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结尾处讲,曹操被一路追杀,终因关羽的仁义而逃出包围,随后遇到了曹仁带兵接应,心中终于安定。
小说随即提到“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当众谋士问他原因时,曹操说:
“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
《三国演义》在过去数百年间于民间具用超然的地位,各种戏剧、评书、相声、京韵大鼓、河南梆子里,都有当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以《演义》为根据进行的再创作。
罗贯中这部章回体小说因此广泛传播,罗公在作品中对郭嘉生平事迹进行了周详的描写,评价很高,因此民间对曹操帐下这位大谋士的认可度也极高。以至于流传到今天,有人提出了“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其实《三国演义》中对郭嘉的表述基本属实,书中所提到的郭嘉生平事迹,绝大多数见于正史《三国志》。《三国志·郭嘉传》中亦记载了“曹操哭郭嘉”: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在东汉末年迅速举起,击败了以袁绍为首的北方各路军阀后,眼看要统一中国,却在赤壁之战遭到惨败,大业付出流水。
按照《三国志·郭嘉传》中曹公之逻辑,郭嘉如果还活着,不会让他有赤壁之败,那么所谓“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自然也是合理的。
郭嘉如果活着,真的能够让曹操避免赤壁之败吗?
首先,郭嘉善于观察敌人内部矛盾,他确实极有可能为曹操避免赤壁之败
郭嘉生命短暂,给曹操贡献的计谋主要体现在讨伐袁绍父子时。
官渡之战时,孙策要偷袭许都,郭嘉说孙策迟早要被江东人暗杀,后来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所杀;
袁绍死后,曹操准备讨伐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但是郭嘉却认为,如果强攻,会导致兄弟二人团结起来,如果曹军假装进攻荆州刘表,那么兄弟二人必然自相残杀。后来兄弟二人果然为了争夺继承权反目,袁谭投靠曹操;
刘备投靠刘表后,曹操准备征讨荆州,郭嘉却认为,如果首先进攻北方的袁尚和蹋顿单于,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刘备和刘表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必然互相猜忌。结果果然如郭嘉所料,刘表不重用刘备,而曹操顺利斩杀蹋顿。
由此可见,郭嘉对敌人内部矛盾洞若观火,倘若赤壁之战时他还在,应当是可以提出缓图江东,坐视刘备孙权火并的意见的。最后的历史也证明,刘备和孙权的结盟,确实会随着北方压力的衰减而衰减。
其次,郭嘉熟知江东局势
《三国志》曾有过一段颇具争议的记载:曹操正与袁绍对垒官渡,孙策却训练军队准备偷袭许都,这让曹操以及帐下的武将们非常惊慌。但是郭嘉却说了这样一段话: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策轻而无备,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很多人认为,这里郭嘉预言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是有违常理的。
如果单纯从预言的角度去看,这显然不合理。因为即使孙策一定死于匹夫之手,却无法预料他何时死于匹夫之手,万一官渡之战打完了,许都劫完了再死,对曹操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而曹操之所以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显然,这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把握。
如果对三国历史有较多了解,可能会知道孙策在扫平江东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曹操集团手中有天子,为正统,所以与曹操集团进行了密切的沟通,比较知名的如王朗、许贡等人。
因此我们可以最起码的判断,曹操集团是有较为准确的江东情报的,而郭嘉对江东局势则非常了解,清除的知道许贡门客这类人准备在短期内刺杀孙策。甚至不排除:郭嘉协助甚至策划了刺杀。
郭嘉对江东熟悉,且颇有些人脉,会有助于讨伐江东;即便是不能够直接为曹军取得胜利,最起码能够了解江东格局,知道孙权、周瑜的军事实力,从而增加更多针对,亦或是放弃受先攻打江东。
最后,曾经主张软禁刘备
魏武帝曹操的一生何其精彩,但不得不说,建安四年在许都放跑刘备是非常遗憾的。《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得知曹操释放刘备,郭嘉急忙求见曹操,说了五个字:
刘备不可纵。
可惜的是曹操派兵追刘备,已经追不上了。刘备显然是能够改写历史的人。
如果郭嘉不死,自然对刘备的重视程度会更高。即便赤壁之战失败了,也绝对不会坐视刘备进攻西蜀,更不会拒绝刘璋使者张松的好意。如此,刘备也就没有建立蜀国的根基了,最后根本守不住荆州。
综合以上,年仅37岁就去世的郭嘉,如果能多活2年,坚持到赤壁之战,或许真的会对天下造成一定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种说法有依据吗?发布于2024-01-16 21:04:49