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里,常常谈到“鬼火”。旧社会里迷信的人,还把“鬼火”添枝加叶地说成是什么阎罗王出巡的鬼灯笼。
好吧,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看看“鬼火”是什么。先在烧瓶里加入白磷与浓的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玻璃管口就冒出气泡,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臭鱼味儿。这时你迅速地把窗户用黑布遮上,就会看到一幅与田野上一样的画面;从玻璃管口冒出一个又一个浅蓝色的亮圈,在空中游荡,宛如“鬼火”。
原来,这是一场化学之战:白磷与浓的氢氧化钾作用,生成了臭鱼味的气体--磷化氢。磷化氢在空气中能自燃放火,就形成了“鬼火”。实验时必须注意:磷化氢有毒,又很容易爆炸。
人类与动物身体中含有很多磷,死后腐烂了生成磷化氢,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火”。
在田野上,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有磷化氢冒出,只不过因为白天日光很强,看不见“鬼火”罢了。
磷,是德国汉堡的炼金家勃兰德在1669年发现的。按照希腊文的原意,磷就是“鬼火”的意思。
鬼火在一些恐怖的电影当中经常会出现,基本上是恐怖电影当中必备的元素。很多人不知道鬼火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再加上老人经常叫“鬼火”,自然而然就认为这是一个恐怖的东西。那么这个所谓的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说中的鬼火是怎么回事
因为鬼火通常是在有尸体的地方出现,这也是很多人认为鬼火很恐怖的原因,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冤魂作祟之类的,然而这只不过是封建迷信的思想罢了,根本不可取。
所谓的鬼火,实际上就是磷的自然现象。在人体当中元素有很多,其中在骨骼当中含有不少磷化钙,在人死后,尸体在腐烂的过程当中,这些磷会由磷酸根的状态逐渐变成磷化氢的气体,这种气体在升到空中之后,和空气当中的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再加上温度比较高的话,就会产生自燃,在燃烧的时候就会有着蓝色或者绿色的火光,这就是人们口中所谓的“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