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初藩王与杂剧的贵族化。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实行藩王分封制,二十六子中除两个夭折外,其余二十四子俱封为王。为防止藩王权力膨胀,酿成叛逆之事,朝廷向藩王赏赐剧本及乐户,希望他们醉心伎曲,消磨意志,远离政治。
明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后序》云:“洪武初,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
朱元璋死后,诸子为争夺皇权,兄弟相残。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发动军事政变,即位为永乐帝,迁都北京。
朱棣以藩王身份政变夺位,故对诸藩特别警惕,防范极严。他采取种种措施,削弱藩王实权,使他们逐渐成为有名无实的富贵闲人。而诸藩府王孙为避免灾祸,韬光养晦,也转而醉心于黄老道术及戏曲音乐中。
当明初之时,北杂剧尚挟元末之势,颇为流行;而戏曲作家也多为由元入明之遗民,如《太和正音谱》所录“国朝十六人”,均为北杂剧作家。
凡此种种,遂致明初藩王与杂剧结下不解之缘。
事实上,朱棣本人也爱好杂剧,燕邸中聚集着贾仲明、杨景贤、汤舜民等杂剧作家,“宠遇甚厚”,“每有宴会,应制之作,无不称赏”;即位后又将他们带至南京。
明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后序》云:“人云宪朝(即成化帝朱见深)好听杂剧及散词,搜罗海内词本殆尽。又武宗(即朱厚照)亦好之,有进者,即蒙厚赏。”
其中,宁献王朱权、周宪王朱有燉对明初杂剧发展,作出了尤其重要的贡献。
朱权(1378-1448),朱元璋第十七子,原封于辽左之大宁,以善谋著称,有“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之说。朱棣起兵时,曾允诺“事成当中分天下”。然即位后,朱棣不仅未践前诺,连朱权要求改封苏、杭的请求,也未予批准。而是将他改封南昌,严加监控。
朱权虽心中多有怨望意,但为避免朱棣猜忌,也只能退讲黄老道术,种花艺竹,鼓琴读书,以求自保。
朱权撰有杂剧12种,今存仅《卓文君私奔相如》、《冲漠子独步大罗天》2种,后者即以道教故事为题材,表达超然脱世之意,然偶尔亦流露出作者内心之苦闷:
一篇词上叩苍穹。一片诚心,一瓣真香。诉只诉一世人一世荒唐,一事无成,一计无将……(第四折)
朱权还编撰了明初首部戏曲研究专著——《太和正音谱》,该书包括“乐府体式”(分析杂剧流派及风格)、“古今群英乐府格势”(品评元明203位杂剧作家作品)、“杂剧十二科”(以题材将杂剧分为十二类)等多项内容,是一部将杂剧理论、史料及北曲曲谱集于一书的重要著作。
周宪王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朱元璋第五子朱橚之子,其父曾因擅离封地及谋反,两度获罪朝廷。朱有燉封为周王之后,谨小慎微,日与翰墨声伎相伴,远祸全身。
朱有燉撰有《诚斋传奇》31种,是明代杂剧史上作品较多的作家,约占现存明代杂剧总数的六分之一。
其中《牡丹仙》、《八仙庆寿》等10种属于歌舞升平的喜庆剧,《小桃红》、《十长生》等10种属于度脱入道的神仙剧,《烟花梦》、《香囊怨》等9种属于节义道德剧,《豹子和尚》、《仗义疏财》属于《水浒》英雄剧。
明初杂剧缺乏元杂剧直面现实的斗争精神,多宣扬神仙道术与风花雪月,具有浓厚的粉饰太平色彩。就连《西游记》杂剧的结尾,也有“祝皇图永固宁,释如来愿长生,保护得万里江山常太平。普天下田畴倍增,民乐业息刀兵”,反映出明初的时代心声。朱权《太和正音谱》曾云:“盖杂剧者,太平之盛事,非太平则无以出。”
由于作者多为藩王及文学侍从,故明初杂剧追求华丽雅致的语言风格,逐渐背离元杂剧的质朴纯真。
从艺术体制上看,则颇有突破,如朱有燉剧中角色可以独唱、对唱、轮唱、合唱,贾仲明《升仙梦》四折皆用南北合套(末唱北曲、旦唱南曲),杨讷《西游记》杂剧(共六本二十四出)超越了元剧四折一楔子的常规,凡此,均为明代中叶以后杂剧的南曲化奠定了基础。
二、明中叶以降杂剧的文人化。
第一阶段(成化至正德):康海与王九思。
康海(1475-1541),号对山,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及第,任翰林院编修,才华超群,“前七子”之一。正德五年(1510),坐刘瑾党罢官。与王九思同里、同官、同党,又是亲家,关系甚笃。王曲成,康亲为搊弹,其琵琶极精。
康海代表作《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杂剧四折,据马中锡小说《中山狼传》改编。写东郭先生冒着极大风险,救下一条被人追杀的中山狼,孰料危险过后,忘恩负义的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
此剧是对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好心遭恶报等人世丑态的曲折描摹与绝好讽刺。剧中借老人之言:“那世上负恩的好不多也”,接着列举了“负君的”、“负亲的”、“负师的”、“负朋友的”、“负亲戚的”五种人物,“你看世上那些负恩的,却不个个是这中山狼么?”
传闻康海写此杂剧,乃为谴责李梦阳之忘恩负义。然史无凭据,或出误传。此外,明代王九思、陈与郊、汪廷讷皆撰有同名杂剧,可见其时“中山狼”现象颇多。
康海另一部杂剧《王兰卿贞烈传》,乃为歌颂贞妇王兰卿而作。其影响所及,生活中康海的儿媳杨氏、侄女康氏、王九思侄媳张氏,竟皆殉夫而死。
有意思的是,康海一生先后娶妻尚氏、张氏、季氏、杨氏、耿氏、赵氏六位,妾韩氏,凡七人。
王九思(1468-1551),号渼陂,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后因坐刘瑾党罢官归里。“前七子”之一。
杂剧代表作为《杜子美沽酒游春记》,乃以杜甫《曲江》诗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四句敷衍而成。写大诗人杜甫在长安城郊春游时四顾萧然,触景生情,对奸相李林甫的罪恶深为不满,愤然不受翰林学士之命,渡海隐居而去。
此剧情节极为简单,重心乃在于借杜甫之酒杯,浇作者心中之块垒,揭当道之黑暗,叹个人之不遇。
第二阶段(嘉靖、万历时期):徐渭《四声猿》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屡试不第。尝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军中幕僚,抗倭有功,后屡遭迫害,一度精神失常,曾九次自杀未果。后又因杀死继妻入狱七年,出狱时已53岁。晚年卖字鬻画为生,困顿潦倒而终。徐渭诗、文、书、画俱佳,袁宏道称其 “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徐文长传》)。
杂剧《四声猿》包括《渔阳弄》、 《玉禅师》、《雌木兰》及《女状元》四剧,乃“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明王骥德《曲律》),誉为“明曲之第一”(明澄道人《四声猿引》)。
《渔阳弄》写汉末名士祢衡击鼓大骂曹操故事,借此声讨明代奸臣严嵩;
《玉禅师》写临安府尹柳宣教雇用妓女红莲,破了高僧玉通和尚的色戒,玉通和尚含羞自尽,后投身为柳宣教的女儿柳翠,淫荡无比,沦为娼妓,藉此进行报复,此剧表现了政权与佛权之间的冲突,并对其进行了无情的嘲弄;
《雌木兰》写木兰女扮男妆,替父从军,卫国立功的故事;
《女状元》写黄崇嘏女扮男妆,考取状元,获得官职故事,流露出鲜明的赞美女性色彩,当然,也寄托了其仕路蹭蹬、抱负难展的苦涩与悲哀。
四剧并无明显关联,何以名为《四声猿》?历来多有探讨。较为普遍的说法,乃取古渔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意,“则猿啸之哀,即三声已足堕泪,而况益以四声耶!其托意可知已”(明澄道人《四声辕引》)
《四声猿》乃所谓“组剧”,根据此类作品的一般规律,大多在主题上具有某种关联性。“悲愤”说或可信之。
此外,明代中后期杂剧尚有:
许潮《太和记》(以二十四节气为关联,一节一剧,一剧一折)、冯惟敏《僧尼共犯》、孟称舜《桃花人面》、汪道昆《大雅堂杂剧》(包括《高唐梦》、《五湖梦》、《远山戏》、《洛水悲》四种)等。
总结该时期杂剧,具有如下特征:1)作者多为文化水平较高的文人;2)文辞典雅;3)主题多所寄托;4)篇制短小;5)情节性减弱,议论抒情性大为增强。
换言之,明杂剧出现了明显的文人化、案头化倾向,而其原有之民间性、搬演性则不断弱化;其功能由取悦观众,转向抒发作者情怀。终于在传奇的繁盛景象中,杂剧逐渐失去舞台,失去观众,走向衰微。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北大讲义:明代杂剧发布于2024-01-17 22: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