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后期,宋金维持对峙的局面,社会处于一种苟且偷安的氛围之中,文学更缺乏振作的气势。这时,除了辛派词人的创作之外,姜夔等词人以及江湖派的一些诗人也有一些感慨国事的歌唱,但情调已经比较低沉。更多的作家,则注重辞藻音律,讲究形式技巧,流连光景,乏善可陈。
到蒙古入侵、南宋亡国前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创作上又出现了面对现实、呼吁抗战的慷慨悲歌,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词人的创作为宋代文学画上了一个光辉的句号。
第一节 姜夔和吴文英
姜夔生活的时代基本与辛弃疾同时而稍晚,在创作上走了一条不同于辛弃疾的道路。
吴文英的时代比姜夔晚,大约生活在1200年到1260年之间。吳文英终生布衣,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今属江西)人。早岁孤贫,有文名,一生不曾做官,转徙江湖,往来于仕宦之家,过着清客生活。因人品清高,才华过人,多才多艺,极受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的推重,虽终生布衣,却名震一世。晚年旅食浙东、嘉兴、金陵间。卒于西湖,友人吴潜等助资葬于钱塘门外西马塍。有《白石道人歌曲集》。
姜夔兼工诗词,擅长书法,精通音乐,曾上书论雅乐,进《大乐议》、《圣宋铙歌鼓吹曲》。范成大称他“翰墨文章皆似晋宋之雅士”。他尤以词著名,能自度曲。当时词坛学苏、辛者流于粗豪,学柳、秦者流于俗艳,姜夔有意在艺术上矫正这些弊病,作词讲究章法、音律,追求清高的格调和完美蕴蓄的意趣。
他的词多数是纪游、咏物和抒写相思离愁之作,与辛词相比,缺少广阔的内容,过多局限于个人的小天地,大多在艺术上刻意求工,以谐婉的音调,清劲的语言,含蓄的笔致,创造清幽冷隽的意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姜夔能自度曲,他流传至今的作品,有17首词自注有旁谱,其中14首为姜夔自度曲。这是今存唯一可靠的宋代词乐文献,在音乐史上具有重大价值。
姜夔词的音律之讲究,文辞之精美,意境之清高,在宋词中都是少有的。
《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鬲溪梅令》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淞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长亭怨慢》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念奴娇》
予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200年到1260年之间。有《梦窗词》甲乙丙丁四稿。流传作品三百多首,数量在南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
吴文英词在艺术上独辟蹊径,具有极为独特的审美风格。他极善于表现梦境和幻觉,或将实景化为虚幻,或将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梦幻般的境界,表现隐曲幽深的心情意绪。
吴文英词意象比较密集,词藻则比较秾艳,语言风格与梦幻似的意境相得益彰,在艺术上体现出明显的独创性。在词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清人戈载《宋七家词选》说梦窗词“以绵丽为尚,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说“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这是比较恰当的评价。
沈义父《乐府指迷》:吴文英曾向沈义父传授“作词之法”说:
“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八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鱼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风人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精。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玉纤风透秋痕,凉与素怀分。乘鸾归后,生绡净剪,一片冰云。 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
七宝楼台
张炎《词源》:“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戈载《宋七家词选》:梦窗词“以绵丽为尚,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
况周颐《蕙风词话》:“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雕锦蹙绣,毫无生气也。”
第二节 四灵诗派和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诗人众多,诗料满天地,诗人满江湖,人人为诗,家家有集。作品数量多,但大多缺乏振作的气势,内容上艺术上都陈陈相因,乏善可陈。各种敷衍应酬之作比比皆是,许多江湖游士甚至以诗歌作为干谒游食的工具,诗歌在当时社会上似乎有了许多实用的功能,但诗歌的精神力量却被抛弃了。这种衰颓的作风直到宋亡前后才有了根本的改变。南宋后期诗坛影响较大的是“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两个使人群体。
四灵诗派
四灵诗派又叫“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浙江永嘉的四个诗人,以四人字号中都有“灵”字而得名。
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
四人中除徐玑(1162—1214)外,生卒年都不详。他们大约活动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三十年代。
四灵诗歌风格
四灵作诗,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于是抛开书本、学识,凭着个人的狭小感受去写诗;他们以晚唐的贾岛、姚合作为模仿对象。贾岛以苦吟著称,于诗专事推敲,形成冷僻清瘦的诗风,姚合与贾岛相同,题材狭小,意境凡近,词句破碎。四灵模仿晚唐贾岛、姚合,也多写五律,把精力花费在雕琢字句上面。赵师秀说:“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可见他们生活的贫乏,诗思的枯窘。
徐照《酬赠徐玑》:“爱闲却道无官好,住僻如嫌有客多。”
翁卷《行药作》:“有口不须谈世事,无机惟合卧山林。”
赵师秀《送徐玑赴永州掾》:“莫因饶楚思,词体失和平。”
徐照《永州书怀》 “嗜茶疑是病,赢瘦见诗形”,
翁卷《书隐者所居》 “蜂沾朝露出,鹤带晚云归”。
这就是四灵模仿贾岛、姚合而标榜的野逸清瘦的诗风,写景琐屑,寄情偏狭,境界局促,成就并不高。
翁卷《书隠者所居》
百事已无机,空林不掩扉。蜂沾朝露出,鹤带晚云归。石老苔为貌,松寒薜作衣。山翁与渔父,相过转依依。
徐照《永州书怀》
嗜茶疑是病,羸瘦见诗形。天断征鸿过,汀多香草青。兴高贫不觉,身远事皆经。归路当游岳,僧言极可听。
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徐玑《过九岭》
断崖横路水潺潺,行到山根又上山。眼看别峰云雾起,不知身也在云间。
江湖诗派
四灵的成就虽有限,但因他们公开反对江西诗派,也因叶适的大力鼓吹,而在诗坛上得到广泛的反响。他们的影响扩大推广,便形成了所谓江湖诗派。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曾刻印许多江湖诗人的诗集,合为《江湖集》,被收入其中的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所谓“江湖”,指这些人多以布衣身分流浪江湖,靠做游士为生。他们以江湖标榜,有表示其在野身份的用意,以区别在朝的当权者。其中有少数人作了官,但也曾以在野诗人的面貌出现,所以仍被看作江湖诗人。这一派诗人,大多是生活面狭窄,诗也多是交游干谒的游食之作。其中有些诗人对世事比较关心,以戴复古和刘克庄成就较高,诗名最著。
戴复古(1167-—?),字式之,黄岩(今属浙江)人。为人“负奇尚气,慷慨不羁”,平生没有做过官,长期流浪江湖,足迹几乎遍及除四川之外的南方各地。后返居故乡南塘石屏山下,因自号石屏。晚年更穷困,还为衣食四方奔走。卒于理宗淳祐(1241—1252)末年,活了八十多岁。戴复古毕生致力于诗,与四灵有交往,曾称赞赵师秀是“东晋时人物,晚唐家数诗”。
《频酌淮河水》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莫向北岸汲,中又英雄泪。
《庚子荐饥》(六首选一)
饿走抛家舍,纵横死路歧。 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 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 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
刘克庄(1187—1269)不仅是重要的辛派词人,也是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他曾作过官,不像戴复古流浪江湖。他早年曾同四灵交往,诗歌也受四灵影响,“初学晚唐”、“刻琢精丽”。但后来他认为永嘉诗人“虽穷搜索之功,而不能掩其寒俭刻削之态”,并讥讽贾岛、姚合的诗为“蛩吟蝉噪”,对四灵诗表示厌弃,同时对“诗料满天地,诗人满江湖,人人为诗,人人有集”的肤廓浮滥现象也表示不满,而转向学习陆游的诗风。
《苦寒行》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戊辰即事》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岁晚书事》
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病眼看人殊草草,隔林迢递见梅花。
第三节 宋末词人
宋亡前后,比较重要的词人有受姜夔和吴文英影响的周密、王沂孙、张炎等,还有被称为“辛派词人”后劲的刘辰翁。此外蒋捷则以清丽疏朗的风格独树一帜。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与吴文英并称“二窗”。周密著有《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武林旧事》等笔记。又编选《绝妙好词》,标举雅正词风,代表了姜夔以来南宋雅正词派的观点。词集名《蘋洲渔笛谱》,又名《草窗词》,词风雅正深婉。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王沂孙与张炎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生卒年不详,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二人词多寄托遗民的身世之感和故土之思。张炎著有《词源》,论词推崇姜夔的“清空”,批评吴文英的“质实”,他的词也写得空灵蕴藉,与姜夔并称“姜、张”。王沂孙词与姜夔词风也较近似,张炎曾称许王沂孙词“琢句峭拔,有白石意度”。他们的咏物词较为著名,如王沂孙咏“新月”的《眉妩》词、咏“蝉”的《齐天乐》词,张炎咏“孤雁”的《解连环》词等,多有寓意,以曲折的笔致,凄苦的声调,含蓄隐晦地寄托国家兴亡之感。
王沂孙《眉妩·新月》
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张炎《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隐居不仕。元大德间,有人荐举他做官,坚辞不就。
在宋末遗民词人消沉哀婉的亡国之音中,蒋捷的《竹山词》稍能有所振作。
《贺新郎·兵后寓吴》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後。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梅花引·荆溪阻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第四节 文天祥等宋末诗人
南宋覆亡之际,蒙古入侵的战乱时局激发了许多诗人的民族感情,他们一改南宋后期颓败的文学风气,唱出了慷慨激昂的悲歌。这些诗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文天祥那样的民族英雄,一类是汪元量、林景熙等爱国遗民。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状元。德祐元年(1275),元军南侵,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次年,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经镇江得脱走,由海道辗转南下至福州,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转战东南。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自杀未死。次年,宋亡,文天祥被押送元大都(今北京),途中绝食八日,不死。在大都被囚四年,坚贞不屈,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已入公元1283年)被害,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为挽回亡国命运,坚持抗战,百折不挠,被俘后誓死不降,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他的诗分作前后两期。前期诗受江湖诗风影响,多平庸不可取。后期诗歌收入《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记录他的抗元斗争经历,是他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指南录后序》谈到他自己曾冒险奋斗几乎死难达几十次之多,但一切困难都不能挫折他的意志,“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贯穿他的后半生,也贯穿他的后期诗歌。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读杜诗》
平生踪迹只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千年夔峽有诗在,一夜耒江如酒何。黄土一丘随处是,故乡归骨任蹉跎。
文天祥的诗着重表现抗敌救国的决心和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其他遗民诗人则着重反映亡国的历史,抒发故国之思。其中以汪元量最有代表性。著名的宋末遗民诗人还有谢翱、林景熙、郑思肖、谢枋得等人。
汪元量(1241-1317?),字大有,号水云,本是南宋宫廷琴师,宋亡后随三宫北赴大都,晚年为道士南归,漫游各地,不知所终。
他最著名的诗有《醉歌》十首,记录南宋朝廷向元军投降以及投降后的情况,谴责误国的君臣;《越州歌》二十首,反映元军蹂躏东南河山的罪行;《湖州歌》九十八首,叙写他随南宋三宫北上的经历和感受。这几组诗以七绝的形式纪实,把他所目击的亡国经过表现出来,情辞悲愤凄楚,因此他的诗集被当时人推许为亡宋“诗史”。
《醉歌》其五: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
《湖州歌》其四:
谢了天恩出内门,驾前喝道上将军。白旄黄钺分行立,一点猩红似幼君。
谢翱(1249-1295),曾参加文天祥的抗元部队,宋亡后在各地潜伏活动。文天祥被害,他登严子陵钓台设文天祥牌位,北向哭祭,写下了著名的《登西台恸哭记》,并作有《西台哭所思》诗。
《西台哭所思》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
《书文山卷后》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 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宋末与文天祥同科中举,宋亡后变姓名隐于福建建宁山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从,被强制押送大都,遂绝食而死。
《武夷山中》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北大讲义:?南宋后期文学发布于2024-01-17 22: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