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是: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

2.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风度”,“魏晋精神”即是彼此影响的产物。

3.南北朝时,玄学与佛学合流。

4.魏晋是文学自觉和文学独立的时代。

5.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6.品评才性的风气,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对作家的品评。

7.两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司马迁。

8.汉代文学理论的作家论主要体现在对屈原的品评上。

9.《典论·论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

10.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鉴赏论”的专篇是《文心雕龙·知音》。

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常用的两种文学鉴赏方法是:味诗法和意象法。

13.魏晋南北朝文体论研究的成就与当时文学创作中的拟古风气密切相关。

1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是刘勰,他的《文心雕龙》从《明诗》到《书记》,以20篇的篇幅集中探讨各种文体问题。

15.曹丕文学理论的文章除了《典论·论文》之外,还有《与吴质书》等。

16.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气说”。“气”的具体含义包括作家的气质、作家的才性和作品的风格三点。

17.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年轻时在洛阳得到文坛领袖张华的赏识。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18.陆机《文赋》大约作于他40岁左右。这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

19.陆机撰写《文赋》的目的是想通过论文学创作中物、意、辞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利害之所由”。

20.陆机的审美理想是:应、和、悲、雅、艳。

21.陆机用比喻的方式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22.陆机《文赋》中的“体”是体裁与风格的总称。

23.陆机《文赋》共分析了十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特征。这十种文体是: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

24.葛洪非常推崇王充的《论衡》,称王充为“冠伦大才”。葛洪著有《抱朴子》,其中的“文”主要指学术著作。

25.“立言者贵于助教”是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的观点。

26.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情文互用的观点。

27.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声律论和四声八病之说。

28.李登的《声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

29.声律论的建立既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关,又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

30.声律论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陈寅恪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

31.汉字的四声最早是周颙发现的。而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

32.最早提到声律说“八病”(部分)的是梁代钟嵘的《诗品序》。唐代的《文镜秘府论》才将“八病”完整列出。

33.所谓“八病”是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34.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东晋以后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曾任昭明太子(萧统)东宫通事舍人。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地。

35.刘勰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历十余年,期间撰成《文心雕龙》。

36.刘勰的思想和《文心雕龙》的思想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受到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

37.鲁迅说:“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38.“枢纽”即理论总纲的意思,是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出的。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

39.《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

40.刘勰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情”与“采”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

41.刘勰的《神思》篇位列创作论之首,是论艺术想象的专篇。本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即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的核心,故也是其创作论的总纲。

42.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体性》篇,专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体指体貌、风格,性指作家的才性。

43.刘勰认为风格可以归纳为八种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轻靡、新奇。八类又可分为互相对应的四组: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44.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

45.通指会通,变指适变。通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问题。刘勰有《通变》篇专门探讨这一问题。

46.《物色》主要论述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时序》篇主要论述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他在追溯历史的情况下,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规律。

47.刘勰关于文学批评的专论为《知音》篇。

48.刘勰提出的正确的文学批评的方法,即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49.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50.钟嵘《诗品》原称《诗评》,明清以后才以《诗品》定名。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理论批评著作。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

51.《诗品》全书分上、中、下三卷,每卷一品,即上、中、下三品。共品评了自汉魏至齐梁的122位五言诗作家。

52.钟嵘从建安到刘宋时期的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作了具体论述,认为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是高峰,并各以曹植、陆机、谢灵运三人为代表,尤其推崇建安诗歌,称之为“建安风力”。

53.滋味原指味觉上的综合快感,后来引申为审美快感,进入文艺领域。嵇康首先把滋味引入艺术理论。钟嵘是第一个把滋味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

54.钟嵘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

55.钟嵘最推崇的诗人是曹植。

 

1.魏晋南北朝“作家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作家才性论的道德意识逐渐淡化,美学意味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非常看重并系统研究这种才能。

3)强调作家才性的差异。

4)注意作家才性的天赋与后天习染的关系。

2.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缘情说。

2)心物交融说。

3)动静相济说。

4)言意说。

3.简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

1)缘情说与五言诗的发达有关,也是对传统言志说的重要补充。

2)缘情说最早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此后刘勰和钟嵘都有发挥。

3)缘情说确立了创作主体的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注重情感的传统。它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强调外物对主体情感的感召或摇动,同时又强调主体情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二,强调“摇荡性情”的“物”,兼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方面;其三,强调悲哀之情在创作发生中的重要意义,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理论传统,并进一步形成作品的美学价值。

4.简述魏晋南北朝“心物交融说”的主要内容。

1)心物分别代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

2)先秦时期对心物关系有三种观点:其一是《乐记》中说的由物感心,其二是老庄的“心造”,重心而轻物,其三是荀子的“精合感应”说,兼有心的主观能动性与物的客观决定性。

3)魏晋南北朝把先秦的哲学思考化为艺术的审美认识,以刘勰为代表,主要继承了荀子的学说,既注重心在感物之中的主导作用,又看到物对心的制约、决定作用。作家一方面投情与物,使物与情交融并在情的指导下运转,另一方面,物又与情共游,使情随着物的变化而变化,并最终充分而全面地反映情和物的本质。

5.简述魏晋南北朝“言意说”的主要内容。

1)言意关系,在先秦时期如孔子、庄子等都已开始讨论。

2)魏晋南北朝的言意说具有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当时的言意之辨起于人物品评的风气,人物品评主张求其神似而略其形貌。第二,言不尽意是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痛苦。第三,如何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一是注重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学习与研究,注意语言的创新和文采、音律的讲究。二是要注重辞外的功夫,追求言外之意。

6.魏晋南北朝文学“鉴赏论”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1)关于鉴赏才能。

2)关于鉴赏者的性情。

3)关于“味诗法”与“意象法”。

7.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中提出了哪些不良的鉴赏偏向?

1)信伪迷真。

2)文人相轻,崇己抑人。

3)贵古贱今,贵远贱近。

4)名士效应。

8.简述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与当时作家才性论的关系。

1)二者关系密切,一方面要求鉴赏者具有杰出的鉴赏才能,另一方面又要克服种种不良的鉴赏偏向。才性兼优,才能产生真正的批评与鉴赏。

2)作品之“物”对于鉴赏之“心”也有很大的制约作用。鉴赏其实就是对“物”的把握,不从“物”出发或者缺乏对“物”的正确估量,是难以达到真正的鉴赏的。

9.简述《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

1)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关系看,《典论·论文》的产生既是文学创作的总结,又是文学创作经历建安的繁荣之后,要求理论指导的必然。它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具有社会功能的理论,并发现了文学与经学的矛盾。肯定了文学的独立地位。

2)从思想上说,它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念,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

10.《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

1)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

2)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3)文体论和文学批评论。

11.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

1)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关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

3)他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是可以流传千古、留名千古的事业。

4)文章的功能与人之生死、荣乐相比,是无穷的,也更为重要。

5)曹丕把文章的地位提得如此之高,正是建安时代文学创作新气象的反映,也是文学自觉、文学观念逐渐明确的表现。

12.“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现?

1)“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前提条件是文学与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2)具体表现有四:其一,把文学与立德、立功并列起来,把文学从经学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艺术部门。其二,士人觉醒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强调作家主体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其三,写人写人生写人的内心世界,努力表现作家的自我意识。其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3.曹丕是如何论述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的(即“文气说”的主要内容)?

1)曹丕的“文气说”是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气”既作家的气质,又指作家的才性,也指作品的风格。由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作品风格。

2)曹丕认为文章“清浊有体”,即是把文学的风格大致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类。

3)曹丕认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是一致的。

4)曹丕相对忽视社会现实对作家风格形成的影响,有一定的片面性。

14.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1)提出文章“本同而末异”的观点。“本同”指文章的性质相同,“末异”指文章的风格特点不同。这是对传统“德本文末”说的提高。

2)他把文体分为四科八体,即有韵之文:铭、诔、诗、赋;无韵之笔:奏议、书论。认为不同文体各有其不同风格。

3)他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体现了对文学特点的认识的提高,也是魏晋文学观念的时代特点的反映。

15.简述曹丕文学批评论的主要内容。

1)曹丕把品人与评文结合起来,对当时文坛上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对建安七子进行了评价。

2)从“文人相轻”的角度立论,认为当时文坛上存在著“暗于自见”、“谓己为贤”的风气。

3)当时文坛也存在“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现象。

4)他以对比的手法对建安七子的长处和不足都作了比较客观的评论。

16.简述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

1)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并总结了前人创作与文学理论的经验,写作了《文赋》。

2)《文赋》论述了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是:意与物的关系;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反对抄袭;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景物之多变与文体多样性的关系;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常犯的几种毛病。

17.陆机是如何论述创作前的准备的?

1)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前,应具备三种要素:其一、观察万物;其二、阅读古籍;其三、抱有高尚廉洁的志向。

2)观察万物主要是为了获得创作素材和想象力,要求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阅读古籍主要用以提高写作水平;崇高的志向主要是用以指导文学创作。

3)陆机既重视作者主体作用,也重视客体的感触激发;既重视作家创作思想,也重视表现思想的技巧。

18.陆机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的?

1)陆机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和自己的创作实践,把作家的艺术构思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他要求作者突破常规,积极创新,创作出的作品有形象性,因而艺术构思对客观事物应该“穷形尽相”。

2)他具体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是:开始时,要求沉思虚静,使构思时的想象自由飞翔。构思成熟时,作者主观情感鲜明,客观事物清晰。进入创作过程时,语言挥洒自如,想象超越时空。

3)陆机同时也认为,创作构思中的想象是随着情感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19.陆机是如何论述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的?

1)所谓灵感即“感兴”或“应感”。

2)陆机认为灵感的表现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应感之会”,即灵感的畅通;一种是灵感的“六情底滞”,即灵感的闭塞。灵感畅通来源于“天机”,此时文笔如花;灵感闭塞,则文思枯竭,难以写出美文。

3)陆机只强调作家灵感的主观作用,忽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习染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有其片面性。而且因为时代的限制,他无法对灵感的产生作出科学的解释。

20.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注意那四个问题?

1)从文章剪裁论文意与文辞的关系,要求达到辞意双美。

2)要求通过警句来突出中心主题。

3)力避雷同,以求创新。

4)精美词句,以免平庸之讥。

21.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防止那五种弊病?

1)防止篇幅狭小,缺乏音韵之美。即“清唱而靡应”。

2)防止美丑混合,文不调谐。即“应而不和”。

3)防止重词遗理,流于空泛。即“和而不悲”。

4)防止迎合时俗,格调不高。即“悲而不雅”。

5)防止清淡疏缓,缺乏趣味。即“雅而不艳”。

22.陆机是如何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

1)陆机认为,客观事物的多变决定了文体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2)作品风格的多样变化,又与作家艺术个性密切相关。

3)不同文体具有各异的风格要求,也是形成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23.如何看待陆机《文赋》注重论述文学形式的倾向?

1)陆机《文赋》是论文学创作的专篇,必然要论及文学的形式问题。这是他的优点和特点所在。

2)后人批评陆机的文论有形式主义倾向,主要是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这是不全面,也不正确的。

24.如何看待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之说?

1)“诗缘情”是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抒情性。“绮靡”则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

2)陆机此说,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

3)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

25.葛洪文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葛洪文论主要见于他的《抱朴子》一书,他所谓文,主要是指学术著作。

2)反对贵古贱今,主张今胜于古。

3)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

4)强调著书立说要有助于教化。

26.简述声律论的形成阶段。

1)上古时期诗乐合一,故诗歌声律与音乐完全融合。

2)战国时,诗与乐分离,诗歌的声调音节之美,逐渐为人所认识。

3)汉魏六朝时期,批评家已认识到声律是诗歌语言形式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并未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

4)六朝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及其佛经的转读音译,为声律论的成熟奠定了条件。

27.简述声律说及其沈约的相关理论。

1)六朝的一些音韵学著作已发现了汉字字音的五声,以及反切等注音方法。

2)南朝受佛经转读和梵文拼音的影响,又发现了汉语四声。陈寅恪的《四声三问》一文对此作了发明。

3)四声的发现和应用,形成了最初的诗歌声律,并产生了相应的永明体诗歌。沈约是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并撰有《四声谱》。

4)沈约的主要理论就是“四声八病”之说。声即四声,用以定韵;病即八病,用以求和。八病是建立在四声基础上的,四声八病说也称为永明声病说。

5)沈约把四声分为两类:浮声和切响,即平声和仄声(上、去、入)。他要求五言诗一句中,除了双声叠韵词之外,不能出现同声或同韵的字,如有不合,即称为“病”。而一联之中,前后句平仄声调应该错开。

6)沈约的声律理论既有正面的立说,又有反面的破说,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又结合了相关的创作实践,是唐代近体诗的先声。

28.简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巨著,全书可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

2)总论也可称为“文之枢纽”,指从《原道》到《辨骚》五篇;文体论也可称为“论文叙笔”,指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创作论和批评论合称“割情析采”,其中《神思》至《总术》十九篇为创作论,《才略》、《知音》、《程器》可称为批评论,《时序》、《物色》两篇兼而有之;《序志》篇相当于后序。

3)刘勰的文学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但也吸取了不少道家和佛家的思想。

29.《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包含哪五篇?其间的关系怎样?

1)“枢纽”即理论总纲的意思,是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出的。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

2)《原道》是理论体系的构建从物自有文的自然之道出发;《征圣》是因为圣人体道并因道垂文;《宗经》以儒家经典作为作文之法则;《正纬》是斟酌参考纬书中有益于文章的部分;《辨骚》是以楚辞作为新变的榜样。这五篇的实质是对文学的本原和发展的归结和概括。

3)“枢纽”五篇是一个整体,有其内在的联系。它从原道出发,经征圣、宗经而继续发展。一方面,文学从远古的质朴到商周时期出现五经,标志着文学从体裁到手法已初步完备,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另一方面,文学的发展是不会停息的,而且会出现一些弊端,所以从理论上说,应该做到“执正驭奇”,从不合经典的有关著作中吸取有利于文学创作的东西。

4)刘勰“枢纽”中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是以儒家为主,但也相当重视文学艺术美的自身属性。

30.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1)《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把当时出现的文体都论及了。

2)刘勰把所有文体分为“文”与“笔”两类。文是指偏向抒情言志、文学性较强的文体;笔是指学术性较强而又不重音韵文采的作品。体现了当时对文字作品文学性和非文学性的区分。

3)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具体地说,即叙述文体的源流演变,解释文体名称的内涵,选出某一文体的代表性作品,总结某一文体的写作要求。四者结合,形成了文体论史、论、评三者合一的写作特色。

4)刘勰的文体论全面总结了历代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是刘勰全部文学理论的基石。

31.刘勰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以“情”与“采”(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为主线,论及艺术构思、风格的形成、风骨的铸造、作品的篇章结构、熔意裁辞以及表现手法与技巧、继承与革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32、刘勰是如何论“情”与“采”的关系的?

1)“情”与“采”的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刘勰并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

2)情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采主要作品的艺术形式,情与采有时也用“文”与“质”的概念来代表。

3)情与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形式离不开内容,另一方面内容也需要有美的表现形式,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偏废。

4)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勰要求写作文章要以“述志为本”,应该“为情而造文”,而反对“为文而造情”。刘勰批评齐梁文风的浮艳,也是从这一理论出发的。

33.刘勰艺术想象论的主要内容

1)刘勰的《神思》篇位列创作论之首,是论艺术想象的专篇。

2)本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即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的核心,故也是其创作论的总纲。

3)刘勰认为艺术想象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始终不离感性的特点,它受到感情和语言的制约。想象力的培养既虚静的精神境界,也需要通过积累学问、增长才干、深入观察事物、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来提高想象力。

4)想象活动处于高潮的特点有三:突发性,兴奋性,暂时性。

5)想象活动遵循思——意——辞的规律进行。

6)刘勰也论述了想象力的迟速及其能动作用问题,这与作者禀赋的各不相同有关,但都可以写出佳作。

34.简述刘勰风格论的主要内容。

1)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体性》篇,专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体指体貌、风格,性指作家的才性。

2)刘勰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才性的表现,因此必然显示作家的个性。作家的才性包含才、气、学、习四个方面,四者的不同决定了作家创作个性的不同。其中才、气是先天的禀赋,学、习是后天的努力。可见刘勰认为风格的形成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的结合所致。

3)刘勰认为风格千差万别,但可以归纳为八种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轻靡、新奇。八类又可分为互相对应的四组: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包含了一定的辩证法因素。

4)文学的基本风格虽只有这八类,但作家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吸收、融汇诸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刘勰另有《定势》篇,是着重论述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时序》篇则论述了时代风格,文体论各篇也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殊风格。综合来说,刘勰《文心雕龙》建立了相当完备而丰富的风格学理论。

35.简述刘勰风骨论的主要内容

1)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范畴,刘勰《文心雕龙》设有《风骨》专篇。

2)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

3)关于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

4)刘勰风骨论的实质是强调风骨与辞采并重,提倡“文明以健”、“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他的目的是反对齐梁的浮靡文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5)刘勰风骨论既是对建安文学特点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对后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6.简述刘勰通变论的主要内容。

1)通变说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通指会通,变指适变。通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问题。刘勰有《通变》篇专门探讨这一问题。

2)刘勰认为文体的名称和写作原则是相对稳定的,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但作家的才性和具体对文辞运用是各不相同的,故文学的会通也是永无止境的。文学也正是在这种会通中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3)《通变》篇总结了从远古到刘宋的文学演变趋势,认为从“质”到“丽”到“讹”,偏离了正确的文学传统。他要求文学创作在“宗经”的基础上回到文质相称、衔华佩实的正道上来。

4)刘勰的通变说既非简单地追求新变,也非盲目地追求复古,而是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它对于纠正齐梁文风,指明文学正确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37.简述刘勰比兴说的主要内容。

1)刘勰比兴说主要探讨的是文学表现手法问题,《文心雕龙》有《比兴》专篇。

2)刘勰认为:比是比附,兴是起情。比附事理是通过事物相同之处来说明事物,引起情感是根据对于事物之间微妙之处的体悟来寄托意义。比是直接比喻,故其意思明显;兴是通过联想来感悟形象中的思想意义,故较为隐蔽。

3)刘勰主张比兴兼用,批评汉人重比轻兴。

4)刘勰的比兴说实际上包含了艺术的形象思维规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两方面的理论意蕴,是在继承汉儒学说的基础上的重大发展。

5)刘勰比兴说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兴象”说和“兴寄”说即是对它的重要发展。

38.简述刘勰批评鉴赏论的主要内容。

1)刘勰关于批评鉴赏论的篇目有《才略》、《知音》、《时序》、《程器》、《物色》等,既有批评鉴赏理论,也有相关的批评实践,是古代文学批评鉴赏理论的总结。

2)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物色》主要论述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家受自然感发,但对自然现象进行了审美的观照和再创造。《时序》篇主要论述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他在追溯历史的情况下,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规律。刘勰认为文学的发展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制约,但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和再创造。

3)关于文学批评的专论,见于《知音》篇。刘勰认为知音难逢,原因是主观方面难免有一些偏见,而且批评鉴赏本身是属于精神活动,自然存在主观好恶;但如果批评家掌握正确的方法、遵循正确的步骤,同时端正批评态度,也完全可以使文学批评做到客观公正。

4)具体做法是:一、通过丰富的实践,加强和提高批评鉴赏的能力;二、端正批评态度,不抱私心,力求公正;三、掌握正确的方法,即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四、遵循正确的步骤,从形式到内容,把握作品意蕴。

5)刘勰认为,文学批评的关键是能把握作品的特征。同时批评活动本身也会给批评家带来美感享受。

39.钟嵘《诗品》的主要理论内容

1)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

2)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3)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的标准。

4)诗歌批评的方法及其批评实践。

40.钟嵘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

1)钟嵘是从不同文体的比较中来认识诗歌的性质的,他认为诗歌的特点是“吟咏情性”,以抒发情感为主,不注重征引典故。

2)钟嵘的这一理论出自《毛诗序》,但他把抒情与言志结合起来,突出诗歌的抒情特征,而减弱了《毛诗序》的理性主义色彩,力图把艺术的美与功利作用的善统一起来。

3)钟嵘认为诗歌中的情性来自客观世界的触发。首先是自然界(如四季)的感发,其次是社会生活的感发。钟嵘尤其重视社会生活中的哀怨不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但的对象比较狭窄,对下层人民的痛苦重视不够。

41.钟嵘是如何论述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

1)钟嵘根据五言诗在刻画形象和抒写感情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功能,打破儒家传统的偏见,积极倡导五言诗的创作,充分肯定五言诗的历史地位。

2)他对从建安到刘宋时期的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作了具体论述,认为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是高峰,并各以曹植、陆机、谢灵运三人为代表,尤其推崇建安诗歌,称之为“建安风力”。

42.钟嵘是如何论述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标准的?

1)钟嵘认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包蕴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中,应从诗歌的艺术特征来确立诗歌批评的标准。

2)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声律和用典。由于钟嵘主张自然真美,所以他反对过分追求声律而流于形式的不良风气,以及滥用典故的习气。因为诗歌既然是吟咏情性,就应该多写目击身历的景象。

3)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滋味说。滋味原指味觉上的综合快感,后来引申为审美快感,进入文艺领域。钟嵘是第一个把滋味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作为诗歌美感的滋味,是指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厚动人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激动、联想和咀嚼回味,亦即指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最高造诣和境界,“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突出了诗歌的形象性特征。

4)要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这是诗歌能有滋味的重要前提。钟嵘认为赋比兴手法应该交错使用,以使文意既不过深也不过浅,使读者既不难理解又不至于一览无余。这实际上主要是针对情与物的关系而言的。

5)在斟酌运用赋比兴的基础上,钟嵘还提出了“风力”与“丹采”相结合的原则。

43.钟嵘进行诗歌批评的方法有哪些?

1)致流别:探讨诗人的风格流派。他从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角度,以联系和比较的眼光,主要考察作家之间风格源流和前后影响关系。他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并把每个诗人归纳到某一流派中。

2)品评利病:分析作品艺术的得失。在具体批评时,先对作品进行艺术分析,从形式和内容方面评论其优缺点,以为后人提供创作借鉴。

3)显优劣:评价作家的地位和成就。钟嵘把某一作家置于上、中、下三品中的某一品,给予一定的历史评价,其中最推崇的诗人是曹植。当然其中的一些品评,也有失当之处,如列陶潜为中品,列曹操为下品,就为后人非议。

44.钟嵘《诗品》为什么最推崇曹植?

1)钟嵘在三个五言诗的源头中,最重视《国风》一脉,而曹植的诗歌正出于《国风》。

2)在内容上,曹植的诗歌“情兼雅怨”,在艺术和风格上是骨气与词采的结合。总体上文质相称,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故其地位自然最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是( )。

A.《毛诗序》   B.《文赋》     C.《尚书·尧典》D.《典论·论文》

2.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 )。

A.《毛诗序》   B.《文赋》     C.《尚书·尧典》D.《典论·论文》

3.“立言者贵于助教”主张的提出者是( )。

A.葛洪        B.班固        C.王充        D.扬雄

4.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是( )。

A.陶渊明      B.曹植        C.谢灵运      D.沈约

5.“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这一段话的作者是( )。

A.王国维      B.章太炎      C.鲁迅        D.梁启超

6.刘勰《文心雕龙》集中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专篇名( )。

A.《时序》     B.《情采》     C.《神思》     D.《宗经》

7.刘勰把风格归纳为八种类型,见于( )。

A.《时序》     B.《情采》     C.《体性》     D.《风骨》

8.“《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章太炎      B.鲁迅        C.章学诚      D.梁启超

9.被钟嵘认为是“元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 )。

A.陶渊明      B.曹植        C.谢灵运      D.沈约

10.钟嵘最推崇的诗人是( )。

A.陶渊明      B.曹植        C.谢灵运      D.陆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陆机的审美理想是(    )。

A.应 B.和          C.悲          D.俗         E.艳

2.以下与声律论有关的选项有( )。

A.声律论的建立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关。

B.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陈寅恪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

C.汉字的四声最早是周颙发现的。

D.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

E.完整列出声律说“八病”的是梁代钟嵘的《诗品序》。

3.以下与刘勰有关的选项有( )。

A.字彦和 B.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     

C.东晋以后世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D.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震。

E.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期间撰成《文心雕龙》。

4.下列篇章中属于刘勰“文之枢纽”的有( )。

A.《明道》   B.《原圣》    C.《辨骚》    D.《宗经》   E.《序志》

5.钟嵘认为五言诗的源头有( )。

A.《楚辞》    B.《大雅》    C.《小雅》    D.汉乐府    E.《国风》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处填写正确答案)

1.两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_____。

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鉴赏论”的专篇是_____。

3.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气”的具体含义包括作家的气质、作家的才性和_____。

4.陆机《文赋》中的“体”是体裁与_____的总称。

5.刘勰《时序》篇主要论述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_____”的规律。

四、名词解释题

1.文气说 2.诗赋欲丽    3.诗缘情而绮靡4.风骨       5.六观  

6.应感 7.《体性》     8.《情采》     9.《知音》    10.《神思》

五、简答题

1.简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

2.简述魏晋南北朝“心物交融说”的主要内容。

3.简述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与当时作家才性论的关系。

4.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

5.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6.简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7.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8.简述刘勰风格论的主要内容。

9.简述刘勰比兴说的主要内容。

10.简述刘勰批评鉴赏论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

1.曹丕是如何论述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的(即“文气说”的主要内容)?

2.陆机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的?

3.陆机是如何论述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的?

4.如何看待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之说?

5.《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包含哪五篇?其间的关系怎样?

6.刘勰是如何论“情”与“采”的关系的?

7.钟嵘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

8.钟嵘是如何论述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

9.钟嵘是如何论述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批评标准的?

10.钟嵘进行诗歌批评的方法有哪些?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C    

6B 7C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  3ABE    4CD    5ACE

三、填空题

1.司马迁  2.《文心雕龙·知音》 3.作品的风格 4.风格  5.兴废系乎时序

四、五、六题答案请参考“思考题”部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纲要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发布于2024-01-17 22:58:54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