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1880年1月25日夜,清末高官谭钟麟的通房丫头有临盆迹象,此时的谭钟麟正在睡梦中,就在丫头折腾得死去活来时,他做了这样一个梦。


在梦中,谭钟麟梦见晚清大臣何文安(凌汉)衣冠来拜。他突然于梦境中惊醒,恰好丫头房内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心中大喜的谭钟麟就想,这孩子将来必定成大器。


随即,谭钟麟走到小妾房内,看着刚出生的儿子,为他取名为谭延闿,字“祖安”,这个字就是“何凌汉”的字。



不管是真是,还是巧合,后来的谭延闿确实没有让父亲失望,在仕途上一路高歌,成为光宗耀祖的大人物。


当然,谭延闿的功成名就,不仅给老祖宗长脸,还改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这个女人就是他的母亲李氏 。


李氏出身贫苦,自幼就是有钱人家的丫鬟,干着最卑微的活儿,看人家脸色过日子。若不是进入谭家做工,她在历史上绝对不会留下一笔。


虽然李氏出身于社会底层,但她容貌不俗,且聪明伶俐,办事利索,谭钟麟在友人家见她后,就决定将她领回家,并让她照顾自己的母亲。


进入谭家后,李氏处处小心,此后起夫人来,也是细心到让夫人颇为满意。谭钟麟经常初入母亲房间,和李氏的接触自然相对多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谭钟麟对聪明能干又漂亮的李氏就多了几分注意,而李氏也很仰慕谭钟麟,毕竟他人高大帅气又是高官,哪个女人不心动。



虽然此时的谭钟麟已经有了几房妾室,但丝毫不影响他继续纳妾。毕竟在那个年代,三妻四妾是常态。


就这样,谭钟麟宠幸了李氏。只不过因出身卑微,李氏无名无分,仅仅只是一个通房丫鬟,依然没有地位,不但要干活,还要看正牌夫人和其他妾室的脸色。


但李氏能忍,她在心里发誓,要早日为谭钟麟生孩子,借助“孩子”来提高自己的地位。李氏的肚子果然争气,第一胎就生了男孩,就是后来让她扬眉吐气的儿子谭延闿。


果然,儿子的出生让李氏地位发生了一些改变,不仅从通房丫头变成了“妾室”,还不用干粗活了,主要职责就是伺候丈夫、正室夫人、养育孩子。


之后李氏又为谭钟麟生了两个儿子。但她很快发现,虽然有三个儿子保驾护航,但她在婆家的地位本质上还是没有太大提高。


最明显的就是,没有资格和家人一起吃饭。每次开饭的时候,她只能站在一旁服侍老爷和正房。


当正房夫人说一句“好了”后,她才资格离开,并到偏厅去就餐,永远上不了台面。而老爷子对自己虽然不错,但亲昵程度远不如对其她夫人。


平日里,那些正儿八经的妾室,也会对她趾高气扬,呼来唤去。对于这些委屈,李氏只能独自吞咽在肚子里,唯一发泄的方式就是,关起房门偷偷哭一场。


不但李氏受欺负,谭延闿也会被其他房的兄弟们笑话,话里话外地嘲讽他是“庶出”。年幼的谭延闿还不能完全领悟他们的白眼,但李氏很难过。



虽然母子四人在夫人受尽屈辱,但李氏也不是逆来顺受的人,相反她在心里发誓,要想逆袭就必要儿子有出息。


于是,李氏就教育谭延闿,要努力学习,将来考取功名。谭延闿天资聪慧,所以父亲谭钟麟也愿意栽培他。


当时,父亲规定他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每天还要练习几页大、小楷毛笔字。


孩子天性都颇为贪玩,但谭延闿却从不,尤其是看到了母亲受到的委屈,他更加勤奋。当其他小伙伴都跑去玩耍时,他却安静地在房间地读书、写字。


11岁那年,谭延闿开始学习八股文,比一般孩童提前了一到四年。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酥称他为“奇才”。


1893年,13岁的谭延闿参加长沙的“童子试”,一举夺得秀才。消息传到谭府后,李氏高兴到合不拢嘴,谭钟麟更是拍大腿说,谭家后继有人了。



儿子越发有出息,李氏的心里也多了几分底气,丈夫平日里也愿意来到她房间里小坐一会。但至此李氏依然是站着吃饭,依然要看正房夫人和其他妾室的脸色度日。


因为此时的谭钟麟年事已高,考中秀才的谭延闿就在家中陪伴父亲安度晚年。但谭钟麟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栽培,请了不少名师教育谭延闿。


谭延闿学习极其认真,每次老师讲课他都认真做笔记,所有教过他的老师无不夸赞他:“好读书,将来定有所作为。”


果然,谭延闿在24岁这年,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时,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他此次高中,破了一个记录,填补了湖南在清朝200余年无“会元”的空白。


消息传来后,谭府上下一片欢腾。谭钟麟更是喜上眉梢,李氏高兴之余,一汪泪水荡漾在双眼中,盼星星、盼月亮,她终于盼到儿子出头之日了。


那日吃饭时,李氏本能地想去给丈夫和正房盛饭。突然,丈夫说了一句:“坐下吃饭吧!”短短的五个字,李氏却觉得脑袋一片“空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聪明的丫头已经将凳子搬到了李氏的身边,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手撑住了桌子,才缓缓地坐下。


至此,她终于结束了“站着吃饭”的日子,她苦苦熬了24年,终于等来了“母凭子贵”。那顿饭虽然都是山珍海味,可李氏却是眼泪就着饭菜一起下咽的。


此后的日子里,李氏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谭延闿对母亲的孝顺是出了名的,每次吃饭他都必挨着母亲坐下,方便给母亲夹菜。


平日里,对母亲也是关怀备至,早晚问安从未间断过。在谭延闿看来,若是没有母亲也就没有自己的成功。


他自幼目睹了母亲的“委屈”,所以才发愤图强。同时,母亲虽然大字不识,却时刻教育他要苦读书,考取功名,才能让人尊重,让人刮目相看。


婚后的谭延闿,曾对妻子说,希望你尽心尽力照顾我的母亲。为此,外出做官的他还将妻子留在家中照顾老母亲。


妻子方夫人也没有让丈夫失望,不但生儿育女,还全心全意照顾婆婆,谭延闿对妻子也是十二分地尊重和感谢。



1916年,李氏病重,眼看时日不多,但因为时局动荡,方夫人并没有如实将婆婆的病情告诉丈夫。


不久李氏走到了人生边缘,在外做官的谭延闿遗憾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所以他坚持要为母亲办一场风光的葬礼。


但在母亲出殡时,却出现了一个不愉快的场面。因为李氏是妾室,所以族里人坚决不让棺材走正门。


谭延闿身为民国革命家,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行为,他据理力争,最后干脆自己躺在棺材上,大喊一声:“今日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


下人们见状,自然不敢不抬头,族人们也是鸦雀无声,只好乖乖让出一条路。躺在棺材上的谭延闿想到母亲一生艰难,顿时泪流满面。


虽然和母亲这一世母子缘分尽了,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甚至不惜诅咒自己“已死”,摘掉了套在母亲身上的封建枷锁。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目睹了母亲的不幸遭遇,谭延闿在婚姻中坚持“一夫一妻”制,哪怕自己功成名就,也没有动过纳妾的想法。


但天公不作美,在他40多岁时,方夫人病逝。


临终前,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再娶,将子女抚养成才!”谭延闿果然遵守誓言,虽然壮年丧妻,但终身未娶,独自一人将子女们抚养长大。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方夫人病逝后,老友孙中山曾将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当时的宋家已经是名门望族,多少人都想和宋家联姻。


但谭延闿却拒绝了这个提议,并干脆提着东西来到宋家,认宋美龄的母亲为“干娘”。


那么,宋美龄也就是他的干妹妹。而谭延闿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要对得起替自己尽孝的妻子。


1930年,谭延闿因突发脑溢血病逝,终年51岁。他的葬礼极其隆重,也为他风光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虽然生在旧时代,但谭延闿堪称“ 完人”,对母亲孝顺,对妻子从一而终,试问就算放到现在,又有几个男人可以做到呢?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因母亲是妾,出殡不让走正门,他躺在棺上大喊:今天我死了,出殡发布于2024-01-16 21:28:18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