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汉字有增多的趋势,原因有三:(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2)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存在字典中;(3)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很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一)古音假借:
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古音通假的原则是:语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非常重要,考研真题中要求辨别通假字)
1、假借字的分类:
(1)本无其字: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有两种结果:A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于是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有两种情况:a、有的假借字自从被它借用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来表示本义。如“莫”本义是昏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自从它被借用后,为本义又造了一个“暮”字。“莫”的本义反而不为人所知了。b、有些假借字被借用后,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汝”本义是水名,假借义为第二人称代词,现本义和假借义同时存在。B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期以后,为了区别用法,人们为假借义另造新字。如“辟”,本义是刑法,假借义是避开,为假借义造了后起本字为“避”。
(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有三种情况: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a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假借字。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如“彼匪”。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C、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也用“无”;先秦古书中“无”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
(二)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如“莫→暮”。(课本中出现的古今字要求记忆)
1、古今字的形体:
(1)古字+形符→今字。如“其→箕”“取→娶”“昏→婚”“弟—悌”“孰—熟”“竟—境”“队—坠”“属—嘱”“县—悬”“冯—凭”“贾—价”。(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如“说→悦”“振→赈”“没→殁”“张→胀”。(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如“大→太”“闲→间”“陈→阵”。(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如“亡→无”“伯→霸”。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1)古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如“正→征”“队→坠”“或→域”。(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如“责→债”“益→溢”“景→影”。(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如“解→懈”“家→嫁”“支→肢”“道→导”。(4)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如“辟→避”“厌→餍”“与→欤”。
3、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
二者有交叉现象。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我们对待古今字的态度应该是:(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掌握古书的词义:(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要厚古薄今和是古非今。
(三)异体字:
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字的读音相同,意义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这也正是异体字与古今字的区别所在。
1、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1)形声字与会意字之差。如“泪”是会意字,“淚”是形声字。(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歎—嘆”。(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綫”。(4)变换各成分的位置。有的是改变声符和意符的位置,有的只是改变声符和意符的写法,如“花”。
2、异体字的辨识:
(1)同出一源,分化后分工明确。如“乌”和“於”原先是同一个字,春秋后才逐渐分化为不同形体,二字分工明确,意义不同。因此它们曾经是异体字,现在却不算了。(2)虽然通用,但有一个义项不通用。如“修”和“脩”是通假关系,而不是异体关系。
(四)繁简字:
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1)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不一定笔画少就是简体字。(2)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五)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同形字:有些简化字与古书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是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形体相同纯属于巧合。如“余—馀”“适—適”。(2)同音替代字: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如“后後”。(3)两字共简为一形,必须注意判别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个字。如“钟”是“锺”和“”的简化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古代汉语重难点讲解:古书中的用字发布于2024-01-17 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