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两宋之交的诗词
两宋之际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从北宋末年到南渡初期,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衰落到振作的过程。以“靖康之难”为界,北宋末年由于政治的黑暗和文化专制的禁锢,文学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大多数作家自觉地与政治保持距离,作品多描写生活琐事和个人生活感受,追求艺术上的雕琢锤炼,缺少振作的气势。“靖康之难”以后,北宋灭亡,宋室南渡,随着时事的剧烈动荡,文学创作的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破家亡的局势,使许多作家激发了爱国热情,他们以文学反映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表现救亡图存的壮志,抨击投降苟安,呼吁抗战复国,爱国主义遂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主题。
第一节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徙居济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她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父亲李格非是以文章受知于苏轼的名士。丈夫赵明诚精通金石书画,两人曾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研究。南渡之后,赵明诚病卒,她孤身一人辗转流徙与江浙一带,在凄凉悲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和情感历程,卓然自成一家,以独特的风格被人称为“易安体”,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主要表现青少年时期的闺中生活,抒写爱情相思。南渡以后,出现在她词里的不再是少女少妇生活的愉悦和闺中生活的感伤,而主要是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痛苦心情。
李清照词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她善于创造新颖生动的艺术形象,以不同于其他词人的新视角抒写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表现女性独特的内心世界,深刻细腻,真切精妙。又多使用白描手法,词中少有华丽富艳的色彩,而更多是一种清淡自然的风貌。语言往往别开生面,明白如话,又圆转妥帖,风韵天然。而且流转如珠,富于声调之美。
李清照多才多艺,虽然以词闻名于世,但她在散文和诗歌方面也有相当高的成就。
《金石录后序》节录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词论》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第二节 朱敦儒、张元干等词人
两宋之交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大多都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生活在徽宗朝的和平时期,生活相对安定,作品大多限于吟风弄月、诗酒优游。后半段则经历了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巨变,大多数人都辗转漂泊,过着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词也一改以前流连光景的状况,更多地表现民族社会的苦难以及个人流离失意的悲痛,进一步增强了词的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朱敦儒(1081-1159)
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宋之交的著名词人。早岁居洛中,与陈与义等人并称“洛中八俊”。朱敦儒青少年时期生活在繁华的西京洛阳,性格疏狂不羁,南渡以前的词作多写山林隐居的生活,表现啸傲山林的人生态度。
《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张元干(1091-1175?)
张元干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长乐(今福建长乐)人。在北宋末年的词多为清丽婉约之作。南渡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改变,词风转为慷慨悲凉,多表现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是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张孝祥(1132-1170)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一及第。曾任建康(今南京)留守、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等职。他反对议和,力主抗金。为人豪迈坦率,同时人称他有“潇散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他的词自觉地向苏轼学习,被认为与苏词“同一关键”。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
《江城子》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苏轼《江城子》“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第三节 陈与义、吕本中等南渡诗人
两宋之交的诗人以陈与义、吕本中、曾几、刘子翚等人为代表。以靖康之难为界,他们的诗歌写作也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前后期的变化。
陈与义(1090-1138)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居士,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年间进士。靖康难起,他自陈留避乱南奔,流转于襄汉湖湘之间,辗转至临安,颇得重用,历任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翰林学士,累官至参知政事。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诗人。 他虽然受到了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但并未被吕本中计入《江西诗社宗派图》。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认为他“亦江西诗派而小异”,元初方回更把他视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的诗有一些江西诗风的特征,但总体上看与江西诗派并不太一样,他的诗风其实已体现了江西诗派本身风格的转变。
《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登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历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清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吕本中(1084-1145)
吕本中字居仁,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他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在宋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江西诗派”之所以在宋代诗歌史上产生如此声势,正与他的标举直接有关。另一方面,他论诗主张“悟入”,提倡“活法”,追求“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夏均父集序》),兼重苏、黄两家的艺术精神,力图纠正江西诗派末流的弊端。其“活法”理论在南宋产生了很大影响。
《兵乱后自嬉杂诗》二十九首其一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
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
《兵乱后自嬉杂诗》二十九首其九
万事多反复,萧兰不辨真。
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
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
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
《兵乱后自嬉杂诗》二十九首其二十四
君父围城内,忽愈三月期。
六龙时臲鼿,百雉日孤危。
报国宁无策,全躯各有词:
“旄头渐低小,早晚定班师。”
曾几(1084-1166)
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他作诗以杜甫、黄庭坚为宗,曾与徐俯、韩驹等江西诗派诗人交游学诗。又曾向吕本中请教诗法,吕本中的“活法”理论对他产生了很深影响。后来陆游向他学诗,他又将“活法”之论传给了陆游。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刘子翚(1101-1147)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他是著名学者,理学家朱熹的老师。又工诗文,曾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人交游唱和。诗风比较清爽明快,“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事物的观察和体悟很有独到之处,也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
《春望》
杳杳尽寒色,乘高望更迷。
晓晴山气上,春涨野桥低。
幽鸟啼无伴,闲花发欲齐。
几多沉寂景,醉笔为提撕。
《汴京纪事二十首》(选三)
(其六)
内苑珍林蔚绛霄,围城不复禁刍荛。
舳舻岁岁衔清汴,才足都人几炬烧。
(其七)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其十七)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
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翁方纲《石洲诗话》认为这组诗“精妙非常”,并说:“有关一代事迹,非仅嘲评花月之作也。宋人七绝,自以此种为精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北大讲义:第八章 两宋之交的诗词发布于2024-01-17 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