀,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为人不行善积德,却妄想招来福分与吉庆,这些福分又从何处生起和得到呢?
一个人想获得富贵显达的结果,必然需要依靠能力与知识的共同衬托,而能力与知识从何得来呢?就是下功夫辛苦读书。
在努力钻研知识的同时,再通过“行万里路”来增长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以此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



在这样反复锤炼的过程中,获得高于常人的智慧,最后获取自己想要显达的荣耀,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条捷径能使自己达到这个目的。
就如同人生的福气,福气从来没有凭空而来,世俗之人常有一个误区,认为福气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得来,比如说投机取巧,或者走其他捷径的方式,而这皆是一片妄想。
这个世间的任何事情皆有因有果,无因自然无果,只有修炼成智慧,多行善因,最终才能结得善果。
在明武宗正德二年,进士陈良谟住在湖州安吉州的一个村子之中,当时那里发生了大旱,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但是他的那个村子依赖水坝问题,而获得了大丰收。
因为有灾害情况,朝廷免除了这个州的租税,而这个村子也因此得益。
第二年的时候又发生了大水灾,其他的地方禾苗都被淹没了,而这个村子又因为地势颇高也获得了大丰收,这一次州官照样接受了灾害的申请,租税又得以免除。
其他村子的人因为近两年发生的灾害而衣不裹体、食不裹腹,不得已而变卖家中财物。

这个村子的人因为这两年生活颇丰,家中都有一些余钱,就倒卖邻村各乡的产物,从中获利三倍。
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村子大小户人家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也因此养成了大吃大喝,过度宴饮的问题。
陈良谟就对村子的族人说:“我们这个村子要大祸临头了。”
族人就问他为什么?
他说:“无福消受罢了,到时候这个村子中我家与郁、张两家根基稍厚,勉强可以渡过,像俞、费、芮、李,四个小家可能都无法躲过灾祸了。
其他人听了非常不以为然,后来不久村子真的就发生了瘟疫,其他几家男女全都病死,只有费家剩下几个男子,这个时候他们就想起当初陈良谟所说的那番话,就问那陈、郁、张三家结果会怎么样呢?
陈良谟就说:“最后恐怕还是会有损失的。”
过了没多久,三家也陆续发生了火灾。
在《了凡四训》之中说: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吉凶祸福的征兆,都是萌发于他的内心而表现于他的行为,而厚道的人常常能获得福报,刻薄之人常会招致祸患,但是凡夫俗子,因为智慧浅薄不能识别吉凶祸福的前兆,就好像得了眼病看不清楚东西的人一样,便说祸福是不确定无法预测的。
正所谓说:“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人生如果遇到了相对好的事情未必是真的好,当走到结果的时候,才能看到这件事情的本质。
就好像陈良谟居住的村子一样,看似在短短两年时间就获得了大丰收,但是因此养成大吃大喝、骄奢淫逸的问题,却成为最后走向祸患的根源,这就是“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的道理,反之也是如此。
所以说任何事物呈现出来的一面只仅仅是问题的表象,在表象的背后,还有常人难以察觉的演变过程和规则,而这种规则,只有智者才能知晓其中的变化。
《智囊》中有这样一句话:镜物之情,揆事之本;福始祸先,验不回瞬;藏钩射覆,莫予能隐。
明察事物的内情,揆度事物的本质。不会福始,不为祸先,效验皆在转瞬间。是隐匿还是猜度,都瞒不了我。
何为智慧,就是能够走在因果本质上的人。
他们通过事物的苗头和发展规律,推知事物最后会形成的结果,对于仅仅呈现在外的表象,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站在客观角度用自己的理性,规划出相对正确的道路,最后用自己所沉淀的知识以及修养的智慧,为人生谋划福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智囊》: 何为智者, 就是走在因果本质上的人发布于2024-03-12 10: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