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操 崆峒访道图
徐操的《崆峒访道》作于戊寅(1938)年。徐操描绘了远在七千多年前,炎黄子孙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怀揣拯救天下苍生的信念,不远万里,跋山涉水,西登崆峒,问道于仙人广成子的传说。整幅画面仙气缭绕,青山云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笔墨酣畅,设色清丽,意境优雅,是徐操同类作品中的佳作。
老子名言故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道德经》六十四章
[要义] 事物在安静状态易于掌握维持;在没有明显征兆时容易图谋对付;当事物还脆嫩时容易分解破坏;当事物还微小时容易消散破灭。行动要在未成形前,治理要在未混乱前。勉励人们防微杜渐,尽早除掉坏习惯坏毛病。《易经》说:“履霜坚冰至。”俗话说:“防患于未然。”中医说:“上工治未病。”都是这个意思。好的医生以预防为主,在没成病之前,就预先虑及,早下手为强。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因为肝木克脾土,先培补脾土,便是治未病。
[故事] 《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祸者也。”千丈大堤,因为蜈蚣蚂蚁的小穴窝而毁坏,因为水渗漏越来越大,最终必致决口;百尺长的房室,因为烟筒缝里飞出的火星而焚烧;而蔡桓侯因为讳疾忌医而亡身,病在皮毛时不能及时治疗,等深入到骨髓时神医扁鹊也无能为力了。
韩非子接着讲了这个故事:扁鹊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病在皮肤腠理,不马上治疗恐怕更厉害。”桓侯说:“我没病。”扁鹊出来了,桓侯说:“医生好治疗没病的人以为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不治会更深入。”桓侯又不承认,扁鹊走出来,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不治将加重。” 桓侯又不承认,扁鹊走出来,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望见桓侯回头便跑,桓侯因而使人问其缘故,扁鹊说:“病在腠理,热汤洗浴,热物熨烙或拔火罐等可以治疗;病在肌肉,针灸可以治疗;病在肠胃,煎熬的汤药可以治疗;病入骨髓,已属于掌管寿命的阎王爷爷的事情了,谁也无可奈何。如今桓侯已病入骨髓,所以我便不再要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使人寻找扁鹊,扁鹊早已逃到秦国,桓侯便死掉了。良医治病,攻于腠理,于其未甚易为功。凡事之祸乱皆有初始阶段,聪明之人能提前预见其趋势,防患于未然,或扼杀之于摇篮中。
道理很明白,树的种子处在萌芽状态时很容易消灭,等他长到参天大树时就难对付了;鸟雀在窝巢里羽毛未丰时,一把就握死了,等他长大,翅膀硬了,满天飞翔,怎么能逮着它呢?腹中胎儿很容易流产,摇篮中的婴儿也很容易扼杀,一旦长成孔武有力的小伙子,就不好制服了。韩非在《喻老》中又接着说:“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这个晋公子便是流亡在外十九年、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交好或消灭一个能人,在他落泊穷困时好办,交好他就是最好的战友;不交好他,就要杀掉他,让他跑了,就是纵虎归山,必定贻患无穷。
《史记·商君列传》:“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默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后来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任人唯贤,使秦大兴,为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后来商鞅带兵攻打魏国,大败之;先是不久前,齐用田忌孙膑败魏兵于马陵,杀了大将庞涓,俘虏了太子申。“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易经》有渐卦,从初爻到上爻的爻辞,描写鸿雁由低处而高山逐渐上飞的过程,以明循序渐进的道理。坤卦初爻曰:“履霜坚冰至。”踩着秋霜则知冰天雪地的严冬不久就来到了。《系辞传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刘备在白帝城弥留之际,遗嘱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也是防微杜渐的意思。《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细恶不绝之所致也。”细恶就是小过错,小不慎则酿大祸,甚至于亡国。
明朝中期的大哲学家王阳明文武双全,在他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深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而主张从思想动机上下手,也就是诸葛亮南征孟获时用的“攻心为上”政策。王阳明是心学大家,便主张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要人从心理上下功夫,不要有恶念,即为之于未有也。“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录》)“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
汉文帝夫人窦皇后好黄老无为之学,对汉初的发展贡献很大。她继承了丈夫的政治路线,四十多年来一贯主张清静无为,取得了“文景之治”的辉煌。她的哥哥叫长君,弟弟叫少君,少君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拐卖,家里不知他去处。辗转十余家,到了宜阳,为其主人入山烧炭。后来又到了长安,听说新皇后窦氏是观津人。少君离家时记得家乡姓氏,又曾和姐姐一起采桑而从树上掉下来。他便上书自陈,窦皇后便召见他,他说:“姐姐走时,和我在传舍中分别,要水给我洗头,要饭给我吃。”果然是亲弟弟,便厚赐田宅金钱,兄弟并封为国公,在长安住下。将军周勃、灌婴说:“吾属不死,命乃且悬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于是便选忠厚长者、节行之士一起居住,二人遂逐渐成为谦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将军们怕窦氏兄弟将来会像吕氏兄弟一样篡权为乱,便为他们选择有德行的老师、朋友们教化之,也是未兆而谋未乱而治也。
汉武帝七十岁时才生昭帝,昭帝立时才五岁,未立时武帝便赐死了昭帝生母钩弋夫人赵氏,夫人死时,暴风扬尘,兄弟感伤。“其后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也?’”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吕后家族叛乱,幸亏周勃安刘。今子幼母壮,难保不重演诸吕篡汉之事,故赐其死。
本文摘录自《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作者:王钟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老子名言故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发布于2024-03-12 1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