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黄马褂原本只是清代官服的一种。清昭连《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中说:“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从这个定制看,起初,黄马褂基本是皇帝侍卫穿的,主要是因为马褂衣长只及股,袖长至肘,行动起来方便利索。


从这个定制还可以看出来,起初黄马褂主要由两类人穿:第一类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之所以要穿黄马褂,除了上述说的方便行动,还有用黄色马褂以壮行色的目的,表明这是皇帝在出行,因而这种黄马褂被称为“行职褂子”,而且没有花纹和图案,除非在特殊的岗位上或者护卫皇帝同行,平时是不能穿的。


第二类是皇帝狩猎校射时赏赐给有关臣下的,这种黄马褂叫“行围褂子”,按规定只有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平时无故穿上属于犯禁,是要被治罪的。


大概是因为清朝的皇帝来自马上,觉得黄马褂既益武又能显出皇家威严,情有独钟,所以后来就将黄马褂当成了象征特殊荣誉的皇帝御赐品,做这种赏赐时黄马褂又称“武功褂子”,得赏的人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因为清宫剧的缘故,大家伙觉得黄马褂很牛逼,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黄马褂。



据考证,皇帝赏黄马褂这事在清初并不盛行,大概是在道光或咸丰以后才开始出现,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赏赐了不少黄马褂给那些有功之臣。


那一时期,黄马褂含金量还是挺高的,一件黄马褂都是成千上万人的尸骨换来的。


黄马褂后来变得烂大街,那是因为晚清的麻烦事太多,清廷急需有人卖命,黄马褂这东西实质上又不值什么钱,于是慈禧太后迫于现实的需要就把规矩坏了,遇事一高兴就赏黄马褂,就连给她开火车的司机都能得到一件黄马褂。


可话又说回来,黄马褂烂大街归烂大街,但在许多人甚至洋人的心目中,它依旧还是权势荣耀的象征,关键看怎么个穿法,由谁来穿。



晚清时候,黄马褂怎么个穿法算牛逼呢?身穿黄马褂,头戴三眼花翎,也就是说能同时被赏赐黄马褂和三眼花翎。


有清一代,甭管早晚,清廷在赏予大臣这两样荣誉时,一直是比较谨慎的。

当时,得到哪种层面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呢?


李鸿章那样的股肱之臣。


有一个历史细节很能反映黄马褂加三眼花翎对朝臣意味着什么。1894年9月16日,朝鲜平壤失守,次日翁同龢抨击李鸿章:“合肥(李鸿章)事事落后,不得谓非贻误。”


光绪皇帝一怒之下,为惩戒李鸿章,首先干的不是撤职,而是拔去李鸿章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



说到这里,李鸿章的那一件黄马褂不能不提。


清廷复用李鸿章,最重要、最具标志性的动作不是别的,而是赏还三眼花翎、黄马褂。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和伊藤博文进行第三轮谈判。谈判结束后,满腹心事的李鸿章步出春帆楼,坐轿返回驿馆。谁知,就在快到驿馆时,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突然从人群中窜出,不由分说,朝李鸿章脸上就是一枪。


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染黄马褂,倒在血泊之中。昏迷之际,李鸿章还不忘叮嘱随员,要求将换下的黄马褂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


李鸿章哀叹说:“此血可以报国矣。”


是的,那时候普通的黄马褂十两银子不值,但李鸿章这件黄马褂却在马关谈判中价值上亿量白银。


后来,各国洋人对李鸿章的黄马褂也极其感兴趣,甚至有些敬仰之情。1896年8月28日,当李鸿章来到纽约访问时,据说有50万美国人争睹李鸿章以及他身上的那件黄马褂。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作为皇权的道具,黄马褂这玩意还是很成功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清朝黄马褂,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穿?晚清谁的黄马褂最值钱?发布于2024-01-16 21:28:52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