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三国7,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三国演义中的“命”,这里的命是指命运、天命的意思。个人一直觉得三国演义的后半段是不好看的,随着主要人物的退场,缺少了三国前期那种诸侯争雄的眼花缭乱,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命运的安排和与天命的抗争。
首先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诸葛亮。刘备死后接受托孤的诸葛亮,不再是刚出山时意气风发、神机妙算的少年,更多的变成了一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可奈何。根据诸葛亮自己制定的《隆中对》,蜀国本来有两条进攻中原的路线,但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两条路线变成了一条,其只能经剑阁、汉中去进攻中原。其实在诸葛亮的心里也应该明白,在战略上这是一条死路。经汉中进攻中原,其主要威胁的是长安,长安当时尽管很重要,但已经不再是魏国的首都,威胁长安已经不能从实际上起到征伐中原的作用了。所以魏国的应对手段也一直比较直接有效,那就是坚壁清野、坚守不出,等待蜀汉粮尽,然后被迫撤退。这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诸葛亮所做的一切,与其在说是进攻中原,恢复汉室;不如说是在以攻为守,为蜀汉续命。关键是诸葛亮所做的一切,还不被蜀汉所理解,指责其劳师动众、大动干戈的声音一直络绎不绝。诸葛亮如此,其继任者姜维同样也如此。诸葛亮完全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力的沧桑感不禁令人伤怀。
其次是天命的循环轮回。三国演义作为“捧刘贬曹”的典型代表,后面写魏晋的故事完全就是在写因果循环了。从曹操最开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曹丕最终取而代之,前期曹家对汉家天子的种种所作所为,没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就在自家得到了同样的因果循环。司马家的崛起到最终取魏而代之,对待曹魏的种种,就恰如当年的曹魏对待汉家天子。有几个地方的细节特别明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衣带诏”。当年的汉献帝为了讨伐曹操使用了衣带诏,没想到很快就沦落到了曹魏自家的身上。两件事情的描写几乎一模一样。从发起衣带诏的人(都是以皇后的娘家人为最初参与人),到衣带诏被发现后权臣的蛮横霸道,到最后衣带诏的处理(都是以皇后身死为代价),两件事情好像只是换了名字,剧本一点都没变。三国演义中对曹魏因果报应的意味过于明显,以至于我有时都有些怀疑曹魏的衣带诏是否真实存在,是不是为了突出对曹魏的因果报应而故意描写的。唯一有些不同的就是曹魏家出了位曹髦,为曹操挽回了一些颜面。
最后是时代的落寞感。三国演义的开头就描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代特点,三国演义从统一的东汉王朝开始,到群雄逐鹿、三足鼎立,最后再到司马家一统天下、三家归晋。三国演义的结尾主要描述了司马家怎么样逐一吞并了魏蜀吴。匆忙之间竟有一种恍惚感。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历经千辛万苦打下的基业,好像在匆忙中就被后世不肖子孙挥霍一空。消失的太过于匆忙,和祖辈打基业的艰辛简直不成正比。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一时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在三国演义的最后,文中特意描述了魏蜀吴的三位亡国之君皆善终。读到这里,更是让我唏嘘不已。三国演义总体是以弘扬忠义精神为主,三位亡国之君不思祖辈创业之艰辛,挥霍掉祖业的同时皆得善终,不知他们的祖辈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读到后期的三国演义与前期的感觉完全不同,前期更多的是被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所吸引,后期更多的是一种感叹和唏嘘。
当然,以上仅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夜话三国7.三国演义中的“命”发布于2024-02-29 21: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