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朱高炽皇后张氏的陵寝。明仁宗朱高炽,成祖长子,洪武十一年(一三七八年)七月初一生于安徽风阳;二十八年(一三九五年)闰九月二十一日,册立为燕王世子。永乐二年(一四○四年)四月四日,立为皇太子;二十二年(一四二四年)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洪熙。洪熙元年(一四二五年)五月十二日,逝于钦安殿,享年四十八岁。谥“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九月六日葬献陵  

       仁宗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却是个较能体恤民情、处事宽和帝王。 他被册立为燕王世子不久,朱元璋命他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武士。其他三位世子很快检阅完毕,只有他回来最晚。太祖问他晚归的原因。他说:早晨冷得很,士兵们还没有吃完饭,我让他们吃饱饭才检阅,所以回来晚了。后来,朱元璋命几位世子分阅大臣奏章,仁宗向朱元璋禀报的都 是与军民利益相关的大事,奏章中的错字从不挑剔。朱元璋拿着奏章对他说:“孩子,你疏忽了,这几处毛病你没看出来。”他说:“孙儿没 有疏忽,这不过是小毛病,不足以渎天听。”朱元璋又问他:“尧、汤时水旱严重,老百姓靠什么生活”他回答说:“靠圣明天子的恤民之政。"太祖听了高兴地说:“孙儿有君人之识矣!" 

       仁宗当了皇帝以后,能够任用贤臣,虚心纳谏。他曾先后赐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及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刻有“绳愆纠缪”(意思是纠正过错)的银章,让他们同心协力,赞襄政 务,凡朝廷处事失当,可写好奏章,密封后加盖此章,转达皇上。有一个大理寺卿,名叫戈谦,上疏仁宗时,言词激烈,仁宗颇有些恼火。许多官员也说他诬罔圣上。仁宗虽然没有降罪于他,每当他言事时,都对他怒目而视。于是,杨士奇对仁宗说:“戈谦是根据您的号召陈言的,如果这样对待他,今后谁还敢说话"仁宗觉得有理,马上改变了对戈谦的态度。不久,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大臣们很少言事,仁宗越发后悔对戈谦的态度不好,又下诏自责过错。后来,有个太监在四川 采办木料扰害百姓,仁宗特命戈谦为副都御史前往查办。

    仁宗对百姓的疾苦也比较关心。通政使曾向仁宗提议,将四方 雨泽奏章送给事中收贮。仁宗不同意,说:祖宗令天下奏雨泽,是想 得知水旱情况,以便对受灾地区进行救济,奏章积压在通政司已经不对了,怎能再收贮到给事中那里呢他还规定,受灾地区的官员如不为受灾百姓申请赈济,就要治罪。有一次,他听说山东一带遇灾,老百姓没有吃的,地方官却照常催征夏税,就召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去当年夏税及秋的一半。杨士奇提出先让户、工两部知道。仁宗 说:“救民之穷,就像救人于水火之中一样,不能迟疑。如再让户、工 两部商议,他们顾虑国用不足,一定会议论不决。”说着,赶快让太监拿来文房四宝,让杨士奇就地草诏,盖上玺印,付诸实行。

   由于仁宗在位期间推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史书评论他:“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又说,如果他能多年在位,政绩可与汉代 的文、景二帝相比,仁宗去世后有五妃殉葬。按《明宜宗实录》记计有:贵妃郭氏,谥 恭肃;淑妃王氏,谥贞惠;丽妃王氏,谥惠安;顺妃谭氏,谥恭僖;充妃 黄氏,谥恭靖。其中贵妃郭氏身分颇为特殊。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 宫闱》“仁庙殉诸妃”条记:“贵妃(指郭氏)所出有滕怀王、梁庄王、卫恭王三朱邸,在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按《大明会典》记,明朝的殉葬诸妃,俱“从葬”,也就是说是与皇帝一同葬进了山陵。 

   诚孝昭皇后张氏,仁宗元配,永城人,洪武二十八年(一三九五)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一四〇四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统七年(一四四二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圣昭皇后”。葬献陵。

   张皇后在明代诸后中颇为精明能干。文献记载,她平时对中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仁宗死后,每遇军国大事,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宣宗死后,九岁的英宗朱祁镇继皇帝位。有的大臣认为皇帝年 幼,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她却说:“以我寡妇,坏祖宗家法,不可。”遂委政于仁、宣时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老臣,而自己从中主之。当时掌管司礼监的太监王振,是个善于玩弄权术,专门引导皇帝走邪道的家伙。由于该监掌管皇城内一应礼仪,替皇帝管理章奏文牍,有时还代皇上批答大臣的奏章。皇帝的口述圣旨,也由该监用朱笔记录,然后交内阁撰拟诏谕正式颁发。为了防止这些人欺蒙皇上,胡作非为,张皇后特别申令,无论什么事都要先由内阁大臣议定,才能施行。她常派中官去司礼监检验,如果没有照她说的去做,就把王振叫来责 正统二年(一四三七年)的一天,张氏御便殿,召英国公张辅及三杨、胡潆等五位大臣人内,女官各佩刀剑侍立左右。英宗站在东侧,五位大臣站在西侧。张氏对英宗说:这五位大臣都是先朝留下的忠 正大臣,今后遇事一定要与他们商量才能去办。过了一会儿,又派人把太监王振叫来,王振跪在地上,太后突然脸色一变,厉声喝道:你侍候皇上不循规矩,应当赐死!女官们应声而起,将刀放在王振的脖子上,吓得王振浑身乱抖。这时英宗和五大臣都跪下为王振讲情,太后才饶了他。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忠实正派的大臣,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正统初年王振虽有宠于英宗皇帝,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再加上仁、宣旧臣的协力辅政,朝廷政局大体稳定。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仁宗临终曾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宜宗朱瞻基即位后,遵照仁宗遗诏营建献陵。他召尚书蹇义、夏元吉至皇宫,对他们说,国家以四海之富葬其亲,岂惜劳费然古之 圣帝明王皆从俭制。作为孝子也只是想使亲人体魄永久保存,并不想厚葬。秦、汉时期厚葬的弊病,足为明戒。何况皇考遗诏从俭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我认为应遵皇考先志,卿等以为如何蹇义等回答说:圣见高远,发于孝诚,这是对千秋后世都有益处的事。于是宜宗亲定陵园规制,并委派成山侯王通、工部尚书黄福总理修陵事宜。从洪熙元年七月兴工,到八月玄营落成,埋葬仁宗,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地面建筑也陆续营建。八月,行在工部奉命营建门楼、亭殿、左右庑配殿和神厨。正统七年(一四四二年)十二月建造明楼,次年三月,陵寝建筑全部完工。 

 建成后的献陵,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一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并且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陵宫建筑与长陵比较,同样非常俭朴。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五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门(祾恩门)则仅为三间;方城、明楼不仅不像长陵那样高大,而且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明献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裬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院的正门,是祾恩门,也即陵园的大门,门前出大站台,院后设单座门一道。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二院之间,隔一座小土山。那么,选择中隔小山这种布局的原因是什么呢来,这与陵园的风水有关。

      献陵宝城前的这座小山,名为玉案山,它从陵园左侧延伸而来,是献陵的龙砂。因其屈曲环抱陵前,所以,又是献陵的近案。风水中,“龙喜出身长远,砂喜左右回旋”,“龙虎环抱,近案当前”,当论明堂格局。献陵玉案山以及龙砂、虎砂和来山范围内的小格局,正是风水术士们所鼓吹的完美的内明堂格局。所以,修建献陵时只在明堂范围之内修建了宝城、明楼和一进院落。而将举行祭祀仪式的祾恩殿修在了玉案山前。经过这样的经营设计,不仅解决了献陵明堂地域面积小,建不下宝城和前面两进院落的问题,维护了“龙砂不可损伤”的风水信条,而且使陵园山重水复、殿台参差,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美。使几何形体陵园建筑在山、水、林木的映衬下,更加错落有致。献陵的陵寝建筑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间曾得到修缮。在该次修缮中,明楼,外形未改,但内部木构梁架改成为条石券顶结构。两庑配殿及神厨等附属建筑大多被拆。被恩门则缩小了间量,且顶部由歇山式改成了硬山式。神功圣德碑亭被拆除了四壁,仅于台基之上,石碑的四周砌以齐胸高的宇墙。以后祾恩殿、祾恩门又相继在清末民初时毁坏。日军侵华期间,为修炮楼取砖,第一进院落的围墙及祾恩门、祾恩殿的山墙又被拆毁。现在除宝城、明楼及第二进院落陵墙,经修缮保存较好外,其第一进院落的建筑已全成遗址。

   

   献陵卜选参与者有钦天监阴阳人陈俊文,参与的风水师有廖文政。清孔兴浙等修,孔衍倬等纂,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年)刊本,江西省《兴国县志》卷十三《方技》:廖文政,嘉靖十五年奉诏迁造献陵有功,授钦天监博士。清朱宸等修,林有席等纂,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刊本,江西省《赣州府志》:廖文政,嘉靖间奉诏迁造献陵,授钦天监博士。从孙胜概尤精形家业,被召亦授钦天监博士。

   清蒋叙伦等修,萧朗峰等纂,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刊本,江西 省《兴国县志》卷三十《方技》:廖文政,嘉端十五年奉诏迁造献陵有功,授钦天监博清魏瀛等修,钟音鸿等纂,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刊本,江西省《赣州府志》卷五十八《人物志 ·艺术》:廖文政,兴国人,嘉靖间奉诏迁造献陵,授钦天监博士。从孙胜概尤精形家业,被召亦授钦天监博士。廖文政还参与嘉靖时永陵、显陵择址的工作,被封为钦天监博士 。廖文政从孙也曾参与献陵重修工作,清乾隆十五年刊本,江西省《兴国县志》卷十三《方技》:廖胜概,文政从孙,亦授钦天监博士,于形家业尤精,海内巨公多不远千里来聘者,能自谦抑,凛凛笃行,推重于乡间 。     

清江西兴国知县张尚瑗编撰,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刻本  《激水志林》记载,廖文政的从孙廖胜概于明朝嘉靖年间,奉诏修造献 陵有功,授钦天监博士。为何在一百多年后才诏风水师修造呢原  来仁宗在位时间很短,不足一年,驾崩后,继位的宣宗仅用了三个月 的时间,匆匆将仁宗陵寝完工,非常简陋。世宗即位后,大规模地兴  造陵寝,也顺便把过于简陋的献陵重修。廖胜概回乡后,名重一时。 相传他替人堪舆,只收半价,即东主赠予的红包,他一定退回一半,即  使如此,廖胜概仍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年收田租竟达七千多担。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明仁宗朱高炽献陵发布于2024-01-16 22:58:17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