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秦散文

浩瀚烟海的中国文学,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诗和文。诗,广义上就是韵文;文,就是广义上的散文。散文无疑就是是文学史上的半壁江山。
中国散文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百家散文。至于传说中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大都不怎么可靠,我们可以不去管它。
(一)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著名的有《尚书》(《书经》)、《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尚书》就是上古之书,也就是孔子所见的虞、夏、商、周四代的典籍。比如周书的《无逸》。无逸,就是不要贪图享受。记述的是周公对侄子周成王(周武王之子)的教导。原文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意思是:周公说,哎呀,君子不要贪图安逸享受。首先要知道种收庄稼的艰难,要享受,要知道下民的痛苦。看看下民,你才知道当父母不容易,种庄稼不容易。只顾享受,只顾放纵没有道理,那就对父母不恭。我说,我没听说过那样的人。
《春秋左传》:《春秋》是孔子编定的,春秋笔法就是言简意赅,就是微言大义,这是人们对孔子孔子编写春秋的评价赞誉。《左传》就是左丘明对《春秋》的解说。实际上,解说《春秋》的还有谷梁传和公羊传,都佚失了,只剩《左传》了。《春秋》为“经”,《左传》解说,为“传”。“经”简单概括,“传”复杂具体。比如,《春秋》上面“晋人、秦人围郑”六个字,《左传》上面就是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烛之武退秦师》(其大意略)。
《国语》国别体史书。据司马迁说,《国语》的作者也是左丘明(司马迁《报任安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国语》共二十一卷,包括晋语九,国语三,鲁语二,楚语二,齐语、郑语、吴语、越语等各一。《国语》记载的是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及各国贵族的言论等等。比如《召公谏厉王弭谤》。讲述的是厉王听到召公进谏,要消除臣民对他的议论,他竟然以杀头相威胁的办法来“弭谤”(以警告谤者杀,国人侧立莫敢言,以弭谤)。
《国语》里面的文章都很生动,记人记事都很简略而得当,大可作为借鉴。
《战国策》也是国别体历史著作。它记述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共三十三篇。即东周、西周各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和卫合为一篇,中山国一篇。
《战国策》的文章也都生动活泼感人,比如齐策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大意略)。
(二)诸子散文
诸子百家散文属于议论文,或者说是说理散文。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动、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各家的思想流派,比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杂家、农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等。他们纷纷著书、授徒、讲学,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一派繁荣活跃的景象,被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百家散文。百家争鸣现在常常用来比喻学术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其散文著作:《论语》、《孟子》、《荀子》;《论语》是语录体,片段体,短小精粹、精辟;《孟子》思辨性极强,说服力极强,汩汩滔滔,其势锐不可当,还极善于以小搏大,以小见大,如《庄暴见孟子》(其大意略);《荀子》知识渊博,丰富、丰厚,汪洋恣肆,如《劝学》(其大意略)。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李耳,其著作《道德经》也算是语录体;庄子庄周,其著作《庄子》,也很可读,里面还有不少寓言故事。
法家代表人物:荀子、韩非子、李斯、李悝。著作有《荀子》、《韩非子》等。
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就是墨翟。其著作《墨子》,著作兼爱等,《非攻》就是其中的一篇。
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和孙膑,他们的著作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纵横家,又称谋略家,其代表人物是鬼谷子王禅,也叫王詡,著作《鬼谷子》,高徒有苏秦、张仪、庞涓等。
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刘安、尸佼。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里面也有很多很好的散文篇子。
农家以许行为代表的,其学追尊神农氏,重农而轻商。其他略。
         
二  唐宋散文
  唐宋散文以明人所推崇的“唐宋八大家”散文为最主要的成就。唐宋八大家,唐两位,韩愈和柳宗元;宋六位,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一)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首先要说的就是韩愈。这两大家韩愈和柳宗元,论其实绩和影响,当数韩愈,论其体式宽广,当推柳宗元。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提出者、倡导者、领导者、带头践行者、实际创作者。
韩愈,苏轼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中后期文人,在他们之前,唐代散文因为还没有摆脱齐梁华而不实的骈俪文风的不良影响,只注重辞藻而不讲究内容,其情况是不景气的,甚至可以说是死气沉沉的。先秦散文,无论是历史散文还是诸子散文,文风是好的,健康的,生动活泼,生机勃发的,可是后来这种生机勃勃的文风不见了,衰败了,从秦朝、两汉、三国、两晋、南朝、北朝、隋、唐,衰败了八个朝代了,韩愈深感痛心,柳宗元也深感痛心,不能再这样衰败下去了,于是他们就联手倡导“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就是继承和发扬先秦时期散文的那种生机勃勃的健康文风,其内容就是反对骈俪文,复兴古文;文以载道,文以明道。韩愈的散文成就,主要的是说理文。他的说理性散文思想深邃,意蕴丰富,语言犀利,思辨性极强,素有“韩潮”之美誉。“韩潮”,就是说韩愈的散文滔滔如潮水,势不可挡。比如,他的说理文《师说》,短短四五百字的小文章,你看它那种气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大意略)。
柳宗元的散文,我们前面说过,他的散文不仅写得好,而且拓展的路子很宽,除了常规散文以外,他也写了很多的传记散文,不仅为人写传,还为动物为虫子写传(如《蝜蝂传》);还写寓言散文,中国的寓言都写人物,他写动物(如《黔之驴》),更突出的是他的山水小品散文,比如他被贬谪到湖南的永州,写的“永州八记”,一直被后人称道,其精妙至今好像还没人敢说超越。常读常新,我们不妨可以精读细品一下它的《小石潭记》(其大意略)。
(二)宋代散文
宋代六大家散文,各有千秋。我们简单列述一下。
我们先说欧阳修的散文。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坛盟主,官当得很大。当然影响力也极大。他的散文,熔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于一炉,收放自如,抑扬有致,表达曲折而其实流畅,情韵兼胜,几乎篇篇都是经典,都是美文。比如他被贬谪到安徽滁州时所写的《醉翁亭记》写多好啊,气韵多淋漓酣畅啊,短短的一篇文章,全文用了二十一个“也”,无一不妙,真是绝了。据说,人家喜欢买老和尚抄的,抄不及,老和尚就拓着卖,让老和尚发了大财。可见人们对欧阳修文章的喜爱程度。《醉翁亭记》建议大家有空了再读读,再读读肯定还会有新的收获。
王安石当过宰相,有名的“拗相公”,他的散文也很别致,是另外的一种气象。王安石的散文一般都不长,短小精悍,简洁而清峻,观点鲜明,思想缜密,议论析理透彻,鞭辟入里,意境深沉幽远。比如他的《答司马谏议书》。
苏洵的文章多是议论散文,即说理散文。其风格特点是冲淡中和,雍容典雅,意味隽永,令人深思耐读,具有诸子百家散文之长,又有纵横家文章的突出色彩,笔法灵活,思想深刻,长于论辩。比如他的《六国论》,人们常把它和贾谊的《过秦论》说在一起,称作古文议论文的“双壁”。
苏轼是全才,文章大家,他的散文,如泉水奔涌,又如行云流水,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方法顺手拈来,不着痕迹,机巧频出,变化多端,活脱叵测,生机蓬勃,气场很大,充满活力,充满张力,汪洋恣肆,犹如大海。如果从唐宋八大家中挑出四人的话,那就是“韩柳欧苏”,挑出两个的话,就是“韩愈苏轼”,他们的文章,即为上述的“韩潮苏海”。比如他的《前赤壁赋》。
苏辙的散文淡泊平和,委婉纡徐,稳健明爽,语言晓畅,析理精微,风发而隽永,总的看来,与欧阳修的散文风格比较接近。比如《超然台赋》。
曾巩的散文古雅平正,温文明道,简奥而不失明丽,毫无艰涩泥逆之感,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从容,其风格也与他的老师欧阳修比较接近。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主要人物王慎中等在崇尚“韩欧曾苏”散文的同时(“唐宋八大家”就是王慎中他们提出的,认定的),尤其崇尚曾巩的散文。
         
                三  明清散文
明清两季的散文也不错,明清的散文作家基本承继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但论其成就远远不及唐宋。
                (一)明代散文
明代初期散文成就较大的宋濂和刘基。
宋濂是朱元璋所称的“开国文臣之首”,地位很高。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也颇能见出其艺术功力。比如《送东阳马生序》、《吴起守信》等等,都很有名。
刘基就是刘伯温。他的散文比较擅长议论,他的不少小品散文也写得精悍犀利,鞭辟入里。比如他的《卖柑者言》就很耐读,很深刻。犀利精辟。
明代中期的散文主要是“唐宋派”散文,其代表人物是上面已经提及的王慎中,此外还有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在肯定先秦散文的同时,强调学习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法度。唐顺之提出了“文字工拙在心源”之说的理论,他们的散文能直抒胸臆,做到了文从字顺,朴素自然。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当数归有光。归有光的散文善于即事抒情,善于描绘家庭琐事,细致入微,而又简练,娓娓动人。比如《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都很好。
晚明时期“公安派”散文和“竟陵派”散文。
“公安派”的代表作家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县人,故称他们为“公安派”。公安派作家发对以前的“唐宋派”,他们主张文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贵古而贱今,反对模仿学习古人。成就最大的当数袁宏道,他主张“性灵说”(即“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竟陵派”的代表作家是钟惺、谭元春。因为他们都是湖北竟陵县人,故有此称谓。竟陵派散文作家也主张“性灵说”,不过太追求“小我”,追求“幽深孤峭”
晚明小品散文的优秀作家王思任、祁彪佳,最有名的是张岱。
张岱的散文蕴含丰富,语言清新,结构脱俗。其名篇如《西湖七月半》。
(二)清代散文
清代散文主要流派有闲情派、理趣派、胸臆派。
闲情派追求文辞的雅致,倡导“居要清静心要慵散”,主张“听雨、观云、垂纶、读书、品茗、弈棋”等等。代表人物如郑板桥。
理趣派主张“论理得趣”,强调思辨性。代表人物如袁枚。他写的《随园诗话》影响颇大。
胸臆派主张散文应当真实生动,富于情感,写的时候要直抒胸臆。代表人物纳兰性德。
现在还有人喜欢写这类这类的散文,大概多多少少还有清代文人的影响在里面吧?
散文家不仅路子要宽,而且步子要走得踏实,在多实践的基础上,再多借鉴一些古代散文家的作品,我认为,这一点也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简介

于祥生(图为于祥生夫妇,左一为于祥生),淮阳白楼人,出生于1958年,1974年开始执教,1984年毕业于信阳师院中文系,随后被分配到淮阳师范任教。其间,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后来也承担书法课教学。2000年聘为中教高级教师。2016年九月受聘于周师讲授国学。喜欢文艺,小说、散文数百篇,见之于报刊数十篇。2007年开始刻字、烙字、烙画,篆刻 ,随后又开始书法创作(以楷书、行书为主)、绘画创作(以重彩山水为主)。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于祥生 | 散文:文学史上的半壁江山发布于2024-01-17 23:02:54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