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朝的经济攀登上了中国封建时代的顶峰,因而很多专家把宋朝政府看作重商主义政府,并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此,我并不赞同。在我看来,宋朝的重商主义只是表象,它其实是宋朝统治者进行ZZGG的附带产品。宋代人的思想还是封建的,因而结不出工业化的果。
脱胎于五代十国,宋朝统治者把防范节度使割据摆在了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此点进行。因而,宋朝统治者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大力发展禁军,把各地的优秀兵员聚集在京城集中供养。禁军的数量逐渐增高,从宋太祖时代的20多万,增加到太宗时代的60多万,在真宗朝激增到120多万。供养数量如此庞大的军队,靠土地税收是无法做到的。为了养兵,宋朝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带来了商业繁荣。税收也从唐朝高峰时期的6000多万,增加到一亿多,确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宋朝的经济结构是健康的吗?其实不然。在封建制度之下发展商业,GSGJ是避免不了的,这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会出现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最野蛮形式就是GLD资本,而GLD资本背后都有非常复杂的GS网络,形成了行业垄断。宋朝官员数量增加到25000人,为历史之最。加上豢养的胥吏,总人数达到十万加的规模。如果再加上豪商大户聚拢的知识阶层,规模要达到百万之巨。宋朝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庄园,破落农民只能沦为奴隶。《水浒传》中柴大官人和祝家庄所具备的能量,是一般地方政府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宋朝的人口买卖也非常猖獗。那些被GLD压榨完最后一枚铜板的人,只能永世不得翻身了!宋朝是唯GDP论的,是带来了表面的繁华,但国家还是弱的。至于说为何宋朝没有发生全国性的农民QY,那还是因为没有非常严重的天灾以及国家财政兜底养了大量的兵,底层没有力量罢了!
说起宋朝的积贫积弱,很多人都会说到石敬瑭孝敬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这是一个表层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屏障,宋朝政府本应该选择地势更为险峻的地方做首都,而不应该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做首都。选择开封的直接原因就是开封漕运发达,可以从四面八方获得给养,以此来供养规模庞大的禁军。这成为宋朝的死结,一旦契丹决心武装入侵,就会给宋庭带来最致命的威胁。宋朝根本性的任务当然是努力收回燕云十六州,如果无法做到一步完成,那么迁都势在必行。宋太祖考虑过迁都方案,但因为斧声烛影不了了之了。宋朝君臣最后选择了最苟且的方式,用《澶渊之盟》暂时化解了危机。现在很多人讨论这个条约的意义,意义是需要后来的行动诠释的。宋朝君臣通过这个条约获得了暂时的安全,但没有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澶渊之盟》签订后,宋朝的军费居高不下,而养了如此多的兵不去打仗,反而要向对方称臣纳贡,就足以看出宋朝君臣的虚伪懦弱了。他们难道不恨契丹人?当然恨!当金人崛起,着手进行灭亡契丹的行动时,宋人就背弃盟约,与金人共同伐辽。由此可见,宋朝君臣都是缺乏远见的蠹虫!
我想宋朝可能只有宋神宗想要改变现状了,他假借的是王安石的手。但王安石改革重点是经济领域,在ZZ上不革新,即使法条再好,根本无法实现。中国历史上真正改变王朝命运的改革就是商鞅变法,商鞅豁出命,秦孝公用至诚包容,才可以力挽狂澜,而宋朝明显没到那个份上。我是很看不上司马光的,他说的很多话是没有用的正确的话。王安石已经回答他了,天下财富不是只存在于国家和百姓,还存在于兼并之家。GG的目的就是把JB之家不当得利返还给人民。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说辞在现今时代依然常见,他们的方法就是国家、人民二元对立的方法。司马光是虚伪的,他没说出口的话文彦博替他说了,那就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仁宗时代,范仲淹想要实现SC官员政绩的小目标都无法实现,更遑论其他呢?他在《朋党论》中呼吁要对付小人JD,君子也应该JD。但在王安石的时代,从上到下,从皇太后到普通士大夫,他们的利益已经与富商大贾的利益盘根错节了,BF如何实施呢?王安石不是选错了人,而是无人可选。王安石做不到“为生命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么BF终归是一场闹剧,反而加速了王朝MW。
本来节度使JJ在宋朝已经不是紧要问题了,历史的惯性使得防范性措施结出了罪恶的果。宋朝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GLZB,它是士大夫与皇权共存的经济基础。在此种经济基础上,皇帝与士大夫共同排斥武将,一心想把畸形的经济模式发扬光大,即使遇到了靖康之耻也毫无悔改。从此,到了南宋,宋朝经济沦落到恶性通货膨胀的地步,天下百姓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那些士大夫引以为傲的就是文明了,他们在高呼崖山之后无中华的口号中走向灭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强干弱枝政策下畸形的宋朝社会发布于2024-03-09 2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