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洪武十二年(1379年)离胡惟庸被处死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此时的胡丞相怎么也不会想到,应天府内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竟然加速了自己的落马。
这天,应天城内,车水马龙,人声嘈杂。一辆豪华马车疾驰而过,引得众人侧目。坐在后面的乘客对着车夫大喊“太慢了,再快点!”车夫拼命抽打马车,一路加速。突然,前面出现了行人,马车下意识地来了急刹。这下倒好,行人虽然无恙,但后排的乘客被狠狠地甩了出去。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这种交通事故,磕碰点还好,可此时出了人命。最为关键的是,这乘客不是别人,正是中书省丞相胡惟庸的儿子。胡惟庸权大心也大,一气之下,没有经过司法程序,就将马夫杀死了。
这件事很快上达天听,朱元璋知道后,便质问胡惟庸,让他给出合理的解释。胡惟庸胡乱编了一个理由,直言自己年迈,而且爱子心切,实在是冲动所致。朱元璋不以为然,最后甩给胡惟庸四个字:
命偿其死。
意思就是要杀人偿命。我堂堂一个丞相,怎么会给一个地位低贱的车夫偿命呢?况且,朱元璋一直都对自己极为看重。胡惟庸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他进一步向朱元璋承认错误,并表示愿意用金帛补偿车夫的家属。
朱元璋嘴里冷冷地飘出两个字“不许。”
胡惟庸心有所惧。事已至此,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谋反。
胡惟庸是文官出身,靠着一身才华和不凡的口才,从元帅府奏差做起,一路高升,直至做到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后得李善长推荐,才得以跻身丞相行列。从个人履历来看,胡惟庸不同于李善长、徐达等人的赫赫战功,是名副其实的文职干部。但他只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便任右丞相,实属难得。胡惟庸的快速飞升得益于他有才华,办事小心谨慎,所以朱元璋很赏识他,一度对他宠信有加。
常言道,“居高位而不易其本。”世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史载,胡惟庸做了丞相后,变得骄纵跋扈起来。一方面,胡惟庸独断专行,多行生杀废黜大事,甚至事后还隐瞒不报,这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我们知道,战争年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彼一时此一时。立国后,胡惟庸此举则有越权的嫌疑。另一方面,拉帮结派,打击异己。胡惟庸屡次拉拢明朝第一谋臣刘基而不成,便利用探视的机会,毒死了刘基。不仅如此,胡惟庸还拉拢诸如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等被朱元璋责骂的人,密谋起事。
古希腊有谚“上帝要让一个人灭亡,一定会先让他疯狂。”古今中外,这些道理是相通的。朱元璋深知这一点。对于胡惟庸的“异心”,朱元璋并不是没有耳闻。之前,大将军徐达、大学士吴伯宗或暗或明都曾提醒过他。
朱元璋在等待一个机会。胡惟庸儿子之死正是一个好时机。他要逼胡惟庸铤而走险。
果不其然,如惊弓之鸟的胡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密告四方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随时准备起事。进入9月份,因占城国来进贡未报告一事,朱元璋责问下来,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随着调查的深入,涂节率先告发了胡惟庸,紧接着御史中丞商暠也相继告发。由此,大明轰轰烈烈的胡惟庸案便铺展开来。
当年,胡惟庸、陈宁和涂节等人被诛杀。胡惟庸死了,有关对他罪行的调查已然没有停止,一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此案株连蔓引,乃至最后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3万余人。
从胡惟庸案发到李善长等元勋宿将被处死,时间跨度长达十年。这就给人怀疑,有观点认为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从结果来看,朱元璋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胡惟庸案的余波散尽,朱元璋也废除了丞相制度,其事分割六部处理,明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一场“交通事故”和明朝丞相的落马发布于2024-01-16 21: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