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陵寝,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背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在线。后世四座帝陵依次分列左右,深刻体现了“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
孝陵位于清东陵的中心,是清世祖福临与他的两位皇后的陵寝, 它是清朝入关后建筑最早的陵寝,也是东陵的主体建筑,规模最大, 体系最为完整。
关于清孝陵所处的地理形势,《大清一统志》是这样描述的:
山脉自太行逶迤而来,重岗迭阜,凤翥龙蟠,一峰柱笏, 状如华盖。前有金星峰,后有风水峪,诸山耸峙环抱。左有餘鱼美,马兰峪尽西朝,俨然左铺;右有宽佃峪,黄花山皆东 向,俨然右弼。千山万迭,回环朝拱。左右两水,分流夹绕, 俱汇于龙虎峪。
《昌瑞山万年统志》叙述此地风水:
昌瑞山原名丰台岭,一峰搢笏,万岭回环。北开幛于雾灵,南列屏于燕壁。含华毓秀,来数千里长白之源;凤舞龙蟠,结亿万年灵区之兆。且其间百川旋绕,势尽朝宗;四境森严,象皆拱卫。实为天生福地。
《昌瑞山万年统志山川》记载:昌瑞山佳气团结,郁郁葱惹,嫌峨数百仞,玉陛金阙,垣合紫微,嘉样迭见,屡产灵葩,.是固出乎山之类,拔乎由之革,而不可与众山为伍者.至于前后左右诸山井诸水等,皆所以为此山之带砺而朝拱乎!
清唐执玉、李卫等修,田易等纂,《畿辅通志》卷十一《京师》:
圣祖仁皇帝景陵在昌瑞山之东.……昌瑞山脉自太行逶逢而来,前有金星峰,后有分水岭,诸山即太行之支麓,左有鮎也关、马兰峪,右有宽佃峪、黄花山,森罗回拱凤台,右水分流夹缝,俱汇于龙虎峪,诚乃天生福地灵区。
清和珅等撰《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十九《遵化州》势群川绕其东南,重山阻其西北,于京师有骨指之 势,地雄脉远,巩皇朝亿万載之基。
清和珅等携《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十九《遵化州山川》:
昌瑞山,在州西北七十里,本名丰台岭,初期名凤台山, 康熙二十年又封为昌瑞山.山脉自太行来,重岗迭阜,凤翥龙蟠,矯峨数百仞,前有金星峰,后有分水岭,诸山耸峙环抱,左有貼鱼关、马兰峪,右有宽佃峪、黄花山,千岩万壑,朝宗回拱,左右两水,分流夹绕,俱汇于龙虎峪,崇既巩固,洵国家亿万年钟祥福地°
晏子有著《淸东西陵》云:
清东陵南以兴隆口为结咽束气的水口,烟墩山和象山东西夹峙,关锁严密;北以昌瑞山为雄浑壮阔的后靠;东侧马兰峪、鮎鱼关“峰峦秀丽,势尽西朝,俨然左辅”;西侧宽佃峪、黄花山“昂日骞云,势皆东向,俨然右弼”,对陵寝形成环 抱之势。
孝陵以金星山为朝山(陵寝正前方所对之山),以影壁山为案山 (墓穴与朝山之间的小山),以昌瑞山为靠山(陵墓后靠之山),三山的 联机即为孝陵建筑的轴线。由于金星山、昌瑞山之间的距离长逾八公里,为突出体现二山的关系而又能形成恢宏的气势,营造者特意设置了一条长约六公里的神路(专供棺椁、神牌通过的甬路),将自石牌坊(用石料构筑的牌楼,是陵区入口的标志物)至宝顶(地宫之上的封土)的几十座建筑贯穿在一起,并依山川形势分成了三个区段。一是石牌坊到影壁山间长约一点五公里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内,配置了 宽大的石牌坊和髙耸的神功圣德碑亭(内竖为皇帝歌功颂德的石碑的方亭,亦称大碑楼),与拔地而起的金星山及平圆的影壁山相呼应。 二是影壁山至五孔桥间长约三点五公里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内,配置了石像生(设在神路两旁的石人、石兽雕塑群)、龙凤门(由三间石雕火焰牌楼和四段琉璃壁组成的门坊)、一孔桥、七孔桥和五孔桥等低平建筑,以同周围的平坦地势相协调。三是五孔桥至宝顶间长约 一公里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内集中配置了神道碑亭(内竖镶刻帝后谥号石碑的方亭)、隆恩门(陵院的大门)、隆恩殿(举行大祭活动的主要殿堂)、方城(砖砌的方形城台)、明楼(建在方城之上的内竖墓碑、 檐挂陵名匾额的方亭)、宝顶、宝城(围绕宝顶的城墙)等主要礼制性建筑。并且这些建筑由南至北依次升高,以与昌瑞山及两侧护砂(陵 寝左右的山丘)相互配合。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 形势理论为指导,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 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 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给 人以“高而不险,低而不卑,疏而不旷,密而不逼”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良好的视觉印象和强烈的艺术感受。
清东陵的选址设计,从地质、水文上都经过周密的勘测,布局结构也很讲究,殿宇、陵墓高低参差,主次分明,既体现了封建王朝森严 的等级,又有严谨的科学性与审美艺术性。
清东陵是由何人选址呢?在康熙年间,由于处理一桩冤情案,才牵扯出清东陵的选址人。
康熙四年三月十六日,江南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呈进二篇 《摘谬论》。一篇摘汤若望《新法十谬》;又一篇摘汤若望选择荣亲王安葬日期误用“洪范五行“。康熙皇帝命令议政王等共理此事,逐条逐款鞫问。杨光先、汤若望各言己是,历法深微,五行玄妙,难以分辨是非。最后竟做出这样的定论:“天佑皇上历祚无疆,而汤若望止进 二百年历,俱大不合。其选择荣亲王葬期,汤若望等不用正五行,反用洪范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杀。事犯重大,拟钦天监正汤若望、刻 漏科杜如预、五品挈壶正杨宏量、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等皆凌迟处死。已故刘有庆子刘必远、贾良琦子贾文郁、宋可成子宋哲、李祖白子李实、汤若望义子潘尽孝等俱斩,立决。”得旨:“汤若望系掌印之官,于选择事情不加祥慎,辄尔准行,本当依拟处死,但念专司天文,选择非其所习;且效力多年,又复衰老,着免死。杜如预、杨宏量本当依拟处死,但念永陵、 福陵、昭陵、孝陵风水皆伊等看定,曾经效力,亦着免死。”在《九朝东华录》记载的这件事里,透露出杜如预、杨宏量等计时官不仅勘测过孝陵,而且对入关前的列祖三陵也进行了相看风水,他们以才华和功绩免受了千刀万剧的极刑。
顺治死了以后,实行的火葬制,然后康熙一继位,他的生母跟着就死了,也就把她火葬了。顺治的孝陵里面,埋的是他的一个骨灰坛 和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一个骨灰坛:还有就是所谓的董小婉,董鄂妃,也是一个骨灰坛。
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 八年(一六六一年),顺治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到康熙三年(一六六 四年)十一月十九日,主体工程告竣。
该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规模宏大,气势恢 宏。自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开始,向北集中布置着下马牌、大红门、具 服殿、神功圣德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牌、三路三孔拱桥及东平桥、神功碑道,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二柱门、台五供、方城、明楼、宝 城、宝顶和地宫。这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建筑,由一条长约六公里的 路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由于该陵的营建准备不足,加 之顺治皇帝停灵待葬,工程急迫,不得已拆用了包括北海西岸清馥殿 在内的一些明代建筑的材料和构件。
该陵始建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时三百 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坏下已经相当残破,经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于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二年进行了全面的维修, 并于一九九二年正式对游人开放。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第一节 遵化清世祖顺治孝陵发布于2024-01-16 2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